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最美浦江文化常青
浦江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浦江县志》中载:“本县工书法、善绘画者颇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最美浦江,美在历史、美在人文。全国重点级文物保护单位浦江“上山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万年,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亦是世界稻作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自东汉兴平二年浦江建县之始,浦江有史可查已逾1800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第一家”,自宋迄明,郑氏同居15世,三朝旌表,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浦江目前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6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2项、民间技艺传承基地5个。浦江剪纸、板凳龙、乱弹、迎会、麦秆剪贴……民俗之火,熠熠生辉。浦江的文化之树,根深本固。
最美浦江,美在文化、美在传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千年浦江,书画文化无疑是其独特韵味的重要底色。上世纪20年代以后,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享誉画坛。此后,郑祖纬、张子屏、徐天许、张苇研、戚维新、方增先、吴山明、柳村、张世简、张岳健、马锋辉、陈琪、胡良勇、骆献跃等,一个一个从浦江走来,成为响当当的名家,他们在大写意花鸟画、现代人物画以及诗词、画论等方面成绩斐然,有目共睹。浦江的文化之树,枝繁叶茂。
最美浦江,美在创新、美在活力。莘莘游子,心系故乡,浦江籍画家关心家乡书画事业,经常回乡联展,捐赠作品于故里。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战略部署下,兴建了吴茀之纪念馆、方增先书画碑刻院、山明美术院、浦江美术馆、文景园书画会展中心,浦江博物馆等应运而生,陆续建立。设施齐全的书画场馆,能满足和承办不同层次的大型作品展览、拍卖和书画交流活动。又因当地重视教育,崇书尚画,“三代善画、父子同书、夫妻共绘、兄弟斗彩”已作佳话。浦江的文化之树,硕果累累。
最美浦江,美在开放,美在包容。多年来,浦江县围绕“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目标要求,积极促进书画文化与经济融合,使书画优势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途径。浦江书画节成为金字招牌,画廊街、书画市场、展销周、艺术拍卖会,群贤毕至,热闹非凡,形成独树一帜的书画产业。绒绣、草编、竹编、花边、麦杆画,“五朵金花”形成产业,享誉海内外;服装加工、花边针织、水晶灯饰等充满艺术气息的“新五朵金花”,异军突起,结合当地传统工艺与文雅的书画艺术,雅俗共赏,打开一片新天地。浦江的文化之树,万木争荣。
一个乡村县城,数百年来书画人才辈出,经久不衰,这是浦江的骄傲,也是浦江发展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基础和优势所在。“天地间秀绝之区”,这是明初文人宋濂对浦江的评价。浦江不只是现实世界中那片富足的鱼米之乡,更是一片在中国文化版图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