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道至简 行笔高妙
赵长刚,一九五八年十月生于山东淄博。斋号莲花书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中青年展评审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淄博书画院院长,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一九九三年作品参加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获一等奖;《书法导报》、香港《文汇报》刊发专题介绍。2006年被山东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荣誉称号。
赵长刚 怀玉橫披 136cm x 68cm
20世纪后20年的书法发展,是以展览来带动整个书法活动与书法创作的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形成了一支整齐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中青年书法家的队伍;二是出现了一个个以地域性分布为特征的中青年书法家群体。在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活跃在书坛的中青年因为其地域忤特点,人们往往冠以某某现象,诸如淄博、绍兴、蓬溪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是要有领军人物,无论他的创作思想,对艺术的理解,还是他的创作能力,对这个群体都有着一种引领; 二是群体作者形成一定的风格特征,而且这种风格特征必定是具有一定的地域典型性,当然不是要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样式,应该是一种风格的基调相对一致。赵长刚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不俗创作能力,且引领了一个地域的某种风格特征的中青年书法家。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刘正成先生在 《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赵长刚卷》的前言中写道:淄博书法界的中青年,几乎没有不受赵长刚书法艺术观念影响的,因为他们的成长、成名,或多或少都与其领导者赵长刚有关系,作为经常来往于书法界的赵长刚,对一切艺术创新的信息是灵通的,他敏锐的感悟力,不仅为他自己找到了一种较为成熟的模式, 而且能在这个艺术群体里既关注变幻不息的创新动态,也能稳稳地在自己的田园耕种。这是对赵长刚中肯而客观的评价。
赵长刚 畅达坦荡五言联 234cmx52cmx2
就书法创作而言,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作者的艺术观念,对于书法理解的深入程度,决定了一个书法作者对于创作能力把握程度的高低。徐复观先生曾说,中国文化最本质的特征是心的文化,我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书法是这种心的文化的最好表现,它通过简约、简单且单一的线性与墨色,来表现复杂而多样的人心、人性世界,来表达人的丰富的情感、情绪,所以它 更注重的是技法层面背后的精神支撑,探求内在生命精神与显现生命精神。书法通过线性来表现人的情性、情感与智慧,书法线条的丰富性与包容性是书者对于物 象、世界、人生理解之后的 结果与产物,更是作者心性的体现,这中间有理性的理解力问题、智慧问题,也有感性的情感与情绪的问题, 而书法的线性正是这种感性 与理性的统一,是作者的一种思想或是观念的体现,这 是涉及到人的核心问题的,是精神层面的。
赵长刚 古诗两首斗方 68cm x 68cm
20世纪末出现的书法热潮,最大的成就是在不断 地发掘当代书家精神层的深度,但其最终却是落入了技法追求的套路,而更多地忽视或是忽略了人的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观照赵长刚的书法创作,或许更能彰显出他的意义。
赵长刚 孟浩然《过故人庄》43cm x 41cm
如果把当下的书法创作类型分成功力型与风格型的话,赵长刚的创作似乎应该属于前者,但我以为,他应该是风格型的书法家,他的书风虽然表面上看似平和,但风格影子却是非常强烈的,因为在展览中你一眼看去便能认出他的作品,虽然他不是在那里故作姿态或是强调视觉冲击,但他的那种文静的风格静静地呈现在那里,与众不同,而且让你一眼就能区别出来,抓住它。说他是风格型的创作,并不是说他缺少功夫,从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出,他对于技法的孜孜追求,无论是用笔结体,还是整体构成,这从他的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但他并不是在那里强调或是显现技法,而是在那里述说着某种情愫或是情结。在这里,我非常想要强调的是他的取向,他善写草书,但绝不作连绵纵横的大草、狂草, 以我的感觉,他的性情不适合作这样的狂草、大草,因为不合拍,他的性格中更多一种温文尔雅与内敛的特性。他话不多,讷于言而敏于行,当然并不是说,这样的性格不适合作大草、狂草,鲁迅先生曾有语说“不在沉默中暴发,便然沉默中死亡”,可能性格内向的人因为长期的体验积累,偶然暴发出来的艺术创造力是非常惊人的。
赵长刚 四条屏 67cmxl3cmx4
但我以为,在赵长刚的性格中他更多了些理性与思考,换言之,长久地处于齐鲁之地,地域带给他的性格中,中和、中庸的因素更多些,或许正是这种性格和他自己的选择,给他的艺术带来了成功的可能,从而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表达的风格语言与书体。在当下许多书家往往是在说着别人的话,做着别人的事,所谓的不断变法,是因为没有自我的艺术主见,随着流行的因素左右摆动而已,其实变来变去并不是在追求自我,而只是在一次次地在替别人发言。赵长刚的艺术取向是固定的,在一定的风格因素作为语调背景,进行不断地变动,来丰富完美表现,这种选择的核心是他长期对于艺术人生思考后形成的艺术观。中国艺术观的最高深处莫过于一个“适”字,因为中国文化洋溢着一种乐观情调,它强调人与自身、他人乃至天地的和谐。人在创作与学习时,是愉快的,是快意的,是和谐的,所以说,他所选择的书体,正是他可以从容的表现他的本我,是和本我相通相合的。法国的布封说过“风格就是人本身”,艺术的最终目标不就是表现自然、表现世界、 表现自我吗?
赵长刚 四条屏 67cmxl3cmx4
赵长刚的书法,让我最为激动的是他字面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平和、清淡与松动。平和、清淡、松动既是一种艺术 取势,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其实艺术思维的根本是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体现,人们现在一说起人生观与世界观都觉得是一个虚无的不存在的东西,其实人的一切的观念形态与行为形态的东西都是这个内在的、本质的、居于核心层的人生观与艺术观在起作用。我们过去在评论书法时所说的“萧散平和”“不激不厉”,其实都是从人的评价中得来的,那是人格的影子带给书法的评判。从本体意义上说,平和淡泊并不是如白开水似的单薄与无味,而是如东坡居士所说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淡,实是一种工极之后的不工。在表达手法上,在赵长刚的创作中没有故作的惊人笔墨与形式构成,他的创作也不完全是单一纯粹的草书,而是行草相杂互用,信手写来。
赵长刚 为善种竹八言联 69cm x 11.5cm x 2
从形式章法构成上, 他一反草书的连绵与缠绕,字与字间取断势, 但注重意态的连贯,讲求字与字之间在章法上的应接关系,虽然一行一行的平实写来,相对 行距松而字距紧,但在整体章法上形成一种贯穿的气息,他的这种书写方式或多或少地受到孙过庭的《书谱》与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的影响,很好地表现出一种散淡气质。在整体章法平和的基础上,他在结体上寓巧奇于平和之内,字形平实,但字势跌宕,结字多奇巧。他的用笔从隶简牍书中受益颇深,追求率真而松动的笔意,尤其是近些年他将篆、隶、简书的结体自由融合,用笔更趋向于率意,追求一种率性自然的意向,这一方面增加了字形字势的奇巧与平正的变化互动,另一方面也将书写的意趣引向高古。他的这种书写方式是表达情感的,是充满了内涵与内容的,所以意象的内涵是丰富而变化无穷的。他的作品,你粗看时, 往往只得一个平淡无奇、自然自由和轻松的感受,但当你细品之下,你便能感受到其中的平中见奇,奇正互生,流畅但不失淳厚凝重的审美感受。从近期的创作中,我隐约感受到他对于八大、王宠的研究,颇具他们两人的意味, 我曾与之交流,他讲,对于王宠,他曾花过一定的功夫,但八大,他却从未涉猎,但字里行间真有八大意味,这只能说明,是审美的暗合。
赵长刚 雪水桂花七言联 136cm x 22.6cm x 2
这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也是他平和淡泊艺术观念的表现。他的这种平和淡泊的 艺术观念实在是他那种平和自如、闲淡潇散心态与人生态度的一种自然流露,我一直都认为这是中国书画最高的一种表达境界,从某种意义上,中国艺术最终不是练出来写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那怎么养呢?应该是近似于儒家养性养心的方式,这种养或许正是孟子所说的 “吾善养浩然之气”的那种养法吧,陶渊明正是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养性养心的修为,才造就了他诗意的闲淡平和,而这种闲淡在历代都被认为是中国诗意的最高境界, 或许正是这种艺术人格决定了他的艺术品格。我想从赵长刚的创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谙此理,也正是实践着这种创作与修为的过程。
赵长刚 古诗两首 59cm x 28cm
人到中年,赵长刚先生没有选择守成,享受成功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而在寻求一种突变,因为艺术只有在不断地变化中才能有明天,才会充满希望。近年来,他负笈北上,投学北京大学,在著名学者朱良志先生那里做起了访问学者,跟随朱先生读书与研究。朱先生对于中国艺术、中国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且心得独到。从其学,可以看到赵长刚的一种心态与心意, 从心态上讲,缺少淡泊与平和是无法进入学习与研究状态的,而从心意上,因为艺术水平的精进,是需要学术与学识的精进来作为 基础的,虽然从初级阶段学艺之时,是不需要学术学识作为支撑的,但艺术在进入高阶段的时候,决定一个艺术家是否能成功的核心就是他本身的人文内涵有多深,而人的内涵是一种长期的积累,这种积累当然更多的是解理力与认识力。著名画家陆俨少先生曾谆谆告诫后来者,画家应该将三分的精力用来画画,三分的精力用来写书法,而要花四分的精力用来读书。许多人认为,这是欺人的话语,但从成就大的艺术家的角度来说, 艺术更多地靠体验,无论是人生生存过程的体验,还是靠读书来累积的体验,人没有体验世间所有热闹的可能,读书与求知是最好的一种体验,所以我明白赵长刚入北京大学去做朱良志先生的访问学者的这种深厚的心意。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更看重他的未来,他会有一个精进的未来,他的艺术也会走向更深处。
赵长刚 咏梅诗五首 59cm x 28cm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继续关注:书画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