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髹漆工艺品「漆工艺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漆器。
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漆的美丽。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
千载光阴并未褪去漆的光彩,反而使其熠熠生辉。
漆器的发展
中国是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将其调制成不同颜色用于美化装饰的国家。
考古人员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木胎红色漆碗,可见漆器历史之悠久。
不过这个时期的漆器制造仍在探索,漆色也主要为红、黑两种颜色,工艺也较为简单,为彩绘和镶嵌两种。
图 | 商·漆器残片 |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战国及汉代的漆器制造尤为繁荣,各种用途的漆器工艺品大量涌现。髹(xiū)漆(即把漆涂在器物上)工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样也丰富繁多,包括动物纹、云纹、几何纹等。
图 | 战国·彩绘漆透雕座屏,高13.2厘米,宽49厘米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东汉以后,一直到宋代,漆器的制作进入了平缓发展期,但唐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宋代的雕漆工艺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元明清可谓漆器制造史的新高潮。官造漆器和民间漆器同时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
漆器欣赏
图 | 木胎朱漆碗,底径7.6-7.2厘米,高5.7厘米 | 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漆器文物。这是一只木胎碗,器呈椭圆瓜棱状,器壁外表有一层薄薄的红色涂料,略有一些光泽。据测定,这是一种掺杂了朱砂颜料的漆。
图 | 战国·彩绘漆涡纹方耳杯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出土于战国楚墓的彩绘漆涡纹方耳杯,高5.5厘米,口径17.5-10厘米,连耳宽15厘米,底径10-6厘米。
它用厚木斫胎制成,整体为椭圆形,弧壁,有方形耳。内壁髹红漆,碗边髹黑漆,饰变形鸟头纹间涡纹。双耳赭色漆,同样绘有图案。
耳杯是一种饮食餐具。变形鸟头纹也是战国时期最具特点的装饰纹样。
图 | 西汉·彩绘漆云凤纹樽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只出土于荆州的彩绘漆云凤纹樽,造型别致。漆樽壁为薄木片卷接成型。盖子上有三个钮,对称分布。底部有三个兽蹄样式的樽足。
樽通体髹赭红色漆。盖子的顶部及樽外壁中部绘有卷曲形云凤纹,上下绘朱线弦纹。这一时期的变形云凤纹饰漆器的鲜明特征。
图 | 元·“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件元代产的剔红栀子花纹圆盘,以写实的手法在盘中雕刻了一朵双瓣栀子花,间有四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枝叶舒卷自如。盘背雕刻香草纹。
这是元代雕漆的精品,并且代表了当时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
图 | 元·“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件八边形盘,展现了天、水、地的不同时空。
一幢殿阁外,苍松挺立。一名老者眺望山前飞瀑。盘底髹黑漆,盘口边刻有仰俯花朵组成的图案。
图 | 明·红漆戗金八吉祥纹经文夹板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永乐年间的藏经护板,通体为红漆上饰戗金花纹。
图 | 明·剔黑行旅图委角方盒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件方盒通体以黑漆为面,间有朱线三道。朱漆锦地雕饰天、地、水纹,锦地之上雕饰三位老者随马前行,后面跟随着一位肩担书匣的童子。
盖边及底部雕饰牡丹、菊花纹,口缘雕卷草纹,足雕回纹一周,方器的外底均髹黑漆。
这件方盒通体图案为黑色漆面,因所刻山石高低不平,朱漆穿越于黑漆山石之间,因而有种皴染的艺术效果。花筋叶脉更是增强了花纹的质感和层次感。
图 | 清·彩漆戗金花卉纹几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件文物通体为赭黄色漆,以戗金彩漆为纹,并用红、白、绿、黑四色漆雕饰玉兰、月季和蜻蜓。
其采用不规则的曲线形成的云片造型。以写实花卉装饰,辅以传统的吉祥纹饰,色彩偏暖色调,柔和典雅。
漆器工艺
以漆髹涂,以纹装饰。
匠人先要制作漆器胎身。胎身有木胎和脱胎两种,脱胎主要以泥土、石膏等为胎胚,用大漆做粘合剂,裱以漆布,再经过打灰底、打磨才能制成。
图 | 选取自节目《探索·发现》
在漆树上采集的天然漆,俗称“生漆”或“大漆”。漆的本身的颜色并不光亮,经过氧化,会更加暗淡。但大漆与颜料混合后,就能制出各种各样的色彩。
髹漆并非一步到位的工作。各种颜色要一层一层叠加,涂好一层需要晾至干透才能涂下一层。
图 | 选取自节目《探索·发现》
髹漆之后,描绘剔刻纹饰,最后再用适当的力度打磨抛光。一件漆器才得以制成。
图 | 清·黑漆描金百寿字碗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漆器技艺考验着匠人细心与耐力。而正是凭借着这种对传统工艺的极致追求,精美的工艺制作才会流传千年,并成为世界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结语
回首漫漫历史长河,
漆器点缀上了璀璨的颜色。
“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纷繁的漆器品种与工艺技法,
称得上登峰造极。
髹饰横四海,
光辉纵古今。
编审:张筱曼
责编:邓莫南
策划:彭 锋
编辑:刘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