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唐三彩陶瓷马「三彩釉陶卧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唐朝,大家可能会想到唐太宗、唐玄宗、女皇武则天、诗人李白和杜甫、繁华的长安城等等,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和唐朝息息相关的唐三彩。说到唐三彩,就得提到一件在贵州省博物馆举办的《骏驰骥骧——中国传统马文化展》中,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一级文物——三彩釉陶鞍马。
在介绍三彩釉陶鞍马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溶剂,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等多种釉色。因其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称之为“唐三彩”,“三”则代指“多”的意思。
唐三彩始见于唐高宗时期,开元年间极为盛行。器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有人物、马匹、骆驼、器皿等别,而其中唐三彩马是唐三彩陶器中非常常见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题材。
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唐朝是一个厚葬的时代,那时人们对葬礼、墓室等往往比较看重,希望生前的物品在死后仍然可以继续拥有和享受。所以在唐朝,三彩马一般作为随葬品,同时它也被称为“明器”、“凶器”。“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虽然政府明文规定了官员们随葬物品的数量,但实际上达官显贵们的随葬品数量往往比官府的规定要多得多,以满足对荣华富贵的渴望。唐三彩是除珍宝以外,颇受贵族喜爱的随葬品,这也是唐三彩迅速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彩马形体硕大、构造复杂,无法使用普通手工拉坯法来完成,所以多用模制法成型。虽然是合模制作,但所有三彩马都各具特点,几乎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三彩马来。从这件三彩釉陶鞍马的造型上看,马头小,颈部长,膘肥体壮,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雕琢精细,刀工娴熟,符合实体马的特点,是盛唐时期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不难看出,唐三彩的匠师们不仅对马的外貌特点十分熟悉,而且对马的神态、秉性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塑造起来得心应手,不仅使三彩马在外形上做到了十分逼真,而且充分发挥了艺术想像力,并恰当地运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使马的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源于生活,唐三彩正是在大唐盛世的依托下,才得以发展。公元639年,唐灭高昌,置西州都督府,西域重归大唐的版图,丝绸之路在大唐帝国的经营下又一次顺畅起来,世界奔走、僧侣流动、商旅往来,西域文化被带至中国,长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不断汲取他国优秀文化,以其璀璨的光辉照耀着世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唐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安史之乱后,陇右沦陷,安西四镇孤军坚守,但最终不敌吐蕃。唐朝失去了西域版图,丝绸之路荒废,对西域的神往也逐渐褪色,国力日衰,三彩陶器的生产开始逐步萎缩,大不如前。在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出现的唐三彩,也随着唐朝的灭亡而烟消云散。
今天,在陕西省的各个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各种形态的陶制三彩马,它已经成为大唐的一个符号,自信而张扬,自由而奔放,从三彩马的身上,我们仿佛能嗅到大唐的文化气息,感受到自信豪迈、激情洋溢的大唐精神。唐三彩马多方位地折射出了唐文化的绚丽多彩,在历史的年轮里,镌刻着中国古代传统王朝最为鼎兴时期的文明记忆,仿佛让人们穿越了1300余年的沧桑时空,看到了曾经繁华的长安城,看到了胡商们在丝绸之路的身影,把整个唐朝的盛世繁华,生动形象地带到了人们眼前。
文字:付君顺代 编辑:信息中心 审核: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