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孙墨龙的隶书艺术
在中国书画史上,凡是有一定修养的画家,都对中国书法有着精深的理解。年届八十高龄的齐鲁书画家孙墨龙,几十年来书画并进。伴随着其浑厚朴重、童趣天真的画风的形成,其隶书也进入了情游于艺、笔畅神融、拙重朴厚、灵动率真并自出新意的高华境界,受到了世人的青睐。
一、学古法———墨海游龙
孙墨龙隶书
多年前,我在泰山中天门见到一块刻石,其“中华泰山”四个隶书大字笔法朴厚、劲健,在气势、空间、造型上都表现出了泰山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这四个大字就出自孙墨龙之手。近年来,我同孙墨龙交往较为频繁,得以见他挥毫泼墨,听其讲述自己的习书之道。
孙墨龙隶书
孙墨龙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父亲都写得一手好字,长他11岁的堂兄孙其峰更是他学书、习画的榜样和最亲近的老师。少时,他每天习书两张元书纸,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随着书艺的精进,孙墨龙渐渐偏爱汉隶。他说:“隶书当以汉隶为最佳取法对象,因为汉字发展到汉代,正是使用隶书的阶段。隶书于西汉后期成熟后,在东汉一直是应用书体,传世碑刻多。”几十年来,他先后临习过《史晨碑》、《西狭颂》、《鲜于璜碑》、《石门颂》。他痴爱《张迁碑》,喜爱它的方笔、它的厚重而多变,并在多年的临习中注重吸收其他汉隶碑刻所具有的共性成分,还分别从汉简墨迹、铜器铭刻、砖文瓦当、画像题记中汲取营养,在多类风格中对隶书进行互补和取舍改造,终于形成了自己拙重朴厚、灵动率真的隶书风格。
二、写性情———情游于艺
孙墨龙隶书
众所周知,艺术品本身应是艺术家情感的符号,书法亦是如此。书法创作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及蕴涵,便难以产生好的作品。“五十载枕砚寻梦,惚兮恍兮,神与物游,或花或草,貌合神离;六十年墨海游龙,深也浅也,心醉墨韵,是颠是素,我在其中。”这是孙先生自书自撰的概述自我从艺轨迹的联句。46字的隶书长联,墨韵、笔锋随心情纵横起舞。其优美的旋律激荡人心,让人在赏其长联的同时,随其墨韵线条走进他那几十年书画艺术生涯之中,与其共品甘苦。“乡农村姑,山情俚趣”是孙先生对自己画风的写照。这幅隶书带有浓烈的“山情俚趣”,赏之更令人赞叹孙先生于情感、笔墨的巧妙融合之功。
三、抒逸气———文采缤纷
书法艺术要进入境界,就需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由这种修养培养起来的美好灵魂。赏读孙先生书法:逸气纵飞、灵气四射、文韵深厚,这正得益于他多年的修炼和涵养。“清泉自注砚池宽”,写出了他的从艺心路;“书中有我,眼底无他”,写出了他的遐想;“韩愈送穷,刘伶醉酒,江淹作赋,王粲登楼”,写出了他的文化艺术追求;“高不自鸣,看碧岫烟云若隐;老当益壮,问青松岁月几何”,写出了他的艺术人生境界。他的这些作品,使书法形式与意境融合一处,飘逸超迈、空灵静虚、中正平和,令人如闻天籁、如沐春风。他游长清灵岩寺,写下了“千山悟彻皆灵岩,万壑归流总长清”;他踏雪游园,写下了“涉园吟雪,幽贞自适”;他清晨登山,写下了“朝吮清露,夕闻乡泽”……由此可见,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是一种真正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具有滋养作用的内在性的价值艺术。这一点,孙墨龙的书法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