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朱孝臧: 鲜为人知的近代书法家
沈尹默被荷兰学者、《世界美术大辞典》主编高罗佩称为“民国第一大书家”,如此高的评价,虽是一家之言,但仍然吸引我们去深入了解朱孝臧的人生,去认识他那超强的书法艺术。
说起朱孝臧,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词人,与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并为晚清和民国年间“四大词人”,甚至享有一代词宗的美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书法家,而且是个书法大家。当代著名的书法评论家马啸先生甚至这样评价他的书法:“朱的字极耐看。他是吴昌硕之后湖州人中字写得最好的一位!”
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藿生、古微,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县埭溪(今属湖州市吴兴区)人。他从小爱好文学,弱冠即与中州文士诗歌酬唱,声名鹊起。然而,就在这时,家庭遭遇了不幸。光绪七年(1881),父亲朱光第任河南邓州知州,因在著名的“王树汶冤案”中秉公执法,得罪河南巡抚李鹤年等人而遭免职,随即在抑郁中病倒。所幸的是,就在其父官场受挫的第二年,朱孝臧中举,次年又高中会元,授翰林院编修,选庶吉士。但是一年以后,他的父亲还是在贫病抑郁中客死异乡,他随即守制大梁(今河南开封)。
朱孝臧 书法
朱孝臧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在晚清民国年间“四大词人”中,朱孝臧雄踞词坛盟主之位30余年,被誉为“结一千年词史之局”者。《申报》在报道他逝世时说:“朱古微侍郎,一代词宗,道德气节,人所共仰。”
也许是他在词学方面的成就太大,也许是他与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一样,并不将书法看成是主要工作,更没将它看得特别高贵、神圣,而只是将其视为从事“正业”——填词和整理、勘校、编纂前人词作之余的副业,所以,朱孝臧的书法成就虽然很高,但书名并不大。
书法界曾有“学者型书法”一说,这对朱孝臧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其实,在他身处的那个时代,还有许多人像他那样写字,如左中棠、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为主要取法对象,用笔和结字均体现出“颜筋柳骨”的特征:用笔刚猛、结字方正,一派庄严肃穆、宏伟雄阔的气象。
朱孝臧的人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求取功名的青少年时期;报国济世的中年时期;潜心词学的晚年时期。他的书法也可分为大体相应的三个时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由于他的书法作品大多不署年月,所以我们无法知晓这三个分期的确切时间,但大致是以“朱祖谋”、“祖谋”署名的作品属前期和中期,以“朱孝臧”、“孝臧”、“彊村”署名的作品属后期。
朱孝臧前期的书法作品追求笔画的圆融、婉转,线条的丰满,结构的平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受到了清人何绍基、包世臣,甚至唐人褚遂良书法的影响。
朱孝臧中期的书法作品,开始由柔转向刚,点画趋挺直、体势趋方正,字形追求横平竖直,无论外在形式还是在内在精神,都与成熟期的颜楷更接近。但于方正的笔意、字形之中,他又增加了行书的意味,于是,他的书法于庄重之外,平添了一份活跃与生动。
朱孝臧后期的书法作品,体势上还是属于颜体书风,但用笔更趋刚直、挺劲,结构更趋方正、严整。俨然如一位威武的将军,屹立于阵前,大义凛然,神圣不可犯。这大约是一位文化觉悟者和成功者的形象,笔底和内心都充满了自信。他这一时期的书法,在结体上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字形明显地左高右低,体势向后倾斜。这种结字,与常见的左低右高的形状很是不同,给人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法理之中,使得他的书法,在平实、刚正之外,增添了一份“险”势。
除了楷书、行楷,朱孝臧还擅长行书和行草书。后者较前者更便于书写,因而更实用,也更能体现作者的性情,是古代文人日常交流、写作最为常用的书体,所以经常出现在他的手札、词稿之中。此类书作,虽不如楷书严谨,但同样能反应出朱孝臧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追求:朴实、凝重、一丝不苟,活泼中显现出严谨,自由中包含着坚实。
近代学者马宗霍在其书法名著《书林藻鉴》中这样评价朱孝臧的书法:“疆村老人以中锋作侧势,落墨重迟而标格苍劲。”
马啸先生建议,湖州市吴兴区和埭溪镇收集、整理、出版一部《朱孝臧书法作品集》,并表示愿意效力。我则觉得,埭溪镇还可以建一个朱孝臧纪念馆,展览他的传奇一生和非凡的词学、书法成就。这对于加强地方文化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