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图形符号化 商业化的艺术与纯艺术的一点思考和感悟「艺术商品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Theo van Doesburg 《Composition III (Still life)》1916
艺术是脱离不开社会与环境之影响的。现代艺术的存在与发展与我们所身处的社会的变化相适应,这里我们一定要对所谓的适应加以明确的定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准确把握现代艺术存在的基础以及它必然发展的内在的道理。
我们现在所身处的社会是图形符号化的社会。无论是否商业还是纯艺术,各种精美的图形与符号充斥于我们的眼眸。假若流于表面的肤浅而非深入,那么再精美的花瓶都会腻味,美女亦是同样。因而,逐渐地,我们会对所谓的“精美”产生一种类似免疫的效果。
对于那种美,尤其是商业化的,我们仅仅只是哦一下,就可以转换注意力。并非是眼前的艺术作品不够吸引我们,而是能吸引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有动静皆具的,有既动又有反馈的,比如游戏,有涵盖光影与构图的电影,它还兼带打动你的故事情节,等等诸如此类的新鲜事物。
从眼眸上非同寻常地刺激我们的视觉感官,从而让那种不能轻易获得的思维上的“痛楚”会加深你对于现代艺术的感触。在这儿,它触动的不是你随便从商业之精美中获得的那种略微肤浅的意识,而是需要你首先痛苦其次追逐然后也不一定能参悟的那种状态。
刚开始必然是难受的,甚至从心底里地讨厌,恰如乔伊斯与卡夫卡的小说。
我们为什么要经受痛苦而非愉悦?那是因为愉悦在当今这个社会太过于容易获得,而痛苦反而是变得另类了。思维上的痛苦,抑或说我们形而上的痛苦才是我们去探索那些痛苦背后所隐藏的文明进步的因子。
社会在变化,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因而我们关于理解这个变化的社会的艺术,也需要变化;假若这一切不能如意,那么在一定的将来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们是无法预料的。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