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谈谈《月光下的凤尾竹》\\「柔雅翠竹」

时间:2022-11-24 17:41:08 来源:笛丝诗

大家好,谈谈《月光下的凤尾竹》\\「柔雅翠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创论文】

第一章 序言

很多成人学员跟我学习葫芦丝的初衷:就是能够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也就是说,是《月光下的凤尾竹》迷人的葫芦丝旋律吸引了诸多葫芦丝爱好者。

在中国现代民族乐器中,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与二胡之《赛马》,笛子之《扬鞭摧马运粮忙》,琵琶之《十面埋伏》一样,基本上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月光下的凤尾竹》无愧于葫芦丝独奏曲十大经典名曲之首。

第二章 《月光下的凤尾竹》之魂:“柔”

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首要的就是要抓住一个“柔”字。所谓“柔”就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柔情蜜意”。

为什么这样讲呢?

(一)首先从“柔”的基本含义看。

根据在线新华字典对“柔”的解读:柔 róu:
1、基本意思:植物初生而嫩:柔荑(初生嫩芽,喻女

子白嫩的手)。
软,不硬:柔软、柔韧、柔嫩、柔滑。
软弱,与“刚”相对:柔懦、柔弱、刚柔相济。
温和:柔顺、柔和、柔曼(柔和妩媚)、柔情。
2、本义:树木可曲可直。
柔,木曲直也。——《说文解字》。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荏染柔木。——《诗·小雅·小弁》 。
又如:柔木(柔软而又坚韧的木) 。
柔弱;细嫩。
柔,弱也。——《广雅》 。
爰求柔桑。——《诗·豳风·七月》 。
薇亦柔止。——《诗·小雅·采微》 。
柔弱者,生之徒也。——《说苑·敬慎》 。
柔弱者,道之要也。——《淮南子·原道》 。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柔枝嫩叶;柔条(嫩枝)、柔红(柔嫩的花)、柔莩(幼 芽附着的种子薄膜)、柔荏(草木枝叶柔韧)、柔桑(嫩桑叶)、柔稚(幼嫩) 。
3、柔软: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 。
又如:柔滑如荑(柔荑)、柔穰(柔软的穰草)、柔暖(柔软温暖)、柔腴(柔软丰满)、柔钝(柔软而不锋利)、柔毳(柔软的皮毛)、柔革(柔软的皮革) 。
4、柔和;温和:

柔而立。——《书·皋陶谟》。郑注:“性行和柔。”

柔而正。——《礼记·乐记》 。

其声和以柔。——《史记·乐书》 。

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管子·四时》 。

士不偏不党,柔而坚。——《吕氏春秋·士容》 。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

我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中的“柔”,则主要指“柔情”、

“柔美”、“柔色”、“柔气”、“柔质”等。

(二)从《月光下的凤尾竹》诞生与演变看其“柔情”。1、这是一首傣族的著名歌曲。

傣族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特具民族情调的歌曲,

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由倪维德作词,施光南作曲。这首歌曲音乐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

2、以葫芦丝演奏的版本最为常见。此歌曲比较容易演唱,只有一小段是比较难唱的。且有许多舞者将其改编成优美的舞蹈,尤其是优雅恬静的傣族舞,风韵十足。

(三)从《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歌词看其“柔情”。

现将《月光下的凤尾竹》歌词抄录于下:

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

竹楼里的好姑娘

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听啊

多少深情的葫芦笙

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

为什么不打开哎你的窗户

月光下的凤尾竹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

竹楼里的好姑娘

歌声啊甜润像果子露

痴情的小伙子

野藤莫缠槟榔树

姑娘啊我的心已经属于人

金孔雀要配金马鹿

月光下的凤尾竹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

竹楼里的好姑娘

为谁敞开门又开窗户

哦是农科站的小岩鹏

摘走这颗夜明珠哎

金孔雀跟着金马鹿

一起啊走向那绿色的雾哎

1、歌词本意。

本曲当初的创作背景是为了在傣族地区能顺利宣传“婚姻法”而创作的。

最初的歌词中,前面部分与现流行版本相同,不同之处为最后一句.最初的歌词为:金孔雀跟着金马鹿,一起走向那结婚登记处.这是于淑珍老师在各电台电视台做节目时候特意指出的.

2、歌曲寓意。

这首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当乐曲清幽飘起的时候,我把自己带到了瑞丽江边翠绿欲滴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的到来。您听,竹林中传来了阵阵葫芦丝声,淡淡悠扬。美丽的姑娘轻倚在凤尾竹旁,清澈的双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洒在她的衣裙上,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落寞的斜倚在凤尾竹旁吹奏起情歌,眼前生出心上人飘逸轻灵的舞姿,着一缕花衣,似一个精灵,在月光下泻一地旋转的身影,竹林的小径上。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竹楼里美丽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阿哥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

(四)从葫芦丝版本演变看其“柔情”。

《月光下的凤尾竹》用一支七孔葫芦丝同一种指法来演奏存在一个音域的音,这样一来破坏了音乐旋律的完整性、流畅性和优美性。

1、采用转调来解决。

这样一支葫芦丝便可演奏全曲,也就是第一部分简音作5来演奏;第二部分简音作1来演奏,这样一来两段的调就不一样,出现了转调,前5等于后1,也就是前半部分的5音和后半部分的1音音高是一样,这样听起来效果不是太好。

2、两支不同调葫芦丝用两种调式演奏。

为了保证调不变,保证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只有更换葫芦丝,这样一来,回出现前后音色不一样,如小D调和大G调配合或是C调与大F调,bB调与bE配合,都存在音色差别的问题,但这样配合演奏,不需要转调,音乐的整体感和流畅性会比第一种方法效果要理想,在说两支葫芦丝,两种味道,有角色变换之感,有男女对唱之感。

故演奏时第二种方法最好。

3、我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独奏曲的版本为:

我教此曲则基本上采用一支七孔小C葫芦丝筒音作低音5一个调式指法一吹到底的版本。因此,我的分析也是根据一支小C葫芦丝吹奏的版本而展开的。

我认为:用小C葫芦丝一个调式一吹到底,更益于表现歌曲原意。小C葫芦丝属高音域类葫芦丝,更可模拟姑娘的形象,更可突出歌曲女声部的音韵;也就更能抓住爱情中的姑娘的芳心,更可以表现柔情蜜意。

(五)从葫芦丝演奏技巧上看其“柔情”。

《月光下的凤尾竹》整曲为3/4(有的为6/8)节奏;七孔小C调葫芦丝的演绎,更使这首曲目非一个“柔”字了得!非一个“柔情”不可。

《月光下的凤尾竹》结构主要为主旋和副歌两部分,副歌中三次出现,又略有变化。

最后在一个长中音3中结束。

《月光下的凤尾竹》始终围绕主旋律把情感拿捏于“柔”情之中。然而突出主题为“柔”,树立音乐形象为“柔情”。

从葫芦丝演奏技巧看:

滑音的运用,便是始终突出“柔情”的主要手法。

《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演奏技巧很好掌握,常用技巧有滑音、虚指颤音、波、叠、打音等,但更加突出“柔情”的是滑音。

滑音分上滑音和下滑音,又是指滑与气滑的巧妙结合。

首先是上滑音的运用。如12356与低音6上滑音的多次反复运用。用的最多的是中音3的上滑音。如副歌后的两个过度乐句:3-5丨6-5丨3--丨3--丨3-5丨6-5 | 1--丨1—l

中音3和6、1的上滑音。

最后一遍副歌后的四个同类型乐句:

3一6(低音6。下同) |1一23|3一一|3一一丨

3一6丨1一32丨2一一丨2一一丨

3一6丨1一25|3一一丨3一一丨

3一6丨1一21丨1一一丨1一一|

3、1、2的上滑音反复运用,有如一咏三叹,反复歌咏,此起彼伏,迭荡翻卷,同呼共吸,卿卿我我。

最后仍然以一个十二拍的中音3来结束。

3一一|3一一|3一一|3一一|

这个中音3更是运用了上滑音并在虚指颤中结束全曲。使人余音绕梁,留连忘返,咀嚼回味,刻心入骨。

其次是下滑音的运用。

上滑音是葫芦丝的生命!

葫芦丝中若没有了上滑音,这个葫芦丝的演奏则完全丧失了生命力;只有有了上滑音,葫芦丝音乐才有了活生生的鲜活的生命!

那么,这种葫芦丝的生命是什么生命呢?我比喻为是一条东方巨龙,因为中国是东方巨龙,葫芦丝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民族巨龙;就目前普及来看,可谓中国民族乐器的龙之首,最广泛、最流行、最普及、最贴近百姓生活,学习人员最多的中国民族乐器;

就滑音本身技巧而言,葫芦丝这条中国民族巨龙,上滑音是巨龙之生命,下滑音是巨龙之眼睛。下滑音的运用使葫芦丝音乐,尤其是《月光下的凤尾竹》之画“龙”点“睛”!

下滑音在葫芦丝中一般常用的主要有三个音符:即低音6、低音7和中音3。

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中运用了低音6和中音3,并多次反复运用。

主旋律中低音6的三次出现,真真就是一个“柔情蜜意”、“柔情似水”的音乐形象的完美塑造。

娇美的月色,静谧的夜晚,姑娘与心上人的相会……幸福的大眼睛,梦幻般的遐想,无以伦比的未来,人生还有比这一刻更幸福、更美妙、更甜蜜、更神往的吗?

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主旋律中,在三个低音6下滑音的倾诉中,我们似乎听到了: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五代·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画面进一步延伸:这种月色竹楼的情爱,让我们进一步听到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的海誓山盟!

似乎还可以又听到那震耳欲聋的心灵碰撞之火花: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凌,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佚名《上邪》)

是否还会有大洋彼岸美利坚共和国那位男教师的温柔的承诺: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

日为朝,暮为月,卿为朝朝暮暮!”

人类永恒的话题,世界不朽的生活主旋律:那就是约会;那就是谈情说爱;那就是男欢女爱,那就是海誓山盟……

而用葫芦丝来表达《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主旋律,用下滑音点晴这首独奏曲的灵魂之音符,真真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先秦·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之巧夺天工,无与伦比!

还要强调一点的是《月光下的凤尾竹》主旋律这一个大乐句中的低音6的三个下滑音是与1的上滑音相互一体组成的复滑音,更加把一个“柔”字,一个“柔情”,刻划的入木三分,鲜活淋沥!

同时,在《月光下的凤尾竹》副歌中也多次篏入了中音3的下滑音,并与中音5的上滑音,构筑成了复滑音,更为该曲注入了爱之活力,活化了柔情之血脉!

第三章 怎一个“轻”字了得!

“柔”字为魂,柔情似水,是《月光下的凤尾竹》之灵魂!而在“柔情”的基础上,“轻”则是《月光下的凤尾竹》中的另外一个艺术手法。

轻,即轻盈、轻快、轻飘。

试想:月色、夜光,凤尾竹楼,春意、花蜜、谈情说爱,是绝对的需要意境的,是绝对的不需要大声喧哗的,是绝对的不能大张旗鼓的。这不是迎婚嫁娶之张灯结彩,罗鼓喧天。因此,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中的技术运用中,“轻”吹,则显得尤为重要。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人生唯有生离死别,谓之大事;然而,在这样的“生离死别”中,仍然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仔细品嚼,恰如其诗。

我在登台笛子表演候场时,想再最后一次试吹下节目,那时吹的就是绝对的一个“轻”,即弱吹法。

然而,葫芦丝与笛子不同的是,葫芦丝是簧片吹奏乐器,如像笛子般弱吹,从乐器制作与发声原理上是做不到的。但相对的“轻”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那么,从《月光下的凤尾竹》主题、意境中也必须要“轻”吹善待。

无论是主旋律,还是副歌,抑或是过渡句和最后的四句排笔句,乃至是结束句长中音3,都不宜过重、过激、过分。更主要的是要表现出“水光潋影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轻盈之飘裙,乘凤之秋千,回首之一眸,心动之瞬间。

心虽动则丝飘逸,眸凝君则声乃娇,便是“轻”之境界。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这雨“轻”的好个迷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这雨“轻”的真乃醉心!

有时的“轻”,重于千斤,重于千金!

上下滑音的轻抹柔滑之柔情似水;虚指颤音的弱吹之虚无飘渺;波音、叠音、打音的轻说细语之巧夺天工,都是为柔情似水、柔情蜜意服务;都是为主旋律和副歌表演;也都是为人生的爱情之诉说。

第四章 唯“俏”唯妙!

《月光下的凤尾竹》无“柔情”之便无灵魂,无“轻盈”之便无意境,而无“俏皮”则便无约会,便无爱情之喜剧色彩。

尤其在副歌的演绎中,波音的俏佳人的心态之娱乐无比;打音的少女昐郎来郎望女;虚指颤音则君是我的心儿,俺是您的魂;上下滑音则卿卿我我我我卿卿……都充盈着甜蜜的情爱和美好的追求。

应该指出的是:《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综合技巧运用的综合艺术,任何技巧都不可能单独而孤立的存在。

我仅仅是通过我个人的体会将之略加概括而已。

第五章 后记

“柔”是风情,“柔”是柔情,是一种情与爱的顺势而生发,通过内心燃烧的万种风情之至高至上的爱情。

“柔”是通葫芦丝的技巧来抒发内心情爱的具体体现。

“轻”是气控的表现形式,是气息与情感的美妙结合。

“俏”是浪漫,“俏”是跳跃,“俏”是活泼,“俏”是喜悦,“俏”是俏皮与欢畅淋漓的音符之摇摆与告白。

“柔”、“轻”、“俏”三位一体,完美结合,闪烁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之“爱情浪漫葫芦丝民族新曲”!

武建全

2019年7月18日至7月22日于沈阳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