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肃宁的特色美食「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肃宁县北白寺村68岁的尹炳武,去了一块多年心病。他一度担心失传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宁武术戏,正逐步发扬光大,仅在村学习排练的就有60余人。作为传承人,他打心底高兴。
武术戏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是武术与戏剧相糅合的一种民间艺术,最大特色是“真刀、真枪、真家伙”的时唱时打,目前仅存在于肃宁境内。由于练功苦、市场化难度大等濒临失传。
转机缘于政府的适时介入。从2014年起,县财政每年投入6万余元用于武术戏发展与传承,并纳入部分小学体育课程推广,既保存了文化遗产,又快乐了一方民众。
武术戏是肃宁农村文化繁盛的一个缩影。在肃宁,群众文化“村村有组织、户户能参与、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线”,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成为肃宁农民生活的常态。
由文化作引领
农村,一度是群众文化的贫瘠之地。肃宁县西泊庄村齐广图老人回忆,早年在村看大戏还是1954年,之后村中少见正规的演出队伍,“像现在这样,戏台搭到家门口,大鼓秧歌天天见,在村里享不够的喜庆乐呵,在过去想都没想过。”
农村文化的阵地,主流思想不去占领,就容易派生“杂念”。肃宁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在肃宁,农村人口仍占有绝对比重,以什么样的文化来滋养这片热土,事关一方发展、稳定。肃宁的做法是和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一手抓帮扶引领,一手抓宣传发动,把农民组织起来,把舞台交给群众,让文化之花绽放田间地头,把文化盛宴摆在百姓中间。
兴废由人事,完善的组织架构被迅速建立。依托“四个覆盖”组织体系,肃宁在县城建起宣传文化中心,在各乡镇建立综合性文化站,在各村成立村级文化中心,整合规范原来分散自发的各种文化活动,由一盘散沙,聚成一面旗帜。
强化硬件支撑,提供必要保障。拿出财政资金,为253个村级文化中心各建一个综合办公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电教室、一个文化广场,并投入1000余万元配齐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
建立文艺团队,实施典型带动。县里成立“庄稼院”艺术团,整合县域文艺人才,编创了多台健康高雅、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利用流动舞台车常年下乡演出。每个乡镇还配有专职电影放映员,定期到各村播放农民喜爱的优秀影片。在各村,选拔382名农村文化宣传员,作为带头人,在各村组建起文艺宣传队、小剧团等农民文艺团体。县文广新局每年定期开办艺术培训班,年均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下乡辅导280天,辅导学员4700余人次。
以活动为载体
靠什么把群众组织起来?面向渴盼优秀健康文化浸润的农村,肃宁将着眼点放在各项文化活动的精心组织上——以活动倡风气、聚人气、扬正气。
“农民不爱听大道理,也不喜欢喊口号,他们乐见的是实打实的行动和变化。”顺应农民需求,肃宁上下联动,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送下乡村,以趣味多样的“文艺舞台”将农民聚拢成团。
每年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将县“春晚”作为艺术节开幕式,将土生土长的农民请上舞台当“明星”。晚会将近20个节目,基本全是农民原创。在2016肃宁“春晚”中走红的马振生,是在街头做拉面生意的农民,在之前举办的全县第四届农民歌手大赛中夺得冠军。“春晚”舞台上,老马衣着朴实、歌声嘹亮,自发赶来为他伴舞的是常吃他拉面的“粉丝”。
全县农民歌手大赛,作为农民艺术节主要组成部分,每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五届。每当大赛临近,平常喜好唱两嗓儿的乡里乡亲们都跃跃欲试。每年也都有一批农民“歌星”脱颖而出。
肃宁每年举办农民戏曲票友大赛。万里镇尹庄村69岁的史福龙拉起京胡,唱起京剧,还成立了专业戏曲演奏队伍,戏曲票友大赛上带领团队献一段《赵氏孤儿》,赢得满堂彩。除去票友大赛,肃宁还时常组织“百姓门前唱大戏”活动,把舞台搭在村里、摆在地头,请来戏曲名家、专业剧团和农民一起唱大戏、过把瘾。
鼓王争霸赛、武术擂台赛、广场舞大赛、庄户剧团大赛、最美秧歌队员评选、农民书画摄影展……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贯穿全年。肃宁打造“五分钟文化圈”,政府每年投入200余万元推进“文化建设全覆盖”。无论身处哪个村庄,步行5分钟之内准能找到并参与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抬腿就是舞台,欢乐就在身边。
带来乡村巨变
文化走进农村,农村就变了模样。“一个简单的对比,过去电视台进村,农民都躲镜头,现在抢镜头,各项文化赛事过去参加了脸红,现在为报名‘打架’,都争着上。”肃宁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农民精神状态发生质的变化。尚村镇柳科村的广场舞健身队远近闻名,仅全市的冠军就拿了多次。作为柳科村广场舞健身队发起者,马霞牵头组建了县一级的炫舞队,队员一身“明星范儿”,再也不是围着锅台打转的“乡下人儿”。
农村社会风气更加和谐美好。来自肃宁县委的调查表明,近几年随着优秀主流文化覆盖乡村,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量直线下降。
农村传统文化得到发掘弘扬。肃宁农民创作了《武垣战鼓》等大鼓曲牌,为抢救、挖掘、归整和传承大鼓文化,注入不竭动力。
农村各项建设更加底气十足。2011至2015年,肃宁对全部253个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先后分7批次,共投入5.9亿元,广大农村群众一呼而应。其中,新修水泥路380公里,村内道路、村村通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新安装普通照明路灯11700盏,太阳能路灯2900盏,主要街道亮化实现全覆盖,街道绿化、庭院绿化、环村林实现全覆盖;全县9个乡镇配备清运车30辆,保洁员1041名,垃圾清扫、清运实现全覆盖……在进行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全县已有92个村按照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设标准进行了打造,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哈聪杰 屈鹏 袁树凯 王虎 韩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