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夹江”关于2016年夹江陶瓷发展的八点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8-24 16:33:40 来源: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夹江”关于2016年夹江陶瓷发展的八点思考与建议》。

夹江陶瓷产业在经历2015年“寒冬”洗礼之后,面对崭新的2016年又该如何发展呢?或许这也已经成为当前产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近期先后从夹江政府、陶瓷协会以及陶瓷企业处获取的相关信息归纳出了以下几点有关2016年夹江陶瓷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集中管理协同作战

2016年,要充分依托四川夹江经开区、乐山市高端陶瓷产业园区两个平台,促进同类或相关企业聚集,加快发展陶瓷产业集群。一是走好高陶园区专业化发展道路。按照“一园一主业”的原则,突出产业园区特色,严把园区产业准入关,把好“高端”端口,宁缺毋滥,布好局,开好头,促进裂变;二是搞好经开区内产业园产业聚集。由于历史原因,夹江经开区产业种类较多,要按照企业分类,做好产业园划分,在明确各子园区特色产业基础上,做好定向基建、定向招商,促进同类或相关产业聚集;三是促进园区关联布局。通过政策激励,积极引导产生和利用废弃物的企业关联布局,在园区内实现废弃物“减量化”乃至“零排放”,促进园区产能循环,资源综合利用。

随着夹江高端陶瓷园区内索菲亚、珠峰、金辉卫浴等陶瓷卫浴生产线先后建成投产,截止目前,夹江经济开发区和高端陶瓷产业园区现已成为产区内陶瓷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并且根据政府“退城入园”政策的出台,未来城区5~10公里以内的陶瓷企业都将搬迁至工业园区内。

差异竞争求生存

在陶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追求差异化产品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要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首先必须从技术差异化着手,夹江建陶产业要在现有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引进新设备,把控质量关,凭借过硬的质量赢取市场份额;其次,设计差异化。细分市场,按照区域化、特色化、民族化思路分类设计,做好消费市场精准对接;最后是营销差异。借鉴西方国家建材销售经验,可以将陶瓷产品与关联性建材作搭配式营销,促进产品与关联产品的互通共融。

当前,产区内的瓷砖产品抄袭成风,行业内新推出一款经典花色产品,只要市场销售火爆,或许一个星期时间不到就有企业仿冒。一旦原创遭遇跟风后,紧接着就是新一轮的价格战。

强化本土企业培育

在2013年“夹江陶瓷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佛山著名陶瓷专家陈帆教授曾经说过夹江本土缺乏年产值20亿规模的大型陶瓷生产企业。陈帆表示夹江产区当务之急是需要强化培育本土大型陶瓷生产企业,以此提升带动陶瓷产业发展壮大。

前些年,政府在引进外来陶瓷企业入驻夹江的过程中,往往会以地方行政、税收、政策等优惠条件来吸引招商。但随着全国各大产区陶瓷产业的逐步兴起,以及国家财税制度改革,这种政策优势正在逐步削弱。由于企业的逐利特性,必然促进企业的外流。在这种状况下,夹江应该加大本土企业培养力度,因为本土企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和制度背景,容易增强区域的凝聚力、归属感,能进一步孕育区域社会资本并使其趋向稳固。

据了解,截止目前,夹江产区内还没有一家陶瓷企业的年产值突破10亿大关,大多数企业的年产值规模还停留在3~5亿之间。

完善物流配套

陶瓷作为物流运输型产业,对交通物流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夹江作为西部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以新场为中心的货运信息交易群;二是以板桥铺为中心的货运信息交易和零担货运群;三是以瓷都大道沿线的货运提货点;四是以城区中心地带的快递门市。这些物流散而杂,没有颇具规模的专业物流市场,均是依托企业和流通市场形成小型、零散的部分物流企业。

因此,夹江应该着力建立专业的物流市场,统一物流信息、标准。这一方面可以提升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更有助于减少税源流失。

开拓互联网渠道 下沉至乡镇市场

“互联网+”是产品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夹江也正在加紧打造全球陶瓷直销网。但是,互联网“O2O”模式的端点是产品的可交易价值,如果终端产品价值缺失或特性不明显,将会在漫无边际的互联网海洋中越发边缘化。因此,要运用好互联网这个开放平台,首要的就是不断提升陶瓷产品的性价比,实体经济才能更好携手虚拟经济稳定发展。

近年来,夹江陶瓷企业已经把主要市场目标下沉至乡镇一级市场,而从目前乡镇市场的发展潜力来看,其未来的潜力非常巨大,以四川、重庆为例,只算经济靠前的3000个乡镇,一个镇(乡)的陶瓷年进货量保守估计为100万元,那么就会给夹江厂家带来每年30亿元的潜在市场。

由于乡镇市场主要需求的是中低端陶瓷产品,这与夹江大部分陶瓷企业的产品定位相吻合。同时,西部川渝以及周边乡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夹江中低端陶瓷的提升提供了潜在空间。

而且乡镇经销商进货具有单品类数量不大、进货品种繁多(包括内墙、外墙、西瓦、全抛釉、仿古砖、腰线、罗马柱、对联、壁画)的特点,决定了绝大部分乡镇商家必须从夹江市场进货。在培育乡镇市场方面,厂家需要注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低价不等于劣质;完善物流配套,减少,零担运输成本和时间;逐步提升店面形象,抢占乡镇市场品牌制高点;建立质量投诉平台,政府、协会、企业三方联手帮助商家解决质量纠纷,逐步改变部分商家对“夹江陶瓷不可靠”的认识误区。

打造产区高档红坯陶瓷

目前,夹江陶瓷企业不愿意在红坯研发、生产方面进行投入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存在认识误区,消费者认为红坯陶瓷就是低档陶瓷,夹江本地的红坯陶瓷生产技术滞后,不能产出高档瓷砖。

但由于本地页岩资源丰富,原材料价格低廉,应用红坯干法制粉技术,可以为企业节省巨大的能源成本(目前采用白坯湿法制粉生产的瓷砖,燃料和电力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50%左右,采用红坯干法制粉可以为企业最少节约25%以上的能源成本)。因此,红坯陶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夹江陶瓷在市场上暂时没有品牌优势,在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突破品牌制约的瓶颈,因此首要应当着眼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销售半径。县委、政府可以立足国家、省、市稳增长系列政策,做好重点政策投放,精准帮扶,定向激励企业与检验机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经销商等进行多形式、多途径联合试点培育,努力探索夹江造红坯陶瓷产品的标准化发展路径。

加强与外界的行业交流

企业经营管理的落后,首要原因在于企业老板思维观念的落后。在夹江产区,内部企业之间、夹江企业与外地企业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家族式管理方式比较普遍。企业老板、高管的思想观念需要转变。政府、协会组织夹江企业老板、陶二代、高管通过到国内外先进企业考察,与行业优秀企业家、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交流,邀请营销管理、工艺技术方面的行业专家到夹江进行务实的论坛、讲座,定期举办产区企业以及夹江陶瓷经销商的公开评选,将行业评选与经销商峰会、宣传推广结合起来,增强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凝聚力,提升产区形象,创建“西部瓷都”微网站,抢占手机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新媒体更好的为夹江产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打造服务。

改善信用环境塑市场形象

提升企业授信额度。引导陶瓷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注资企业发展,适度提高信贷授信额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风险;增强企业自身信用度。强化企业自身信用建设,运用工商等相关企业注册信息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提升企业经营状况预警能力,防止滋生社会问题;提升夹江陶瓷产区在全国传统及新兴陶瓷产区的市场信用度,改善夹江产区企业在全国陶瓷市场信用欠佳的形象。(文章来源:陶瓷信息)

好了,关于“夹江”关于2016年夹江陶瓷发展的八点思考与建议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