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大家好,看高科技如何赋能舞台艺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舞台美术,分享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经验成果
高科技为舞台艺术创作赋能
“作为一门独特的专业艺术,舞台美术被喻为‘舞台上无声的演员’ ,通过在舞台上艺术化、专业化的呈现,舞台美术用无声的表演揭示表演主题,对表演创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在近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国家大剧院、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联合主办的2020台湖舞美国际论坛上,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与来自国内外的舞美专家共同探讨了舞美制作与生产、舞台美术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等议题。
近年来,舞台美术在理念、形式等方面更加多元,尤其是舞美设计领域新观念、新技术的介入促使舞台美术的感染力、表现力大幅提升。在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看来,疫情期间的特殊交流与传播方式,使业界认识到,戏剧不是只有一种“在场”方式,多元化的创作与观赏体验形成了一种“新在场”的戏剧美学,给未来的戏剧舞台创作提出了新挑战。事实证明,优秀的剧院不仅要在平时积累沉淀大量优质的节目资源,而且要有实力强劲的技术保障,才能不断地策划推出各种精彩节目,持续焕发艺术活力。
德国柏林舞美公司总经理洛夫·迪特·苏尔介绍,德国柏林舞美公司舞美技术成熟完善,为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柏林国家芭蕾舞团等多家艺术机构提供舞美设计制作。公司配有五个车间——木工车间、精工车间、绘景车间、雕塑车间、软景车间,“一系列的技术支持让我们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满足我们服务的每家艺术机构。我们拥有灵活的生产力,这可以增加车间生产体量。我们可以平衡需求与产出,当某家剧院需要大量的精工作业,我们可以快速就位。我们有效节省工时,为艺术创作留出更多时间” 。
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2018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部长管建波看来,理想的舞美工厂既不是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也不是小手工作坊,而是现代工业技术与传统工艺及艺术创造相结合的产物。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聚焦舞美制作领域的前端、高端,强调舞美的全过程设计,突出布景技术深化设计,开展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发挥舞美制作技术的引领示范作用,制定舞美制作的规范与标准,推动技术的推广与输出。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完善了国家大剧院舞美制作体系,打通了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为艺术作品创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 AR、 VR等技术加速革新,舞美设计师也顺时顺势拓展创作思路,将虚拟成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搬上舞台,虚拟技术更逼真、更方便操作控制,容易牵动观众的情绪,使其沉浸其中。新技术的运用和新颖的视觉呈现方式,也让表演更加立体生动,真正打破了舞台时空局限。张艺谋导演的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 》系列,汇聚世界顶尖智能科技表演手段,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科技和传统文化的探讨。作为演出的视觉总监,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中心副主任任冬生认为,在一场演出中,当代科技与艺术如何衔接、如何融合,如何让科技更有温度,传达出深刻情感是技术本身之外不能忽视的。
对此,广州大剧院舞台技术总监刘建臻认为,“演出的核心是演员,舞美是为演员和演出服务的,恰到好处地使用虚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锦上添花,否则便会画蛇添足” 。刘建臻表示,作为一名舞台艺术工作者,要以促进舞台技术和艺术深入融合为己任。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主任胡佐亦认为,在这个技术无所不能的时代,更需要坚守舞台艺术的本体,“艺术创作并不一定需要更神奇的体现手段,有时最传统的手段反而能够体现能力。只有辩证地对待传统,不断在集成中发展创造出舞台美术的新密码,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 。
“今天,技术解决了更多可听、可看的内容,又创造了更多可以摸索、探索的空间,未来剧场有多种可能,它可能是一个多维时空的叙事,里面有沉浸式、互动性、随机性等特点。我们需要在艺术创作中探索技术与艺术如何互相谦让、互相包容、互相配合,找到平衡的空间。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马路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