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藏族舞蹈青藏高原「雪域高原的藏族舞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藏族舞蹈具有多种形式,不同地域的藏族舞蹈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期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我们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的慈仁桑姆教授为大家讲一讲雪域高原的藏族舞蹈。
西藏的雪山
一、不同地域和种类的藏族舞蹈
藏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按照生产劳作方式划分可分为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林区;按照方言划分可分为卫藏方言地区、康巴方言地区、安多方言地区。每个方言地区均有本地区独特的舞蹈风格。卫藏地区的舞蹈典雅、古朴,康巴地区的舞蹈优美、奔放,安多地区的舞蹈含蓄内敛。
藏族舞蹈种类繁多,按照场域划分,有民间歌舞、宫廷歌舞、寺院歌舞三大类。其中,民间歌舞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卓、谐、热巴,由于每个地区方言发音略有不同,所以叫法上有所差别。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以勤劳、智慧生长在这片堪称世界第三级的高原上。以民间歌舞为例:农区的生产生活中主要有播种、收割、打场等,所以农区的舞蹈动作中就少不了农业劳动动作,如“果谐”中直接来自播种和收割的动作“单手划盖”和“曲肘划手”;牧区的生产生活中主要有放羊、挤奶、鞣皮等,所以牧区的舞蹈动作中少不了牧业劳作动作,如“果卓”(锅庄)中直接从赶羊和挤奶动作中提炼的“绕袖手”和“双摆手”;林区的生产生活中主要有砍柴、狩猎等,所以林区的舞蹈动作就是由林区劳动动作演变的,如“切巴博”中的“双提手”和“双拉手”,象征伐木和射箭狩猎等。
藏族的热巴舞
热巴
果谐单手划盖
果谐曲肘划手
锅庄绕袖手
锅庄双摆手
切巴博双提手
切巴博双拉手
二、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藏族舞蹈形式
大众最为常见的要数藏族民间歌舞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卓(锅庄)、谐、热巴。上世纪中叶在舞台上涌现出一批经典的藏族舞蹈作品,如《洗衣歌》《草原上的热巴》《丰收之夜》等,这些作品的问世,把雪域高原的舞蹈带到了人民群众中,受到了人民的喜爱。这几部作品的素材选自弦子、热巴、果谐、堆谐,这几种风格在卫藏、康巴方言地区广为流传,后以作品的形式出现被全国人民熟知,所以大家对这几种风格的舞蹈更喜爱一些。
果卓(锅庄),也是藏语的音译,属于卓中的一种类型,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现在大家经常使用的锅庄倒有了几分广场舞的意思在里面。城市建设脚步加快后,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民间舞被广场舞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当地老百姓开始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聚集在城市中最大的广场上围圈起舞,大家把这种形式自然而然地叫做锅庄。我去过一些藏区,在现在的广场锅庄中包括了很多当地其他类型的传统舞蹈,但也都统称锅庄,我把这种形式叫做“广场锅庄”,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与历史中我们所说的锅庄不完全相同。
藏族的锅庄舞
锅庄
三、藏族舞中的“颤”动律
藏族舞蹈虽然种类繁多,分布较广,但有一个“根性”的东西在里面,这是几个藏区所共有的,这种共性在舞蹈上的体现就是“颤”,在我们的教材里也叫“屈伸”。无论是弦子的“无颤不成弦”,还是堆谐中风驰电掣的步伐,或是卓中如大鹏展翅厚重沉稳的步伐,均离不开“颤”。但是,颤的力度、幅度、节奏是不同的,这就在共性中出现了各地区舞蹈的特性。所以说,学习藏族舞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下身的“颤”动律,并能够与步伐协调配合。
颤膝
本期主讲人简历
慈仁桑姆,藏族,教授,硕士生导师,新中国第一代藏族女舞蹈教育家、民族舞蹈艺术学科发展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委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部举办的青少年艺术大赛“桃李杯”舞蹈比赛评委会委员,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术带头人。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策划
慈仁桑姆/文案
蔡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