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大家好,丽江当地文化「上榜啦 丽江两地被评为“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点不意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4月到8月的时候,云南省文旅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和评审命名的工作,在16个州市推荐申报基础上,经评审专家组评审、评审命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形成“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评审名单。
评审结果中,丽江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的傈僳族歌舞和古城区大东乡的热美磋榜上有名,让更多人对这两个地方充满了好奇,也对这样的民族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传承千百年的纳西族民间歌舞◆
《热美磋》
热美蹉也叫窝惹惹,是一种早期的原始舞蹈,被收录在纳西族的东巴经书中,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它将诗、歌、舞浑然融为一体。而古城区大东乡,则是热美磋的发源地。
了解纳西族的人们便知道,纳西族的先民以游牧、狩猎为主,热美磋也就产生那个时候,它在早期时只在丧礼期间表演,参与的人大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如今已经演变为自娱性的民间歌舞。这个纳西族传承千百年的民间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走到了人们的常日的生活中,还走上舞台。说它是一部活着的变迁史,一点也不为过。
纳西族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圈,按逆时针方向环篝火跳起轻缓的舞步。舞蹈是以即兴作歌的方式边唱边跳,唱说死者一生的事迹,护送他回到祖先地方。每唱完一段,跳的人都会接着尾音模仿羊随声附和。热美蹉舞蹈表演场域较为随意,少则十余人,多则几百人的祭祀场面,极为壮观。
这个纳西族祖先的民歌“热美磋”,没有乐器的伴奏,也没有音阶音列形态的混唱,现在已经不再只是在丧葬仪式中跳了,它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大东乡每月的20号左右,都要举行传习会,传承这一文化。热美磋最典型的是舞蹈剧目是《热美姑娘》,它将原生态元素与现代舞台的充分结合,直击人们的心灵,引起大家情感的阵阵共鸣。
◆流淌在傈僳人血液里的歌舞◆
《芦笙打跳》
通达傈僳族乡位于华坪县的西部,距离县城约50公里,西北面与永胜和宁蒗两个地方交界。这里主要以花傈僳为主,最令人瞩目的便是他们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唱歌、打跳、吹葫芦笙等是他们的天性和爱好,歌舞像他们的影子和朋友,伴随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不断积累,源远流长。
李昆 摄
花傈僳是一个世代眷恋大山的少数民族,他们与大自然休戚与共,长期依山而居,傍溪而牧,保留着原生态的民族文化。
李良华 摄
也许让你最为深刻的还有他们的服饰,花傈僳的服饰做工考究,古朴秀美,色彩绚丽,织进了日月星辰的灵感,缀满了彩虹七色的光环,独特的文化充蕴其中,把神话和现实巧妙结合,让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和谐统一,呈现在世人面前。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傈僳族在生产、生活中积累、流传下来许多手工艺,有纺织、编制、刺绣、挑花、木刻、铸造等。傈僳族的手工艺有其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蕴含了傈僳人的聪明智慧和文化素养。
吴山荣 摄
说到他们的民间歌舞音乐,那可谓丰富极了。
傈僳人生来就能歌善舞,不管是在田地里劳作,还是在婚丧嫁娶的篝火旁,男女老少们都能用本民族的歌舞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良华 摄
他们的民间舞蹈有二十多套,俗称“打跳”。每逢节日的时候,打跳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大家相互手拉着手,排成一排或是圆圈,随着音乐的律声,向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不同的音乐舞曲会有不同的舞蹈方式,大多是脚上的变化,其中有反映生活、劳动的劳作舞,有表现傈僳人团结、友谊的“合脚舞”,都是把民族文化融合在了他们的舞蹈中。
而乐器则以葫芦笙为主,可以独奏,也可作为伴奏乐,在傈僳老艺人中还流传着用鼻孔吹奏葫芦笙的绝技。当葫芦笙的空旷独特与傈僳欢快的舞蹈浑然融为一体时,总能被那种既特别又清脆的感觉所吸引。
还有大家熟知的“阔时节”,是傈僳人的春节,过“阔时节”一方面是为了拜天拜地祈求保佑,祭祖祭宗,祈求赐福;还有就是求达各玛(三角架)的保护,驱赶天神地鬼,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求天地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12月20日至22日便是过阔时节的日子。
华坪傈僳族的“阔时节”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人们极尽欢娱,唱起古老的傈僳民歌,人们手牵手围在一起打跳 ,可谓热闹非凡。当有远方的客人来到时,他们还会奉上傈僳人的自酿美酒,奉上浓香可口的手抓饭来款待客人,十分热情质朴。
在丽江这片悠久的土地上
无论是藏于深山的傈僳族
还是拥有多元文化的纳西族
他们对万物葆有兼容并包的态度
也传承了浓郁斑斓的民族文化风情
让更多的人看到
来自民族所散发的光亮和精彩之处
然后一如既往的在历史的河流中
生生不息的穿流着、闪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