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夹江”28载再出发,夹江陶瓷如何再续辉煌?

时间:2022-09-17 14:09:39 来源: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夹江”28载再出发,夹江陶瓷如何再续辉煌?》。

1987年,夹江县蟠龙乡(现为黄土镇)罗华村村民陈长富与几位村民,共同筹资67万元建立了夹江县建筑瓷厂,点燃了夹江陶瓷的第一把炉火。

从2000年到2005年,夹江陶瓷产业产能实现了一年提升一个亿的跨越式发展。发展到2005年,夹江陶瓷拥有了5个亿的产能,占全国的20%,占四川省的80%。

在这期间,夹江成功举办了第一、二届国际陶瓷节,在2004年9月23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授予夹江“中国西部瓷都”称号。

自此,夹江陶瓷站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之上。

2007年之后,在佛山陶瓷大规模外迁与国内房地产市场爆发式发展潮之下,国内新兴建陶产区不断崛起,原本在国内建陶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夹江产区逐渐被拉开了差距。

在此后的数年里,夹江政府与企业为本产区的崛起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但受多方因素制约,效果始终不够明显。

2015年,在国家新环保法执行与夹江各建陶专业卖场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之下,夹江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举办首届西部瓷都夹江陶博会的战略。前者为夹江陶瓷再次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而后者则为夹江陶企对外展示产品、宣传品牌提供了重要平台。

从1987年到2015年,历经28载,夹江陶瓷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踏上了再次出发的征程。

经过近30年发展,夹江陶瓷年产能达到了8亿平方米,在国内瓷砖产量日益过剩的局面之下,夹江陶瓷要继续发展与提升,必须摒弃追求大产能与规模化的思路,往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图为夹江经济开发区一隅。摄影/刘婷

从冒险到保守

2011年9月9日,在国内建陶行业最高建线潮的大背景之下,在西部瓷都夹江,四川新万兴陶瓷有限公司在夹江峨眉山月花园大酒店举行了“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正式投运暨战略合作信息发布会”,也正式拉开了这一夹江龙头建陶企业新型建材战略的大幕。

“新万兴新型复合材料对夹江陶瓷企业来说是一场全新的革命。”对于新万兴进军新型建材领域的全新战略,新万兴陶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梁奇表示,一直以来夹江陶瓷都以西部市场为主要销售市场,由于历史原因,瓷砖产品难以销往全国,甚至近年来淄博、高安陶瓷产品不断进入夹江陶瓷原本强势的市场,这使得夹江陶瓷的市场份额不但没有扩大,反而有所缩小。而新万兴新型复合材料——地暖砖的成功推出,则彻底打破了本产区的这一尴尬局面,产品不但在国内市场销售形势良好,还成功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夹江陶瓷产业的萌芽与壮大,最要的就是企业家的冒险精神。

时光回望,在1987年,正当夹江县委县政府苦寻发展县域经济之路的时候,夹江县蟠龙乡(现为黄土镇)罗华村村民陈长富与几位村民,共同筹资67万元建立了夹江县建筑瓷厂,点燃了夹江陶瓷的第一把炉火,也开启了夹江陶瓷产业壮大的新征程。

然而时至今日,国内宏观经济不景气,行业产能规模远超市场需求,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瓷砖销售价格战日趋激烈,企业利润不断降低,加之人工成本、环保改造等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当前一条新生产线的建设投入动辄过亿元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风险,大部分夹江陶瓷企业老板在此背景之下,往往不愿意也无力再在企业发展上作过多投入。

夹江陶瓷近年来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能在当前市场中保持稳定产销势头的毕竟是少数企业,企业都面临着较高的库存压力,由于当前一条生产线的投入动辄上亿元,因此大部分企业老板抱着能稳则稳、维持现状的求生存的侥幸心态,甚至不少企业老板萌生了退意。

当然,夹江建陶产业仍不缺乏仍在积极创新与探索的企业,不少企业在个性化产品的研发颇具冒险精神,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的,特殊工艺与花色成为了产品的创新点,企业规模虽小,但运营却非常良性。

在市场定位上,夹江部分企业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区域市场,不再在市场激烈的红海中厮杀,而是积极探索海外市场蓝海。

刘梁奇表示,市场环境越恶劣,弱者将越发艰难,优胜劣汰将不断加剧,这对有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的企业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未来该类型企业的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小,市场也将逐渐趋于理性。

无法撼动的优势

一直以来,夹江陶瓷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四川省外的周边地区供应的,而产品销售又需要向省外运输,这一进一出使得夹江陶瓷的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运输成本都相对较高,同时夹江陶瓷相对于佛山陶瓷而言,品牌优势相对较低。

当前夹江陶瓷的市场份额正呈现不断被压缩的态势,除了广东产品,甚至高安、淄博产品已经大规模进入四川区域,国内各区域性的陶瓷产区的产品已经打破了过去传统的销售半径的束缚。

与此同时,夹江产区大部分陶企的现状是生产线老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工厂环境亟待改善,夹江陶瓷在本地市场的份额不断被蚕食的局面之下,夹江陶瓷要想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优化企业管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而在目前的行业技术条件下,企业的普遍做法就是引进最好的设备提升生产线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水平、建立大产能生产线、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人素质、打造高效快捷的销售团队等。

当前终端市场掀起了一股全抛釉销售的热潮,这对夹江陶瓷来说更是利好消息,因为长期以来夹江缺乏优质原材料,在抛光砖等产品上优势不足,为了扬长避短,产区形成了红坯釉面砖研发与生产的独特优势,全抛釉作为典型的釉面砖产品,夹江陶瓷的该类型产品更是在整个西部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应,加之区位优势的影响,相对于淄博全抛釉进入西部市场高达4~5元/片的物流费用而言,夹江的全抛釉在西部市场的运输费用更低,在价格上优势也更大。

还需强调的是,同样是在全抛釉终端销售热潮之下,经销商对于全抛釉新品的渴求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经销商对于新产品的发货周期也有着严格要求,夹江陶瓷在西部市场的发货速度之快也是淄博、广东、高安等产区无法比拟的。

近几年的博洛尼亚展释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欧美地区市场的自然、复古、休闲风潮日益繁盛,在中国市场与欧美市场差距日益缩小的大背景下,未来中国的瓷砖消费市场这种风潮的仿古砖将更加流行,这对夹江陶瓷这一在釉面砖领域有着独特优势的产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在这些利好因素之下,夹江陶瓷只要品质不出现问题,外产区全抛釉产品很难大规模进入四川乃至西部市场。”虽然夹江陶瓷近年来面临着市场被不断蚕食的状况,但四川夹江黄土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杨认为,夹江陶瓷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夹江陶瓷的优势条件也是其他产区难以撼动的,未来夹江陶瓷在西部市场仍存在着较大的优势。

人才之痛

“夹江陶瓷改变现状,进行创新的最大阻力并非企业实力不足,而是没有冒险精神。”刘梁奇认为,就夹江陶瓷的现状来说,进行个性化的创新,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并非没有这个实力,而是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大胆冒险的精神,对于企业的转型方向与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尤其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的心理。

“企业没有冒险精神的根源则在于人才的匮乏。”在采访中,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夹江产区最缺乏的资源是人才。

夹江陶瓷企业相对较为分散,区域内地形复杂,企业厂房面积狭小,设备老旧,长期以来都面临着生产与销售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

“生产人才是否合格,可以在生产中立竿见影地考察出来,对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及时解决好,但在销售上的问题是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余杨认为,在销售人员素质的提升上,由于夹江地处西部地区,外来人口不足,陶瓷销售人员本土化程度较高,即使有优秀人才也可能遭遇排挤打压,难以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与企业环境中施展才华。

而本土销售人员,由于长期以来建陶行业竞争压力小,对销售人员素质要求不高,使得本地长期以来都维持着销售人员低素质的状态,尤其是人员的工作、生活圈子水平基本一致,学习、交流意识不强,提升个人素质、团队合作、目光长远等观念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加之当前销售形势严峻,如果严格要求则可能导致销售人员大规模流失,更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对于该群体素质的提升,在短期内难以完成。

“市场环境恶劣、产区优势不足等问题都不是夹江陶瓷发展的最大瓶颈,人才缺乏才是困扰夹江陶瓷发展的最大瓶颈。”余杨认为,不管夹江产区面临任何问题,只要有优秀人才都能克服,但是由于地理区位的原因,夹江一直少有外地优秀人才进入,本地人才短期内也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同时余杨表示,夹江陶瓷面临诸多问题,并非企业老板目光短浅,其实大部分老板还是想改变的,但苦于没有强势的团队对老板的想法进行执行,因此夹江陶瓷的瓶颈就在于人才团队的缺乏。

“企业的发展高度如何,除了企业定位、品质把控、资金充裕、渠道建设、售后服务等各方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对于公司各项政策的执行了。”余杨表示,在夹江这种人才状况之下,企业对老板思路的执行确实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

在客户资源的控制上,夹江陶企明显把控不足。与佛山陶瓷企业经销商长期代理某品牌相比,即使企业业务员离职,经销商仍旧是品牌的经销商。而夹江陶瓷由于品牌影响力较小,经销商代理品牌往往以批发、工程等渠道为主,品牌推广不强,经销商对夹江陶瓷也几乎没有品牌认同,经销商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大部分经销商往往只是企业销售人员的经销商,而非夹江陶企的经销商,如果出现销售人员离职,或者公司为了强化人才管理,使得业务人员出现反抗情绪而离职,经销商则会跟随业务人员出现变动,即使有对企业忠诚度的经销商存在,也会被离职的销售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带走,这对企业来说在产品销售与品牌建设上的确是一大难题。

因此虽然夹江陶瓷企业老板都意识到人才的瓶颈,但在现实面前,短期内难以改变人才素质不足的顽疾。

理念之困

夹江陶瓷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在采访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于从业者理念与思路的陈旧,这直接导致了产区的发展始终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甚至即使有企业老板思路先进,但没有执行团队,也是无济于事。

“中国人往往什么能赚钱就都一窝蜂干什么,而犹太人则是什么赚钱就会在旁边建设配套,重复利用前人建立起的客户资源,而不是分流原有的客户资源。”刘梁奇认为,这种思路的陈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行业跟风潮非常严重,当某一家企业的某款产品市场接受度高的时候,后续的厂家都会跟风生产,分流原来有限的客户资源,导致最后任何企业都成了“输家”。

其实经商最应当学习犹太人的理念,有人开加油站赚钱了,不是接着再开一家,而是在加油站旁边开一家便利店或洗车店,重复利用客户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新万兴地暖砖首先在产品理念上公司就没有按照瓷砖产品来定位,因此公司组建的营销与品牌推广团队并没有从建陶领域内挖掘,而是跳出了这个框架,在更广阔的领域寻找合适的专业人才,从目前的成效来看,还是非常显著的。”刘梁奇表示,新万兴地暖砖不仅在人才引进上跳出了瓷砖行业范畴,在推广上亦是如此,公司参加的都是新型建材、高新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览会。

“夹江陶瓷可以向外地引进或外行业引进的模式培养人才,毕竟现有人员的理念与意识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刘梁奇建议,跨行业或跨区域引进人才或许可以成为夹江陶瓷人才队伍提升的初期模式,行外人才的全新理念或许可以为瓷砖行业带来全新的提升。

对品牌影响力弱小的企业来说,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局面之下,市场中对经销商的诱惑实在太大,价格战、新产品、扶持政策等随便都能轻易抢走企业经营多年的经销商,企业对经销商的管理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生产上,由于夹江本地优质矿产资源缺乏,红页岩为原料的产品长期以来都是中低档的代名词,夹江企业要想转型升级进入中高端市场领域,如果还继续使用红页岩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考验,企业也将承受巨大的产品风险,要改变终端对红页岩产品的偏见,需要非常优秀的营销团队,且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而不使用红页岩中高端产品的生产成本又将高居不下,因此原材料问题成为了夹江陶瓷转型升级的一大困扰。

难再追求的“量”

转型升级是近年来中国建陶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建陶企业迫在眉睫的战略,但对夹江陶瓷企业来说,由于科学理念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的不足,对于转型升级,大部分企业的理解仅仅是扩张生产线,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在刘梁奇看来,在当前中国瓷砖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之下,夹江陶瓷的这种转型模式,最终使企业陷入的是大产量、低价格的境地,企业在不断地投入又不断地陷入价格战之后,眼前获得的利润将寥寥无几,甚至以往的积累也将陷入不断投入、利润不断降低的循环之中,加之市场环境日益严峻,如果资金链出现断裂,将使企业陷入资不抵债甚至倒闭的境地。

多年以来,夹江产区陶企老板经营的水平、理念、对市场的看待及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管理等的提升相对较慢,这也使得夹江产区在近年来不断被淄博、高安等产区超越。

而近年来,在市场行情不好,国内瓷砖产能不断扩张的局面之下,夹江产区不少企业开启了大产能新生产建设的步伐,这是企业不甘现状、敢于挑战的重大举措,也表明夹江陶瓷产业正处于转型提升的进程之中。

可以说,企业洗牌加剧是近年来夹江建陶产区最大的变化。

在行业不断地洗牌中,产能规模大、单位生产成本低的企业和小微型、转产方便、运营成本低、小产量个性化产品、库存压力小的企业往往相对更能适应市场,而既没有大规模低成本,转产又不便的中小型企业,既没有规模优势,又没有个性化产品,生产及人工等运营成本又毫无优势,往往是生存最为艰难的。

追求个性化产品、追求空间整体设计与搭配、稳定产品品质不盲目追求大规模、企业经营压力小、转产方便的小企业与追求大产量、大胆创新、新品研发眼光独到、产品品质控制严格、终端服务精细化的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了超强的生命力,在产区内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在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荒看来,近年来国内建陶产区不断涌现,瓷砖产品也是各具特色,但与此同时也让国内瓷砖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所以包括夹江在内的任何产区如果继续从规模与产量上追求发展是行不通的。

夹江产区保持适当规模,在合理的产能之中提升产品档次、质量,走低碳环保、个性化、功能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陶瓷发展之路,提升产品附加值,依靠区位优势立足西南、西北、东盟、中亚等自身传统市场才是发展之路。

西部瓷都再出发

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去,对夹江陶瓷来说,在当前的环境之下,追求“量”的增长已不再现实,追求“质”的提升才是唯一出路。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企业,永远无法控制的是自己的对手,而能够把控的永远是自己。”刘梁奇认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生产以下三种产品的企业或许能够取得突破。

做别人不想做的产品——这种产品市场体量较小或者利润较低,企业不愿意在该领域进行投入与生产;做别人不能做到的产品——这种产品即使行业企业都能看到市场前景,但技术、资金、人才、区位、设备、原材料、市场等方面存在一定瓶颈,只有创新能力强、资金雄厚的企业才能涉足;做别人想能做做却没办法做的产品——由于某些产品存在技术壁垒或者存在专利保护,许多企业即使有资金、人才等各方面优势,却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而不能涉足。

“企业老板应当对外多多学习与提升。”余杨则认为,除了外部的支持,企业内部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先从老板开始,积极学习提升,不断走出去接受新鲜事物,强化产品品质、精细生产与销售管理,加强夹江陶瓷产业与广东陶瓷甚至意大利地区的学习与交流。

在团队建设上,大胆启用有文化、有理念的新人,让夹江陶瓷从以往的传统旧观念中解放出来,建立良好的人才管理、竞争机制,使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内练内功,外打通路”。四川省明珠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洪容认为,陶瓷企业做好销售的根本是提供优质产品,帮助经销商卖产品,销售是一个通路,简单地催经销商发货并不能解决陶企库存大的问题,只有帮助经销商培训团队、拓展渠道、做好售后服务、传播良好品牌口碑才能疏通销售通路。

尤其是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针对特殊的客户、特殊的市场应当出台特别的政策,产品不打价格战,但要给到经销商与消费者实惠,与经销商一道完善渠道建设,丰富与推广新品,强化售后服务,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实现终端口碑的良好传播。

“市场再难,品牌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始终是最强的。”胡洪容表示,品牌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坚持品牌化路线、坚持定位、生产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胡化产品,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是夹江陶瓷的唯一出路。

夹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朱璋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夹江陶瓷产业近30年的发展,已经从单纯追求产量、规模发展,转向追求品质、打造区域品牌的健康轨道上来。

朱璋强调,今年7月,夹江县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全国第二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接下来,要全面推进夹江陶瓷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国西部瓷都夹江”区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发挥中国西部瓷都夹江在陶瓷产业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

具体而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高端、产品高端”,加快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西部瓷都整体创新能力,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产品品牌的应用保护,加大对区域品牌的整体宣传、推介力度。

一个全新的西部瓷都,已经走在再次出发的坦途之上。(原创 刘 婷 陶瓷信息)

好了,关于“夹江”28载再出发,夹江陶瓷如何再续辉煌?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