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大家好,孔子评价泰山「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闻青平
时隔2500多年,仍是全民文化偶像,网络时代里的“顶流”,具有如此影响力,环顾世界,难有出孔子其右者。
9月26日至28日,在孔子诞辰2573年之际,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顺利举行。三天时间里,40多场精彩纷呈的论坛活动,让国内外嘉宾齐聚孔子故里,围绕“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展开一场跨越古今的文明对话。
图:在“中国手造·山东手造”精品展上,众多民间工艺非遗传承人带来了不同载体、形态以及表现形式的孔子造像。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不管你承认与否,或者意识到了没有,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礼仪、为人处世的原则,已经深深地受到了孔子的影响。特别是在山东,儒学的发源之地,熏陶了山东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等品质,成为了鲜明的印记。这种根生源出的特点,也使得山东人在做事、经营等方面重信守诺,打造出了一大批知名品牌,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今,“好客山东”“好品山东”也已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当然,山东的发展状况还与诸多因素有关,我们也无法细细考证孔子文化的力量占多大比例。笔者倒想从三个维度来管窥这座“文化泰山”。
理论高度,人类社会的一座文化“泰山”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站在山巅的孔子,见到的一定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更有一种思想上的不一样的感悟与超脱。
如果人的智识是有形的,可以用高度来量化显示,一定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如同地壳造山运动时出现的一些奇峰峻岭,在2500多年前诞生于尼山的孔子,其学说无异于人类思想的一座高峰。
孔子述而不作,千百年来,记录其深邃思想的《论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有无数的学者对其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像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库。
其实,真理往往是朴素的。每个人都知道子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如今,从整个世界来讲,这句话已经被确认为世界伦理的金律,揭示出它重要的伦理意义。
和自然界的天体运行、万有引力等一样,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化活动也有着一些行为准则,无疑,孔子是重要的发现者之一,他揭示出了一些规律,使得人类社会活动的良好运转变得有章可循,故有哲人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很多人喜欢登山,人的思想也要时常“登山”。人的思维高度往往决定着他的视野与见识,所以,要想获得更好的见地,获得解决问题的更好思路,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站在更高的高度。
时常读读《论语》,就是一种“思维登山”运动,我们需要换一个高地来审视生活在庸常平地的我们,使思想时时拔高,也即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间跨度,文化具有穿透时空的魅力
10月3日晚,《2022重阳奇妙游》如约而至。群舞节目《云窟万象》选取中国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造像,借助实景与科技手段的融合,呈现了中国石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艺术。近年来,中华文明和文化通过系列新颖的表现形式屡屡火出圈。
优秀的文化可以超越时空,具有永不消逝的生命力,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不要挑战人性》一书中曾说道,相比生命出现的时间,人类社会的道德、规则与文化出现的时间要晚太多,这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层建筑应与原初生命力和谐共存。
人类文明的生存状态是“熵减”的,这其中一些对于人性的揭示和约束,对于人类社会活动加以规范的规则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个人而言,可以使其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更好地融入社会;对于社会而言,是社会这部庞大精密机器的润滑油,甚至是汽油。文明本身也是驱动社会不断前进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有一句名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儒风浸润的齐鲁大地的发展一直风景独特,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文化的助推下,勤劳善良的齐鲁儿女创造了“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等品牌,也创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奇迹。近日,在“中国这十年·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组数据格外振奋人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4个万亿元大台阶,增加到2021年的8.3万亿元;“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2021年达到31.7%,四年提升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增长了7倍……新时代十年,齐鲁大地的巨变与跨越,激荡着深沉的历史回音,彰显着磅礴的时代力量。
十年来,作为山东龙头城市的青岛,跨越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新旧动能转换纵深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市生产总值跨越8个千亿级台阶,突破1.4万亿元,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适用广度,人类社会一缕和平的曙光
自2010年创办以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功举办八届,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广泛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今年的论坛以“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为主题,向全球发出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山东声音”。
放眼世界,战火似乎从没有远离过地球,今年的世界似乎尤其需要听听孔子的声音。学者杨朝明曾撰文称,20世纪80年代,在讨论“面向21世纪”的国际会议上,有西方学者提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致力于社会和谐、天下大同。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减少纷争、消弭战乱,需要借鉴中国儒学智慧。
人性是相通的,人类的情感和文化也是相通的,儒学是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智慧,不分肤色和人种。真希望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能够多一些理性和冷静,认真倾听一下这2500多年前的金声玉振,让世界多一些爱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