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军旅书法家柳江南的书法创作
柳江南 1964年生,安徽宿松县人。1982年入伍,现为无锡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军原南京政治学院、江南大 学兼职教授,解放军报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第八届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 合会副主席、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院长。著有诗集《匍匐》,散文集《海之忆》,小说集《追梦》《紫 染》,报告文学集《走向太阳的居所》,长篇小说《关云长》(合作),随笔集《独步或搏击》,纪实文学 《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合作),《建党伟业》(合作)等。组织创作、拍摄监制电影电视舞台剧《DA师》 《厄尔尼诺报告》《井冈山》《上将许世友》《我的兄弟叫顺溜》《马蹄声碎》《牡丹亭》《我是特种兵》等 20余部。获国家优秀图书奖,全国精短小说奖,文艺评论金狮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首届长征文艺奖 等。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全军各种展览20余次并获奖,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真理与诗情”和“佳咏雅怀” 个人草书作品展,著有《三兴墨韵》书法作品集、《相时而化》书论集。
柳江南 草书 黄庭坚《郁孤台帖》 70cm×35cm 2015年
柳江南是从部队成长起来的著名军 旅诗人、作家、书法家。他从上世纪80年 代开始用青春的诗笔抒写青年士兵的情 怀,90年代后他以小说、报告文学等形式 描写火热的军队生活,2000年后他通过理 性的思考对部队文艺创作进行评论。30多 年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 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军事文学作品,撰写 了多篇有深度的文艺评论,对新时期军事 文学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除了 用文学表现火热的战斗生活,柳江南还用 书法来表现军人的情感、神采、担当、忠 诚。他的书法之路和文学之路并行相向,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以一个士兵对战 斗的渴望、成长的热切,开始了他的学书 历程;他以诗人和作家的真诚、激情、天 赋、涵养、睿智赋予了书法更多的人文内 涵;他以军人宽广的胸怀、坚贞的品格、 冷静的思考、执着的精神铸就了他从容自 然、豪迈飘逸、厚重宽博的书法风格。正 如江南所言:“如果说文化是火炬和号角 的话,那么红军士兵踏上中国革命的历 程,应当是文化照亮了他们。”他认为, 书法在军旅,是一首传唱不衰,永远饱含 激情和热血的兵歌。柳江南用真情和笔墨 唱响了这支兵歌。
一、坚守书法本体,追求英雄主义的审美
认识柳江南的书法,首先应从他对书 法的本体和美学追求来思考,而不仅仅是 从笔墨技巧和章法布局来入手。确立一个 书法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他有无形成自 己的书法美学理念。柳江南一直在感悟和 体认书法的本体,他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 的本体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为 什么说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本体艺术,是因 为书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存在和生存方式 以及精神图像。艺术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 种方式,从书法本体论的角度看,书法是 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 具有自身规定性的审美活动。他所认识的 书法本体,既包含中国民族这个大我的存 在,也包含个人这个小我的存在,把小我 提升为大我,由对书法技艺的锤炼进入到 家国情怀、文化使命这样的人生境界,是 一个书法家成功的必由之路。对书法本体 的认识,是一个书法家艺术自觉的标志。 他不止一次地拷问自己,他所从事的书法 创作是真的艺术自觉吗。艺术自觉是是在 本源上回答从事这项活动的实际意义和价 值追求。他说:“这种自觉体现在对艺术的虔诚信仰上,体现在对书法的平和健康的追求和养护上,体 现在对待书法甘心付出和乐善好施上。特别是像书法这样的古 老艺术更需要下最大的功夫去磨练平常的心态,然后在尊重科 学规律与个性的基础上,以非凡的毅力,用心血和汗水对书法 的禾苗进行栽培和养护,从而维护书法的生命之树常青。”撇 开书法功利、商业、速成的实用考虑,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和 审美高度,不仅要认识到位,而且需要长久的实践支撑,这样 才能做到真正的艺术自觉。从认识到意志品质,从意志品质到 道德情操,最终成为一个书家的人格和风骨。
柳江南习书并非由于幼年对书法有特别的兴趣,尽管他 有着相对较好的家庭环境,他的父亲是画家,中国画、版画、 书法俱能。对书法、绘画的学习仅仅是柳江南幼时学业中的必习功课而已。真正对书法产生兴趣,是从1982年他在舟山 群岛当兵开始,他遇到的是神秘而散发着诗情的石阶、樟 树、庙宇、木鱼、钟声,以及光秃秃的岩石上战士用朱笔写 下的“以岛为家”“战士第二故乡”“以苦为乐,以苦为 福”等醒目的榜书。有意无意间与那些巨大而赫然的榜书相 遇,初看不以为意,军营生活的磨砺渐渐地使他这个新兵与 这些榜书相互越走越近,达到灵魂相契。他写道:“后来到 了军区机关,同部队一起野外驻训演习,甚至抗洪救灾,发 现官兵们依然就地取材,写标语,写对联,不断用书法武装 营地。时间长了,又去过全国不少的海岛和边防,官兵们同 我们军区的部队一样,对书法一腔热情。完全可以说,书法 在军旅,是一支不老的兵歌,官兵们依然还在激情传唱。”后来,他还寻访了红军长 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期间军民留下的标语和刻 石。给他留下特别深刻印 象的是在四川通江县红军 留下两丈多高,一个笔画 可以卧下一个人,十几里 之外就可以望见。柳江南 说:“标语、口号既是红 军文化的产物,也是书写 艺术的外在展现。”在海 岛,他认识和理解了书法 所承载的精神,也开启了 他军旅书法的大门。
柳江南 行书 40cm×70cm 2017年
作为军旅书法的代表 人物,柳江南的书法创作 追求英雄主义的审美。无 论是他大气奔放、跌宕酣 畅、矫健遒劲的草书,还 是沉雄厚重、苍茫深秀、 悲壮坚实的隶书,还是娟 秀可人、清新洒脱、超迈 高逸的行书,还有婉转姿 媚、古雅雍容的篆书,无 不蕴藏和激荡着英雄主义 的情怀。雄强的风格,是 柳江南追求英雄主义审美 的核心,统领了他书法创 作的方法和实践。通过雄 强的书风,来展示军人尚 仁尚义、尚勇尚武的精神 风貌。书法的本质是用 点、线构型表现人的存 在、人的审美感情和创造 力,并以此打动和感染受 众。军旅书法毫无疑问以 军人的生活为依托,以军 人的感情为凭借,以张扬 军人的志向为审美取向。 在中国历史上,从文字诞 生之日,就有了对出征、 狩猎的记载。此后,在陶 器、甲骨、青铜、碑刻、 绢帛、纸张这些铭刻和记 录古代的征战生活物质载 体上,出现了一大批描写 战争的诗、词、文、赋, 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战争的 军事著作和记录战争历史 著作,其中有一大批传唱 千古的篇章和后世敬仰的英雄人物。军事文化是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 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英 雄主义的精神构成中国 文化最强有力的动脉。 军旅书法理所当然地承 载起了军事文化的灵 魂,并将其高扬并传播 开来。
柳江南 草书 110cm×90cm 2017年
无论是对书法本体 的探究,还是对书法的 美学追求,都是为着要 解决和解释书法活动的 起点和终点的问题,是 为着通过书法探索人生 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为着人的价值和意义的 终极实现。柳江南是本 着这样的理念,通过不 懈的探索和实践,来提 升军旅书法的格调和境 界,拓展和丰富军旅书 法的内涵,展现军旅书 法的时代精神。
二、镕裁古今,铸就自 我的书法语言
认知、理想、情怀 并不等于艺术,把自身 的修养与情感转化为艺 术形式,需要对艺术本 质的把握和艺术技巧的 掌握。王羲之《题<笔 阵图>后》曰:“夫 纸者,阵也;笔者,刀 矟也;墨者,鍪甲也; 水砚者,城池也;心意 者,将军也;本领者, 副将也;结构者,谋略 也。”他在《书论》中 又说:“夫书者,玄妙 之伎也,若非通人志 士,学无及之。”书法 艺术的创造关乎两个方 面:一是书家精神世界 的广大;一是书家技术 技巧的熟练。如此,才 能心手双畅,随心所欲 不逾矩。
柳江南研习书法31 年,经历了初学、临帖到创作,再到个人风格形成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书法实践 的过程,既是对个人精神气质的提升,也是自己笔墨技巧的 提升和笔墨语言形成的过程。
柳江南 草书 孙子语 138cm×68cm 2017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马鞍山,他师从林散之入门弟子陈 艾中学习书法。陈艾中以隶书和草书著名,柳江南在陈艾中 的指导下进行了系统的隶书和魏碑临习,对《张迁碑》《曹 全碑》《礼器碑》《孔庙碑》、龙门石刻等碑帖下过很大的 功夫,从碑隶到章草,再到汉简、楚简,这一段时间的学习 使柳江南从业余爱好进入到了专业训练的领域。尽管后来他 以大草闻名,但对碑隶的学习使他的草书笔力实沉厚重,不 浮不飘,恣意而不失骨力。在南京,他结识了林散之、武中奇、陈大羽、桑作楷、言恭达、孙晓云等书法大家,他随桑 作楷先生学习行草书,在桑作楷先生的指导下学习二王、米 芾。陈艾中、桑作楷都师从林散之学习草书,深得林散之草 书之道。柳江南受陈、桑二人影响,开始了草书的学习和创 作。言恭达以篆书入草书,别开生面。柳江南在言恭达的影 响下,对金文、大篆下了不少功夫。为了掌握草书方法,他 对孙过庭的《书谱》临习不辍,且就教于孙晓云先生,深得 赞许,并得指法、材料、笔法相授。
从陈艾中到桑作楷,柳江南用了差不多十二三年的时间 来临习古代碑帖,熟知古代各个碑帖的特点,辨析各种书体 的优长,根据自己的审美眼光进行取舍和强化,为他后来风格的形成做了充分的技法准备。
柳江南 草书 孙子语 138cm×68cm 2017年
柳江南没有在他熟悉而拿手的隶书方面继续驻留,转而 倾心于草书,一方面是他认识到草书才更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和表现性,对草书的选择也是他作为一个诗人的不二选择; 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林散之、桑作楷、言恭达等的影响。桑作 楷看了柳江南以前的书法,劝他学习草书。桑作楷认为一个 书法家的成长,最后一定要写草书,在江南这个帖学盛行的 地方,只在碑隶上发展可能比较受限制。在随桑作楷学习的 几年中看,桑作楷把林散之传授的书写方法和要求倾囊相 授。柳江南曾两次近身目睹林散之写字的过程并得到林老的 指教,草圣林散之的运笔方式,使柳江南茅塞洞开。柳江南对林散之以骑自行车比喻写字,深有感触。林散之说,书法 功夫的深浅就像骑自行车,功夫深的人可以骑得慢,还可以 在沙子上骑,而功夫不扎实的人只能骑得快一些,以免倒下 来。言恭达认为柳江南的草书性情很重,鼓励柳江南沿着草 书的正统路线发展,并把自己写字的方法和经验不吝相授。 从此,柳江南就沿着传统经典帖学中的草书方向,随二王、 怀素、黄庭坚、王铎、祝允明一路向前。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之前,柳江南前一个阶段是临 习碑隶,后一个阶段是倾心帖学,前后十二三年时间,柳江 南打下了一个书法家必须具备的碑帖基础。
他最早展示给世人的书法样式是草书。言恭达称赞说“起点高,清新典雅,有林老的风味。”桑作楷说:“平静雅致,有 文人风韵和明显的传承精神。”2000前后,柳江南参加了全国、全军 的20多次大展并获奖,在军旅书法家中崭露头角,继而成为全军有影 响的书法家。但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思想并不成熟,创作还没有完全 脱离模仿,或者为了适应展览而采用迎合讨巧的方法,书法的个性语 言并不成熟。
柳江南 汉简 90cm×90cm 2017年
2003年以后,柳江南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他从临帖到创作 转换。这一阶段,柳江南意识到了心境与境界对于一个书法家的重要 性,他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碑帖功底和认识,结合当年老师的书学思 想和书写方法,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书法创作并重新消化和融会, 力求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笔墨语言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到2013年前后,他的书法基本摆脱了林散之、言恭达的影子, 形成了自己雄强的草书风格。他这种雄强的风格,是脱掉了野性的雄 强,雄强之中又不失静朗、稳健和清新,充盈着文人气息和人文情 怀。从整体上看整幅作品生机郁勃,蕴含一股阳刚之力与清朗高洁, 或者内蕴,或者爆发。雄强书风要通过独特用笔、结体和布局体现出 来。从笔法上看,他的入笔方圆并重,融入了篆隶笔法。在行笔上, 短线厚重润泽,长线中实,或留或燥,不飘不滞。在使转上多用折锋 顿挫,屈屈如铁。不少线条使用翻笔和搅转,奇特而老辣,崛强而朴 实。在结体上,他注重笔势,通过笔画间架的安排,达到造势与力量 的生发。在布局上,他注重虚实相生,疏密结合,大线裁划,黑白大 视角契合。细看那些点画,特别是强烈的节奏中,那种整体的翠竹摇 撼感与瞬间的叶片向背齐整感,呈现出一种奇特勃发的生命力。没有 丰富的实践经验,没有很强的控制笔墨的能力,没有独特的审美卓 识,是无法企及的。
书法艺术不是一门单独演绎的抽象艺术,它还植根于书法家的 诗心和文心。古代书家皆诗人,书为心画,诗以言志,诗歌凭借书法 把情感表象为视觉印象,进一步延展和扩大了诗歌的感情空间;书法 凭借诗歌获得了具体的情感意蕴,诗情墨韵两相生发。张怀瓘在《书 议》中认为书法“不由灵台,必乏神气”。刘熙载《艺概》中说: “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心不若人而欲书之过人,其 勤而无所也宜矣。”书法中的这个“心”,就是诗心。刘勰在《文心 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 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 色。其思理之致乎?”如果说诗心是一种情感的高度凝结,那么文心 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无限延伸。
柳江南 篆书 隶书 君子不惧 90cm×90cm 2016年
柳江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诗创作,发表了大量诗歌作品,出 版了诗集《生命栅栏》。他的这些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地域、不 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抒写了他对人生、命运、战争、爱情、友谊 等的思考。足迹所到,总能激发起他强烈的感情冲动,然后化为涓涓 流淌的诗语。除了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之外,柳江南还创作了好几部长 篇、中篇、短篇小说。他与张隼合著的长篇小说《关云长》在《三国 演义》和《三国志》的基础上对关羽这个人物进行了二度创作,借助 史料、演义、民间传说等,运用文学的手段对关云长的性格发展史进 行了历史还原。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对于一些战争谋略和战争场面 的描述,剔除了演义和传说中神秘、臆断的色彩,代之以现代军事科 学分析和实地考证,更具有小说的真实性。他的小说集《追梦》、纪 实文学《第三野战军征战纪实》(合作)、《建党伟业》(合作), 主要以军事生活为题材,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塑造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 梳理,展示了当代和过去我军艰苦辉煌的革命历程和火热丰富的战斗 生活。这些创作反映了柳江南深厚的政治修养、史学修养、文学修养、军事修养以及生活积淀。
柳江南 隶书 180cm×50cm 2017年
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修养,使 他看待书法具有自身的独到而深刻的 眼光。正因为如此,柳江南30年来不 断校正自己书法学习的方向,同时又 规避其他书法家发展的路径,不走到 别人的老路上去。他对于书法的内 涵、本体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更为深 广的认识。他曾为《人民日报》《文 艺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 《军营文化天地》《文学报》《中篇 小说选刊》《昆仑》《书画艺术》 撰写了大量的艺术评论,其中对林散 之、喻继高、言恭达、孙晓云、刘洪 彪、张松、范扬等著名书画家,对朱 苏进、黎汝清、姚远、黄葵等著名作 家,以及对《DA师》《汉武大帝》 《狼烟》等著名影视作品进行的评 论,视角独特,立论高远,恰中肯 綮,表现出他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理 论素养。目前在军内50岁左右的书法 家中,学书经历、生活积淀、艺术修 养、创作成就能达到柳江南这样的确 实比较少见。
柳江南 草书 68cm×68cm 2016年
三、高韵深情,引领和推动军旅书法 的发展
《远足——柳江南书中国十大 兵书作品展》,是今年10月第十七个 全民国防教育日到来之际,柳江南 在江阴美术馆举办的个人书法展。60 件作品的书写内容围绕古代10大兵书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 法》《尉缭子》《三略》《六韬》 《鬼谷子》《孙膑兵法》《唐太宗李 卫公问对》《太白阴经》展开,或书 写全文,或书写其中的格言警句,或 自作诗句。书体全面,真草隶篆都 有,第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书法修 养;作品形式多样,既有高堂大轴, 又有尺牍小品,显示了他对各种形制 的驾驭能力。为了准备这个展览,他 花了3年多的时间,是他近年思考和 创作水准的展现。
柳江南 隶书 90cm×90cm 2003年
这个展览气势撼人。像这样史 诗般将古代十大兵书书写出来,在军 中是第一人,在全国也是第一人。 其中完整书写的有10部长卷,其中 《太白阴经》60米,《六韬》54米, 《唐李问对》40米,《三略》30米,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鬼谷子》各20米,《孙膑兵法》14米。震 撼人心的不仅是书写内容容量之巨,而是他对这些内容的处 理所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审美空间。进入这个空间,我们仿 佛来到了长河落日,战旗猎猎,战马咆哮,刀戈相击,鼓角 争鸣的古战场,感受到了充满天地之间的英雄气概,感受到 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智慧和谋略。忘战必危,好战必亡。这种 撼人的美学空间,不是用具体的场景和实物来营造,而是用 笔墨线条及其形成的块面结构来呈现。如“诡道”用隶体书 写,整幅作品就这两个字,下笔果断,有意疏密和穿插,湿 笔干笔配合,营造出一种实中带虚,虚中带实的特殊意境。 如巨幅作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 可不察也”,既有碑隶的老辣苍茫,又有行草书的恣意和映 带,整幅作品酣畅淋漓,元气弥漫。他书写的小楷长卷,楷 隶互现,古意盎然,又把魏碑的奇峭融入其中,跌宕生姿, 稚雅可爱。在任何一种书体中,柳江南都有不俗的表现,比 如他以篆书入隶书,他以隶书入草书,反过来他又以草书入篆书、入隶书。所以,他的隶书既古雅又活泼,他的草书既 飘逸又不失厚重。
柳江南 篆书 出征 83cm×76cm 2017年
柳江南用3年的时间准备这样一个展览,其主要用意就是 宣传军事文化,唤起人们的国防意识。他把这次展览命名为 “远足”有这样几重含义:远行、远征,这是军人的使命; 一个人的精神长征,这是他精神的追求;朝圣、寻道,这是 他对自己命运的理解。
柳江南 隶书 184cm×90cm 2017年
从柳江南的书法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书法 创作对军旅书法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书家应有高尚的人格。从来的书法家,都把人格 高下作为书写成败的关键因素来看。傅山说:“作字先作人, 人奇字自古。”刘熙载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 以为书。”作为军旅书法家的柳江南对此更为重视,他一直 强调书法要回归本体。他所认识的书法本体是包含着历史, 承载着情感和价值的汉字系统,通过书写获得价值和情感, 构建和完善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通过书法作品把优秀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传播开去。他认为,一代又一代的 书家把汉字作为沃土,作为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学习书 法的过程就是认识土壤价值的过程,也是汉字散发特有光彩 的过程。他特别强调书家要有家国情怀,要有使命担当。这 既与他30多年军旅生涯中所形成的军人性格有关,也与他30 多年的笔墨实践有关。他认为,如果把书法当成是单纯的技 法,丢掉了书法所承载的丰富内涵,那么书法就会使自身边 缘化,失去了艺术应有的活力和魅力。
柳江南 小楷 18cm×28cm 2016年
(二)书法创作应处理好实用性、时代性、艺术性之 间的关系。自从毛笔退出了日常书写,书法的实用性大大降 低了。于是有人提出了纯艺术的书法,更有人认为书写的内 容在书法中可有可无,观者只欣赏线条、笔墨就可以了。柳 江南认为,古代优秀的书家因为找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之 间的平衡点,才成就了自己的书法面貌。他说:“一个书家 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关键在他能否在时代与传统之间建 立起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思维,关键在于他对人民有没有 爱心。”尽管今天我们不像古人那样以尺牍交流,不像古人 那样将书写贯穿到人伦日用,但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却可以通 过多种传播渠道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书法 的世界里。鼓舞人,感染人,塑造人,影响人,就像红军长 征时所凿刻的巨形摩崖一样,书法在今天仍然具有这样的功 能。这样的实用性超越了单个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它是个 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交流,是一种精神和能量的传输。 书法创作要切合时代精神,方能赢得大众的思想共鸣。正确 把握书法创作的实用性,才不至于在创作途中迷失方向。书 法创作只有在发挥社会作用和展现时代精神的时候,才会具 有旺盛的生命力。
柳江南 隶书 68cm×68cm 2015年
(三)书法要表达真情。自古至今,书法家书写诗词 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书法家书写古诗词,是因为古诗词有 情有韵,还有凝重而不重复的字词,再加上优秀的古典诗 词知者众多,不会造成识读困难。有人认为书法衰落与古 诗词不振有关,未免耸人听闻。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一 定是内容、形式、材料等因素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然而,现实中看到的却是简单生硬的抄写,既感受不到诗 意,也感受不到书家本人的情感,笔墨语言与书写内容相 互隔离。对此,柳江南有他独到的见解与体验。他也书写 诗词,他在书写之前,先涵泳诗词情志,一遍又一遍,将 诗词情志化为自我的情志,蓄势蕴情,直至感情不能自 已,然后用合适的笔墨语言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看柳江 南的书法,你总能沿着他所指引的感情方向行进,去发 现,去体验。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张旭的书法: “喜怒、窘穷、忧悲、愉怢、怨恨、思慕、酣醉、无聊、 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书法的本质是情感 的表达,书家只有化古为己,化古成今,以己之情,缘情 而发,下笔才会风生水起。
柳江南 篆书 83cm×76cm 2017年
(四)军旅书法要拓展内涵。军旅书法的高度在于 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军旅书法的深度在于他植根军营, 军旅书法的广度在于它思想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展 览“远足”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用书法展现古代军事思 想和军事艺术的重要成果,无疑是拓展军旅书法的视野 和内涵的成功尝试。作为军旅书法家一定要有广博的文化 修养,才能从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中撷取有营养有价值的 创作素材,才能厚植自己的审美感受,才能为官兵提供新 鲜、感人又能满足多层次需求的高质量作品。
更多精彩书画内容 更多书画人物介绍 敬请关注:书画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