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广东非遗故事「湛江传统手工艺品」

时间:2022-11-22 13:25:05 来源:机山闲人

大家好,广东非遗故事「湛江传统手工艺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氹氹转,菊花园

炒米饼,糯米团

阿妈叫我睇龙船

这首熟悉的广府民谣,承载了无数人童年的记忆。烈日炎炎,农历五月悄然而至,又到了每年“睇龙船”的时节。

五月的岭南蝉鸣荔红,气象万千。前一秒还是艳阳高照,顷刻间便下起瓢泼大雨,这种隔三岔五的“突袭”通常发生在端午前后,广东民间形象地称之为“龙舟水”。按照传统的说法,“龙舟水”能祛除晦气、带来吉祥。龙舟,在岭南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然成为祥瑞的象征。

沉睡了一年的“龙”已被唤醒,岭南人的夏日盛典——龙舟月,即将上演最震撼人心的一幕。赛龙舟、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岭南有关龙舟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富有趣味。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广东省内4个咖位十足的龙舟非遗项目吧!


1

赛龙舟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

鼓声劈浪鸣千雷。

岭南地区气候湿润,河网密布,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和舟船结下了不解之缘。广东多地均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而东莞人赛龙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个月,故称 “龙舟月”。

明末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中记载:“广中(珠江三角洲)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从初一到三十),乡乡有之。”


赛龙舟源自祭祀屈原的活动。自宋代以来,东莞就有赛龙舟的传统。

赛龙舟,也称“龙舟景”,包括:龙舟下水、抢青、设标、趁景、夺标、犒标等。

赛龙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设标的竞渡,即“赛龙夺锦”赛;另一种是不设标的友谊赛,称为“趁景”。

东莞赛龙舟每年都从万江开始。比赛时,数十艘龙舟奋勇争先,江面水花飞溅,两岸呼声四起,被称为“东莞龙舟第一景”。此后,各镇各村也根据当地潮汐大小,定出自己村赛龙舟的日子。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赛龙舟是讲究礼义双全的风俗民俗:如新船下水要“采青”,龙舟出赛先“旺船”,对参景、参赛和到访的龙舟必先“犒船”,受犒龙舟必“朝(回)头”回礼,村“景”东道主慷慨好客招呼“龙舟饭”,龙舟排号不沾“九”,馈赠“金猪”等。


2011年,赛龙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游旱龙

张果老活到十万八千九,唔北(潮州方言,“不曾”之意)看见龙船街上走。

这是广东潮州饶平县所城镇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就算活到十万八千九岁的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也未曾见过陆上跑的龙舟。这就奇了,龙船都是在水上划的,哪有在地上跑的?的确有的,饶平县所城镇端午“游旱龙”活动的龙舟既不载人,亦不下水,就在地上跑的。连神仙都不曾看过的奇观,今天就让小编带着您去饶平所城看看吧。

所城全景图(逸翔摄)

所城俯视图

所城始成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当时置设“大城守御千户所”而成,也称大城所,简称所城,先民多为明清时期驻城官兵后裔。“游旱龙”是源于明朝时期的海防军民每年祈求平安和促进军民团结的文化活动,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从未断绝,已有600多年历史。因为古城四周没有溪河水域,不能举行传统赛龙舟活动,所城先民就别出心裁地用竹篾和彩色纸糊成1只有头有尾的龙舟,由小伙子轮流抬着游遍城里“三街六巷”,共贺端午。

旱龙

活动从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初六共六天,每天巡游的旱龙颜色各不相同,粉红色、赤褐色、青色、紫色、红色、黄色的龙舟依序巡游,寓意也不同。整个巡游场景呈现了明清海防前哨抗击倭寇的故事,传承着祈盼军民平安、百业俱兴的美好愿景。

村民扮明代驻军抗御倭寇

游旱龙

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共六天,每天巡游的旱龙颜色各不相同

“游旱龙”这一民俗活动从旱龙制作技艺、工序到巡游过程,涵盖了潮州音乐、刺绣、木雕等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5年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第二届民俗文化节

3

龙舟制作技艺

一锛一凿皆光阴,

入木三分真匠心。

赛龙夺锦,“龙”是关键。每一艘龙舟都凝聚着工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东莞中堂的龙舟制作技艺就是龙舟制作的杰出代表。

东莞市中堂镇有着“中国龙舟之乡”的美称,其龙舟制作始于清代康乾盛世。

中堂龙舟制作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包括:

选底骨(龙骨,主要选笔直的大杉树做底骨)→起底(钉蝴蝶底,起蝴蝶底)→起水(拗弯龙骨,使之呈流线型)→打水平(中线定位,平衡蝴蝶底)→转水(安装挡水板)→做大旁→做横挡(排骨)→做坐板(划龙舟者座位)→安龙肠→加固中肠(用竹片加固座位与龙肠)→上桐油灰(板与板之间缝隙加固,防漏水)→刨光→涂清漆(使舟光滑)→制作安装龙头→安装尾舵等多个重要步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龙舟利器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锛:用作加工木头。

凿:凿钉口。

刨:使用材光滑。

锯:加工木料用。

钻:打孔用。

墨斗:打线用。

中堂龙舟制作在材料选择上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

清代为第一阶段,以格木制作,其材质坚固耐用,但船体重,舟行时阻力大,制作时间约需三个月。

2

民国至20世纪末的近一百年为第二阶段,用料以松木为主,舟身重量有所减轻,舟速有所提高,制作时间约一个月。

3

近十多年为第三阶段,龙舟改以杉木为料,重量轻,成舟吃水浅,舟速快,制作时间为六至七天。


遗憾的是,以前龙舟用料尺寸等数据全凭师傅经验和记忆,未见文字记载!

中堂制作的龙舟主要造型为“大头龙”。“大头龙”龙头高高跷起,气宇轩昂。该型龙舟细长,形似柳叶,长28.5米,共有28排座,可乘划手56人。其结构分为龙头、龙尾、龙骨、龙肠、冚板诸部分,活动部分则有木桡、龙艄、龙船鼓、双铜锣、龙棍及龙旗等饰物。

龙舟制作完成后,要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


在上百年的龙舟制作史中,中堂的龙舟制作经历了手工制作和机械化制作两个阶段,其制作技艺更趋精湛。随着龙舟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龙舟竞渡活动也得到进一步发扬和传承。

2008年,龙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冯怀女。

4

龙舟说唱

龙舟唱腔哪家正,

当属顺德唱腔也。

造船凝志,曲艺抒怀。在广东传统音乐中有关龙船的题材,很多人自然联想到《赛龙夺锦》,但有一朵独具水乡风味的艺术奇葩却鲜为人知。

龙舟说唱,俗称龙舟歌或唱龙舟,是广府独有的传统曲艺形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龙舟说唱以使用佛山顺德腔演唱最为正宗,清唱为主,说白为辅。

演唱者常手持一支上端架着精致小龙舟的长棍,胸前挂着一副特有的小锣小鼓。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锣或小鼓作间歇伴奏吟唱,不使用弦笛乐器伴奏,声腔短促,高昂跌宕。

龙舟说唱中蕴含着大量的民俗信息,影响所及,连粤剧也吸收其唱腔为演唱的重要曲牌,曲牌的名字就叫【龙舟歌】或【龙舟】。

历史上的龙舟说唱多由艺人走街串巷演出,在重大的民俗节日或各种喜庆场合很容易觅见他们的身影。

龙舟说唱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从单纯的演唱叙事体裁到应用于社会宣传,演唱内容往往根据时势需要而改变。


2006年,龙舟说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伍于筹、尤学尧、陈振球。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

编辑:省地方志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乡村非遗》编写组

制作:方梓豪、林洁青、林心湉、杨炯、林洁珊等

图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全粤村情》、全粤村情数据平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饶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所城传统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文来源: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创作者或原平台所有。

(本文为直接转载的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