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画家为什么都长寿「画家长寿」

时间:2022-12-04 13:33:05 来源:艺局

大家好,画家为什么都长寿「画家长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统计:中国的各种职业中,书画家的人均寿命最长。清末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国人的人均寿命为40到62岁,书画家的人均寿命则为88岁;进入了现代,书画家人均寿命已经超过90岁。之所以如此,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文化是可以来养生的,这一点,艺局做了深入的研究。

就算是不懂画,但任何人看到一幅好山水画之后,均会陶醉于其中,陶醉本身就是身体的最大的放松。《世说新语》中说:“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东晋简文帝的这句话说出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两个关键词:“会心”和“亲人”。“会心”和“亲人”,都是符合人性的意思,而且这个人性肯定还包括人的生物性。

首先,山水文化强调的是回归“自然”,令人心旷神怡,处事不惊,这是长寿的一个原因。这个自然不是天然的自然环境,而是经过选择,有利于生命的自然环境,所以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要有土地和水。和平原相比,山的生态系统是立体的,更加完整,所以山水画中的“山”和“水”就成了自然环境的代指。而且“水”是不可或缺的,往往是布局的中心。著名的人造园林,虽然陆上面积往往比水上面积大,但水总是园林中心,一弯湖岸山石围绕着那微波不惊的清水池塘。

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到了没有水的环境,潜意识立刻就会忐忑、发慌,所以山水画或者园林中的水,能给人定心,尽管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因。

是山水,是自然环境,但这个自然环境还必须有利于人的生命,才能成为山水文化中的“山水”。原始森林虽然生态很好,但山高林密,虎狼出没,人设身其中,没安全感,这种景象是不会出现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因为它不符合人性。现代很多旅游景点,弄出恐怖阴森的洞穴做噱头拉拢游客,没一个能长久的,因为和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都不符。

其次,“气韵生动”。相由心生,画由气运,所谓“气韵”,按清代画家唐岱的说法,就是“天地间之生气,凡物无气不生”,绘画作品能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即表明作者对天地间的生气心领神会并形诸笔端,而本人也受生气之滋养,故能长寿,难怪董其昌说米友仁长寿乃得益于“画中烟云之供养”。

如何才能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董其昌认为,首先是创作态度上要寄兴于画,以画为乐。他说黄公望“始开此门庭”,其实不然,自唐代王维开始,不少画家已以作画为乐,董源、巨然是这样,米友仁是这样,与黄公望同时的倪瓒、王蒙、吴镇也是这样。董巨的年龄已不可考,倪、王、吴皆年逾古稀。至于董其昌本人,一生以绘画为乐,也活了八十多岁。

黄公望和米友仁为何高寿?董其昌解释说:“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黄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仇英短命,赵吴兴止六十余。仇与赵,品格虽不同,皆习者之流,非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者也。寄乐于画,自黄公望始开此门庭耳。”

中国人对宇宙万物的的尊崇其实就是本能的养生。过去的人,只要有可能,他们都会尽力实现山水梦想,再小的地方也要造园林。有个故事,清人吴绮,归隐江都,宅园荒芜,无钱整治,因此凡是上门求诗索文的,他都要求以竹石花草作为报酬,数月以后,园中花木繁荣,吴绮因此将此园命名为“种字林”。最不济的也要用文字造出一座园林,明末清初的文人黄周星就曾这样描绘过属于他的私园——将就园。”

我们看中国画觉得好,觉得美,不是因为它逼真,画得像,而是觉得舒服。就

是因为山水画这种有利于生命的特性在做基础,我们反过来用这种作用结果来描绘山水,山水也就似乎有了人的生命,好像自然环境一经笔墨处理,顿时变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变成了生命感极为强烈的艺术形象。所谓的“人工更胜自然”,无非是选取了自然环境中最利于人的生命的元素,自然更容易被生命本能地接受。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画家长寿的原因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