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筷子的创新思维「视觉艺术语言」

时间:2022-11-29 13:09:04 来源:手机江西网

大家好,筷子的创新思维「视觉艺术语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顾翁珲 袁琳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代表物之一,它不仅只有饮食工具的功能,其背后凝结着大量文化含义,包含礼节、行为、习惯、寓意等内容。本文将从中展开思考与延伸,呈现筷子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元素,使用独特的角度进行文化内容表达,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筷子的视觉元件表达、文化习俗应用、幻想风格设计三部分进行相关创作。该课题将插画创作作为研究内容的具体呈现,结合其结构质料与蕴含的文化背景开展视知觉元素的提取,并从插画技法、场景设计、角色演绎等方面对所提取之知觉语言的应用场景展开构思,最终实现对于筷子文化中知觉语言的分析与相关可视化设计。

一、引言

在华夏大地上,人们对于火的运用很早,作为与餐饮饭食相伴之物,种种食具应运而生,其中便有颇具个性且年长的一员,以不同的名字活跃于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世界的各个角落,最终成为餐桌上游于我们指间的梜提,谓曰筷子。

在漫长的岁月里,筷子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中的一部分,时至今日仍是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并随着古时车马与现代交通传至远方他国。作为颇具东方色彩的文化符号,筷子凭借其独特的使用方式和浓厚的东方韵味,在世界范围得以广泛传播并拥有颇具规模的使用群体。

二、筷子文化知觉语言分析与构想

(一)基础造型分析

筷子文化在传播中发展,其形象与质料也随地域文化之差异逐渐趋于丰富,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对于世界美好的遐想,这一概念体现在中国传统筷子首尾一方一圆的造型中。而日本使用的筷子头部尖细且整体较短,从中亦能读出其与海洋渔业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筷子传至韩国则成为了较薄的片状金属制品,便于撕食。从筷子形状材料的变化衍生过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其在传播旅途中的丰富经历,这其中既反应了大自然在不同地域气候下各异的食物馈赠,也记录着各个民族迥异的风俗习惯和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

(二)形象来源与衍生构想

从筷子截面的基本形出发,观察可得其基础造型,通过解构重组这些基本形并结合位置关系重新建立其基本特征形象,可以为创建与之相关的图形肌理提供思路;从筷子的数量特征出发,筷子具有成对的数量特征,将这些特征应用于画面,可为插画主题呈现一些通过隐喻完成的表达。通过观察不同筷子在基本外形上的共性与个性,是思考筷子如何在插画画面上得到有效表现的主要方式,在思考筷子如何转化为画面和画面如何体现筷子主题的双向过程中,筷子这一主题同时被作为来源和结果得到思考。

同时,筷子这一主题中可呈现的内容并不止于外观,其蕴藏于文字、习惯、声音、材质、动作中的信息也同样值得思考,并存在可将其主题进行有效展现的表达形式。

三、筷子文化可视化创意表达

(一)视觉元件提取与插画中的应用实现

在创造角色的设计过程中,其个性是由多信息相叠加形成的,这些个性会为角色所置身的故事产生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背景环境等因素也将反作用于角色个性的塑造,在插画的角色设计中,寻找角色与环境主题的关联与冲突的过程,也是塑造画面和谐性与层次感的过程。

在表现角色身份的设计中,服装、道具塑造是有效的表现手段,通过对服装道具的运用,可以体现出角色的个性并侧面反映角色的年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背景,能使角色更好地成为内容主题的承载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结合背景的图形或场景设计,使得主题元素得到更加多元化的呈现。同时,服装道具也是颇具使用价值的内容载体,其表面的图案、肌理与服装道具的结构形态都可能成为表现设计元素的窗口。

(二)叙事性应用场景设计

筷子作为带有浓郁东方色彩的食具成为餐桌上的主角,本就有着颇具规模的使用群体,对于其使用场景的描绘本身就自然地会与生活中的观察与体验产生结合,而这种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博取画面与观看者之间的共鸣,通过对筷子元素的重复与强调,使得这一内容能够更为明确地作为插画主题而得到呈现。

(三)幻想风格场景设计

筷子作为细长的小物件,如果完全照实际刻画难以在角色插画的画面中占足较大的面积,从而形成更具冲击力的画面主体。而插画则是一处适合为幻想提供表达的舞台,通过在幻想风格的插画场景中将筷子的形象巨大化、场景化,从而形成对于主题的有力表达形式。

四、画面技术实现分析

(一)数字绘画中的技法应用

基于绘画软件的便利性,通过对图层混合模式的应用,使得我们在进行插画绘制的过程中,一些在手绘时更为复杂的综合问题能够分开得到思考,从而使得绘画的困难性与工作量得到一定的缓解,并由此衍生出新的处理与表达形式。

从儿时在纸张上的绘画开始,我们便踏上了捕捉光影的旅程,但在白色的纸面上使用黑色碳笔绘制物体的影子其实是一种受限于媒介的反推。而在绘画的软件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对光线进行描绘,通过图层叠加,分别对画面的光影、层次关系、色彩、光线进行绘制,在降低绘画难度的同时也在降低试错的成本。

(二)构图与画面视觉引导

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我们也培养起了一些观察外界的方式,而与之相对的,在平视状态下的观察已经令我们感到习以为常,通过寻找一些具有新鲜感的画面视角,能赋予画面更多的活力。

在插画的画面中存在着许多线条,这其中有些能直接能在笔触上得到体现,有些则是在画面信息的暗示中产生的,对于诸如角色的肢体动作、建筑的造型、流质的形态等内容的描绘,都可能是引导画面的暗示。通过这些线条牵引观者视线,在作者的设计下游走于画面并最终定格于视觉中心,这种视觉的旅程也使得平面的画作具有更强的层次感与阅读性。

五、结论

文化内容是设计与创新的重要来源,对于现实内容信息进行提取、编排与重新组合,从过去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表象与内在中,寻找作为设计视觉元件的来源与应用表现方式,观看者与画面所产生的共鸣,很大程度上源于重组自现实信息的画面内容感知,而其中的趣味性,则来源于这种重组方式与现实感受所具有的差异。在进行插画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解读作为创新来源的文化内容本身,并结合自身思考,使其成为可以充分服务于插画画面的视觉元件。通过对这些视觉元件的设计,安排为插画中的文化内容表达提供有效的呈现。

对现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插画创作的手段,并为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在将更多元化的工具和技术作为表现手段进行应用的同时,也使得数字绘画等活跃于当代的表现形式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的支撑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术,二者在这一过程中互相促进发展、丰富内涵。

对于筷子及其背后文化内容的研究,既是将筷子作为创意的来源,也可将其作为结果,筷子本身作为具有浓厚东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对于其中蕴藏于悠久历史和广泛受众中的文化内涵,也值得赋之研学与哲思。而另一方面,筷子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其自身本亦可作为创意的载体,以内容承载者的形式为创意提供表达的窗口。

以文化内容为题材开展的设计与创作,既是将对当下时代的变化之感受转化为内容表达在作品中加以反映,同时也是在对传统历史作出思考,在文化内容中寻找继承与创新的来源,使得朴素而美好的文化在传承千古之后仍能活跃于今日。

参考文献:

[1]聂亚立.插画设计的当代空间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2:04-20.

[2]韩俊楠.秋山孝海报设计中的插画艺术风格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8:03-05.

[3]王悦之.奇异的幻想世界——分析插画创作中奇异造型的表现与象征[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05-12.

[4]赵绍印.艺术设计发展中的多元化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第16页.

[5]孙岳.插画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吉林艺术学院2018:06-07.

[6]林寰.新媒介视角下数字插画语言艺术应用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21:06-25.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