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长城更有趣 更好看 更有文化内涵了「长城是文化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与祖国同奋进】
我是一名长城文化爱好者,也是长城故事传播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十年,我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青年教师。这十年是我个人成长蝶变的十年,同时更是我国文化领域推进变革、发生重大变化的十年。我有幸成为众多见证者、受益者中的一员。
我相信每个中国人对万里长城都有一种特殊情怀,无论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召唤,还是“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激励,我们总是对长城心怀向往。求学期间,长城是众多亲人朋友来到北京后邀我做导游的首选打卡地,留校任教后,我又把长城故事讲给我的学生们听。多年来,我用文字记录着长城的变化,也时常通过评论等形式为长城保护、文化传播出一份力。
关于长城,我有几个直观感受。近年来,拍照打卡的人多了,乱刻乱画的人少了;保护优先的系统规划多了,乱拆乱建的情况少了;枯燥单调的“背课文”式说教宣传少了,有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多了。这都得益于国家的科学规划和宣传引导。
近几年,随着《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出台,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长城资源翻开了新的篇章。从已经完成的阶段性成果来看,长城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公园化管理实现了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多重功能;系统宣传引导工作使得文物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文化引领意识得到强化、文旅融合发展效果明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在引发一系列良性的连锁反应。
作为一名教师,我天然地与青年大学生保持着密切联系,更方便了解国家层面的重大变革和生动实践在年轻人中得到的反馈。令我惊喜的是,有些00后学生主动找我聊起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话题,他们觉得这是对长城资源的一次整合升级,注定会更有趣、更好看、更有文化内涵,因此也更加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刘平安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