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博导写的是“丑书”还是“丑书精品”?
沃兴华,1955年5月出生,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73年起,不断有作品参加上海市、全国及国际间的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为国内外许多博物馆收藏。除在历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外。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委.上海市书协秘书长.流行书风展主持人等。
沃兴华书法欣赏
本文书画艺术网给读者展示下“流行书风”也就是所谓的“丑书”,今天介绍的就是“丑书”名家,沃老师,说实话,他的书法作品我也欣赏不来,但这不影响他是大家,他的书法确实也有他的过人之处,也确实见功力。
可能读者对当代“丑书论”对创新书风的批判,对所谓“丑书”的定论便是,第一个理由是“看不懂”,所有文章和言论几乎全都以此作为立论根据,甚至是唯一的根据,只要“看不懂”的就可以指斥为“丑书”加以否定。
第二个理由是狂怪、丑恶和丑陋,以通俗意义上的丑字来偷换传统书论中的“丑书”,否定它的审美内容,抹黑创新书风,将奇崛、雄肆、浑朴、苍厚等阳刚的崇高之美妖魔化了,这种简单和粗暴的理由放弃了艺术的本位和学术的立场,当然不可能否定创新书风,因此为了达到目的,它们不得不借助其他手段。
沃兴华书法欣赏
一方面依靠辱骂,而辱骂又没有根据,于是就不顾事实,“小人喻以利”,以己度之,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的创新探索都出自名利之心:写“丑书”就是因为临摹不好,缺乏基本功,因此想投机取巧,通过旁门左道来走捷径出名,(其实,被他们所批评的“丑书”代表书家大多是当代书坛顶尖的临摹高手)。
在创作方面,沃兴华先生具备深厚的传统功底,他临摹的一些古代经典碑帖,形神兼备,即便是那些刻意标榜自己为“传统”的书家也很难匹敌,反映出了他作为书法家的良好的综合素养。沃兴华先生在传统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民间书法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注重作品的形式构成和视觉冲击力。如果沃兴华先生能够一直沿着人们所已经达成共识的传统之路走下去,凭着他深厚的理论修养和临池功底,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式的人物。然而,他却在传统书法的创作方面,“小品式“地闪现了一下,就一转身顺着另外一条道路走了下去。
沃兴华书法欣赏
他的探索一路作品多以夸张变形为能事,笔下一派荒率、散乱之象。由于这类作品曾经在中青展和“流行书风展”上风行一时,再加上他和王镛、何应辉几位先生作为“流行书风展”的主持者,因此被书法界称之为“流行书风”的代表人物,甚至被称之为是“丑书”的标志性人物。
沃兴华书法欣赏
在创作上有意强调书文合一的始作俑者是明代董其昌,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说:“白香山深于禅理,以无心道人作此有情痴语……余书此歌,用米襄阳楷法兼拨镫意,欲与艳词相称,乃安得大珠小珠落砚池也。”又说:“以米元章笔法,书渊明辞,差为近之。”又说:“以虞伯施 《庙堂碑》法书此偈……余早岁习耳根圆通,每书之,几所谓一举一回新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书法风格与文字内容的一致性?但是从实际作品看,董其昌书法在点画结体和章法上变化不大,书法内容与文字内容的一体化并不明显。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受文本式创作的局限。今天,书法艺术越来越强调图式,传统的体势被扩大为空间造型,传统的笔势被扩大为时间节奏,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领域都 扩大了,在这种基础上,书法家可以更加自由, 更加充分地来追求和表现书文合一的观念了。
沃兴华书法欣赏
沃兴华早年之作,雅俗共赏,还是颇能经得住推敲的。稍后多以“魏碑行书面目出现”,书风一变,用笔虽较粗糙,但线条尚能做到质朴厚实,结构采用横势夸张,显得散漫而且随意。当后来“民间书风”热兴起,他接触到了敦煌遗书之后,一下子为其吸引,感觉找到了确立自我风格的突破口,书风变得愈加疏放、荒率。
正如刘熙载《艺概.书概》所言:“俗书非务为妍美,则托丑拙。美丑不同,其为人之见一也。”他们有意弃民间书法之精华于不顾,而偏要取民间书法之糟粕,夸张变形,勉强组合,以丑为美,极力造作。且追随者众多,成为无可争议的“丑书”代表人物。他的这种“惊世骇俗”的创作实践,与他作为博导和理论家的身份颇不符合。
当我们一起看完沃老师的作品,让我不禁想问:“沃兴华老师,你到底要走向何方?”也许可能,还是我对这书法不是很能欣赏,那我现在抛砖引玉让大家互动互动。
更多精彩的书画内容,更多的书画人物介绍 请关注:书画艺术网 也可以搜索“书画艺术网” 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的哦!
书画艺术网 您身边的字画专家 欢迎投稿,欢迎互动,欢迎加入书画人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