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濑户内海艺术展「日本生态农业」

时间:2022-12-06 14:13:05 来源:建文知筑

大家好,濑户内海艺术展「日本生态农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转自:ArchiDogs 建道筑格

“这是一个与金钱无关的世界。要是这个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也能成为一个乌托邦的话,哪怕只有一瞬间,我都想把它一直这样做下去。”

—— 北川富朗(Fram Kitagawa)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濑户内海,日本早期海上商贸的发祥地,近畿中央文化的摇篮。在见证了日本现代工业的兴起、繁荣与衰落之后,这片经历了环境污染,经济与产业衰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秀美海湾,依靠不断盛开的艺术之花,孕育出了蓬勃新生的海岛文明。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濑户内海的新生,创造了一种依靠艺术重振地方经济的新模式。在这里,艺术节的诞生,传统产业与特色农园的产业化转型,针对闲置民居的整体街区改造,都为乡村振兴打开了新的思路。如何以艺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并挖掘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如何促进投资方、政府与岛民的相互合作以实现人文的传承?如何调动原住民积极性参与共建与经营?

就让我们在这场“跳岛云旅行”中,去寻找艺术引导乡村振兴的方法与答案吧。


作者| Lingfei K

专栏编辑|Yihan 发文编辑|Yiwen

审核编辑|Zhaoqian



- 01 -

工业时代的短暂辉煌

濑户内海(せとないかい),日语意为“狭窄的海峡”,位于日本本州、四国和九州之间,是日本唯一的内海区域,自然风景秀丽,海景绝佳。海域东西长440公里,南北宽5-55公里,多港湾,此间星罗棋布有淡路、小豆、江田等3000多个大小岛屿,是日本和海外背包客骑行和徒步的绝佳目的地,同时也是日本导演们所钟爱的取景地。

© Setouchi Triennale Executive Committee

《第八日的蝉》,小豆岛 © 松竹映画

《为了N》,城山樱花亭 © TBS

如果说京都、大阪、奈良所在的关西地区是2000多年来日本文化形态开花结果的温床,那么濑户内海就是它的养生地。就好比尼罗河之于古埃及,地中海之于罗马帝国,濑户内海是早期日本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人口流动的命脉。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濑户内海区域便成为了日本文化、经济与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明治维新的代表人物坂本龙马和三菱集团第一任董事长岩崎弥太郎便来自明治维新的中心地——高知县,而山口县则是明治维新三杰之一木户孝允的故乡。

坂本龙马 © The Sakamoto Ryoma Memorial Museum

在跨太平洋贸易尚未兴起的时候,外国商船想要与日本当局进行贸易,就必须要穿过濑户内海,在大阪附近的堺市等地停靠。即使在东京湾兴起后,濑户内海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依旧无法取代。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帮助地力贫瘠的日本解决了部分口粮问题。而于1960年,日本政府首次提出的“太平洋带状地带构想”,将经济重心放在了东南海岸线濒临西太平洋的带状地区。临港工业和海洋运输业由此在濑户内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造船、炼钢、炼油、机械和化工等大型工厂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沿岸城市上拔地而起,为日后濑户内海工业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Nagasaki Prefecture

然而,在努力支持着日本现代化与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濑户内海也被迫承受着过度工业化所带来的的折磨。尽管被划定为日本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所在地,直岛和犬岛等地修建的炼油厂仍在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在丰岛上非法堆积与倾倒工业废料,以及未经处理便向海域排入大量的工业废水和重金属物质,这些行为严重污染了海水和周边的耕地及居民区。由汞中毒引起的水俣病,至今仍给沿海居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而被划定为麻疯病人收治中心所在地的大岛,也多年与世隔绝。

水俣病 © W. Eugene Smith

此后,濑户内海一度从享誉世界的风景名胜区和日本的天然鱼仓,变成当地居民口中的“死海”。尽管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检测水质、严格限制排污和填海造陆,并划定了沿海800多个自然保护区以还原水质,但区域内的水质含氧量依然很低,赤潮现象也频频发生,原本赖以生存的渔业持续衰落。经历了日本工业时代带来的短暂辉煌,濑户内海陷入了环境污染后的长期萧瑟。随着产业的凋零,人口也急剧流失,年轻人大多背井离乡,有些岛屿的常驻居民甚至不足百人,大片住家空置乃至荒芜,进而引发区域内的老龄化问题,濑户内海逐渐丧失了曾经活力四射的繁荣景象。


- 02 -

打造艺术乌托邦

所有的转变,缘起于福武书店的创始人福武哲彦与直岛町的町长三宅亲连不谋而合的梦想,即在濑户内海的岛屿上,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野营和寓教于乐的场地。1985年,土生土长的冈山人福武哲彦与时任直岛町町长的三宅亲连经过商议,计划将直岛南面整体开发为洁净的文化区,最终商定了直岛开发项目。濑户内海的新生由此展开。

福武哲彦与直岛町长三宅亲连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1986年,福武哲彦因急性心脏病猝然长逝,其子福武总一郎从东京返回冈山总部,接手父亲未完成的梦想。濑户内海的祥和与宁静,让刚从大都市中逃离的福武总一郎对现代化进程下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东京这样的大城市仿佛是唯欲是图的魔窟,以无限的刺激与兴奋、紧张与快感,将人们隔绝于大自然之外。这样一个金钱至上的竞争社会,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交流,没有人会认为如此状况能孕育出幸福的精神乐园。福武由此开始对日本现代化的前提,即通过牺牲现有资源来不断创造新事物而达到扩张的破坏性文明,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他渴望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提升文明的模式。于是,他将家族企业的名称Fukutake(福武财团)改为Benesse(倍乐生),旨在追求脱离现代化都市的舒适,健康或快乐的状态,并开始在直岛播撒现代艺术的种子。

《安藤忠雄:武士建筑师》,2015 © NHK

1988年,福武总一郎邀请安藤忠雄来共同实现这个梦想,并对他说:“我希望在日本打造一个乌托邦,在濑户内海岛屿设置世界级艺术品,让众人欣赏,借此活化这些离岛。”当时,安藤忠雄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可能。”,但最终被说服接受了项目委托,完成了"直岛国际露营地"的设计,并于之后的30余年间,为濑户内海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大作。

直岛国际露营地,从蒙古包中体验濑户内的自然风光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1992年,倍乐生正式启动了“直岛倍乐生艺术之地(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项目,计划由18个博物馆、画廊和艺术装置构成,将自然与历史,民居与现当代艺术融合,重建工业岛,打造艺术胜地。同年7月,安藤忠雄设计的集博物馆和酒店于一体的倍乐生之家(Benesse House Museum)开始营业。在这里,艺术家有着自由发挥的权利,展厅也并非固定且局限的空间,而是随着艺术品散布在清水墙和自然风光的环抱当中。

倍乐生之家(Benesse House Museum)©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 Haruo Mikami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1992-1995年间,Beness House 举办了许多展览,其中以1994年秋的“Out of Bonds”为分水岭,官方开始邀请艺术家在美术馆外创作可以永久展示的,“直岛才有的作品”。草间弥生的大南瓜便是在此次展览后,成为了濑户内海的地标之一。

© Mirror Illusions

1998年3月, "家"计划在直岛的本村地区拉开序幕。艺术家对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将旧空间打造为崭新的现代艺术作品。角屋是“家”计划中第1个完成的作品。在对约200年前建造的房屋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貌的基础上,艺术家宫岛达男创作了《时间之海 98》(Sea of Time '98)。很多直岛的居民参与了作品的制作,这也成为了让现代艺术融入地区与岛民生活的契机。

角屋,宫岛达男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2001年9月,"STANDARD"展的开启,将宫之浦地区、三菱MATERIAL地区、本村地区等全岛各种各样的房屋、设施和小巷都化为了作品展示的舞台。2006年10月,时隔5年,倍乐生再次策划举办了"直岛STANDARD2"展,以整个岛屿作为展台,创作、展示了与人们生活、历史具有深刻联系的作品,并以此为契机,在直岛积浦地区开始了通过传统水稻栽培体验来宣传文化的"直岛大米栽培项目"。

"直岛STANDARD2"展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2006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结束后,福武总一郎邀请“日本地域振兴之父”北川富朗担任艺术总监,一起筹备濑户内国际艺术节(Setouchi Triennial)。2010年,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以"海的复权"为主题,通过与香川县的联动,以濑户内的7个岛屿(直岛、丰岛、女木岛、男木岛、小豆岛、大岛、犬岛)和高松港周边地区为舞台,开始在濑户内海上演三年一届的精彩大秀。时至今日,展览舞台已扩展到12个周边岛屿,并逐渐融入了更多与传统文化和习俗相关的互动项目。

“海的复权”,第一届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海报 © Setouchi Triennale Executive Committee

地中美术馆、犬岛精炼所美术馆、直岛澡堂“I♥汤(I♥U)”、李禹焕美术馆等也在此期间陆续开放。2010年7月,犬岛“家”计划正式启动。同年10月,西泽立卫和内藤礼以“水滴”为灵感塑造的丰岛美术馆开放营业。自此,濑户内海的艺术复兴之路走出直岛,开始在临近的岛屿上盛放艺术之花。

直岛澡堂“I♥汤(I♥U)”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丰岛美术馆 © Iwan Baan


- 03 -

建筑的盛宴

在日本工业迅速发展的1950年代,日本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也在濑户内海进行得如火如荼,建筑大师丹下健三的现代主义作品广岛和平中心与香川县厅舍便坐落于此。建筑师们纷纷在濑户内海沿岸留下烙印,如谷口吉生设计的东山魁夷美术馆,隈研吾的早期作品龟老山观景台,都在日本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绘制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岛和平中心,1952 © Kenzo Tange

香川县厅舍,1958 © Kenzo Tange

龟老山观景台,1994 © KKAA

然而说到直岛改头换面的开始,就绝对无法跳过安藤忠雄。30多年前,当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带着“自然、建筑与艺术共生”的理念登陆濑户内海直岛时,一场重塑岛屿文化的跨世纪建筑巡礼就此展开。一座座艺术殿堂在蔚蓝的大海边,或是拔地而起、或是掩于地表,以恰当的方式融入自然,带来新生。

李禹焕美术馆(Lee Ufan Museum)© Haruo Mikami

相比于经济上的重启,福武希望用博物馆创造一种简单舒缓的生活方式,为沉浸于现代化都市的人们,提供一个远离都市生活的选择。应邀而来的安藤在完成了倍乐生之家后的30年间,陆续为直岛打造了如地中美术馆(Chichu Art Museum)、李禹焕美术馆(Lee Ufan Museum)和石雕园(Rock Sculpture Garden)等建筑作品。

石雕园(Rock Sculpture Garden)© Haruo Mikami

其中,于2004年开馆的地中美术馆,充分展现了安藤“Invisible Architecture”的理念,成为了直岛艺术活动的集大成者。作为"思考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场所",地中美术馆展示了融合自然、艺术、建筑的美术馆新形象。

地中美术馆,安藤忠雄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地中美术馆中展出的莫奈《睡莲》©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随着2022新一届艺术节的开启,安藤忠雄操刀的新馆Valley Gallery惊艳亮相。这是安藤忠雄在直岛上创作的第9个建筑,在延续清水墙极简风格的同时,以期打造了一个如水晶一般,小而坚固的空间。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展馆位于倍乐生之家和地中美术馆之间的山谷中,面向李禹焕艺术馆。整体造型沿地形以30度角梯形展开,并用12 毫米厚的钢屋顶覆盖清水混凝土墙。铁板通过移动、切割等几何操作形成开口,将雨、风、光等自然呼吸原样带入建筑内部。阳光透过倾斜的天窗,在墙上投下锐利的阴影,如同日晷的轮廓。正如安藤所说,这是一个像白色帆布一样纯粹的空间,“一切多余的东西都被抹去,只留下随着时间和季节变化的光线投射的色彩。”

© 宮脇慎太郎

此外,Valley Gallery对周边的室外展区也进行了统筹和美化,以连接散布在大自然中的其他艺术设施。自2006年起永久展出的草间弥生的作品《纳西瑟斯的庭院》和小泽刚的作品《渣佛88-丰岛工业废渣处理渣》,在经过部分改造后重新展出,以期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体验自然、建筑、艺术的共鸣。

《纳西瑟斯的庭院》室外展览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纳西瑟斯的庭院》室内展览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渣佛88》,小泽刚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在本次艺术节公开的新项目中,日本国宝级摄影家杉本博司的“时之回廊”展览也备受瞩目。除了扩展已在倍乐生之家展出的作品“海景”系列以外,他从2014年开始打造的玻璃茶室“闻鸟庵”,也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坐落于水面之上的玻璃茶室,意在让人们体会四季变迁和时间流逝,观照自然,反思自我。关于咖啡厅的改造,则使用了杉本博司称为“三神树”的神台杉、屋久杉和栃木作为材料,通过历史悠久的古木素材,令观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这一概念的存在。

闻鸟庵,杉本博司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时之回廊”内部展厅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直岛的艺术之风,也逐渐吸引了其他世界知名的建筑师们纷至沓来。SANNA为其设计了干净通透但又层次感丰富的直岛町客运码头,以及活泼悦动的云亭。

直岛町客运码头,SANNA © Rasmus Hjortshøj

云亭,SANNA © Fernanda Castro

三分一博志从直岛的自然风光出发进行设计构思,设计了极具直岛民居特色的直岛町民会馆。屋顶风洞让自然的力量可以为大厅通风换气,继承了贴近自然的理念,并展现了独特的本土建筑结构与风格。

直岛町民会馆 © Arnout Fonck

藤本壮介设计的直岛之亭(Naoshima Pavilion),采用了多面体形态的轻质网状钢结构,像一颗轻质的半透明钻石般停靠在香川县的海岸线上。不规则的形状和内部不同的斜度,赋予了空间灵活性, 7米的内部高度,鼓励着人们进入并体验其中变化的光影和吹拂过的微风。

直岛之亭,藤本壮介 © Laurian Ghinitoiu

© Laurian Ghinitoiu


- 04 -

由“家”计划开始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濑户内海中越来越多的民宅和神社逐渐被废弃与闲置。为了改善人口稀疏化及高龄化带来的影响, “家”计划于1997年在直岛的本村区内生根发芽。该项目在对废旧老屋进行保护性修缮的同时,由艺术家在空间中进行创作,以抽象的手法表达曾经的时光和记忆元素,将艺术融入充满生活气息的村落。

角屋,宫岛达男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漫步在古老村落中的游客,可以感受到设施新旧时光的重叠以及人们生活于此的状况。在这片城墙遗迹、寺庙、神社等老式建筑集中的生活区中,该计划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为游客与原住民创造相遇的契机。“家”计划目前在直岛开放有7处艺术设施:角屋(宫岛达男)、南寺(安藤忠雄、James Turrell)、KINZA(内藤礼)、护王神社(杉本博司)、石桥(千住博)、碁会所(须田悦弘)、牙医之家(大竹伸朗)。

南寺,安藤忠雄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杉本博司采用玻璃阶梯连接护王神社的石室和正殿,以实现地上与地下,光与暗的连通。© 杉本博司

石桥,千住博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牙医之家,大竹伸朗 © 铃木研一

2010年,“家”计划延伸到犬岛的村落中,开设了"F邸"、"S邸"、"I邸"、"A邸"、"C邸" 5个展廊和"石职人的家迹"以举办企划展览。散布在村落各地的展厅,分别采用了旧民房所使用的瓦片屋顶、老木料、透明亚克力板、可以映出周围风景的铝板等搭建,希望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艺术作品身后的日常景象与自然风光"。担任艺术总监的长谷川祐子认为,一边观赏岛上风景一边巡游作品的过程,就宛如围绕"世外桃源"展开的一系列故事。以犬岛的旧背景创造的新空间与艺术品,在此展现出充满想象力的生命形态。

交相呼应的S邸与A邸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C邸,半田真规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石职人的家迹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旧宅改造在濑户内海的流行,促进了越来越多翻新设计的民宿和酒店的出现。安缦酒店的创始人Adrian Zecha就将目光转向了拥有家庭般温馨体验的传统日式旅馆,并联手日本Naru Development集团,在濑户内海打造了一个专注于社区、气候、文化和历史的现代宜居的日式旅馆新品牌:Azumi。坐落于广岛地区生口岛的Azumi Setoda从一栋具有140年历史的堀内家族旧宅改造而来,由京都建筑师三浦史朗负责翻新设计。

© Tomohiro Sakashita

作为当地的盐业大亨,堀内家族在全国各地寻找最好的工匠和原料,来建造这栋能够象征家族影响力的宅邸。极致工艺大大增加了房屋的耐用性,在建造完成140年后的今天,这座宅邸依然处于良好状态,可以进行修复后再次使用,而不需要推翻重建。

© Tomohiro Sakashita

负责改造的三浦史朗是住宅建筑方面的专家,他在设计中将历史形式与新技术和材料相结合,平衡了家庭氛围感和源于16世纪的茶道美学的元素。木头、石头和土壤所保留的弯曲、断裂和颜色,反映着周边潮湿的海洋性气候。通过花园(内庭院)引入自然光线、改善建筑微气候,建筑师思考着如何让建筑自然的呼吸。

© Tomohiro Sakashita

此外,建筑师为每间客房设计了一小片私人花园。大胆、非传统的雪松栅栏设计,在私人和公共空间之间形成了无缝的渐变,保证了私人空间的隐蔽与独特。

© Tomohiro Sakashita

堀内家族的遗产是当地经济与人文历史中的瑰宝。出于这个原因,Azumi还承担了街道对面的澡堂和桑拿浴室——Yubune 的开发。当地人和客人可以在此浸泡于色彩缤纷的岛屿风格的瓷砖艺术品之中。

© Tomohiro Sakashita

Azumi的建立,并不只是重新诠释了传统日式旅馆无与伦比的热情好客的风格,更希望通过还原一种融合历史美学的手法,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优势和社区关注相结合,建立深厚的当地联系并振兴当地社区。类似的地区活性化项目,例如Azumi 联合创始人此前创建的 Soil Setoda(濑户田町小镇客厅)等,成为了改善岛屿活力的有效手段。正如 Zecha 解释的那样,“Azumi 在每个目的地的作用是深入挖掘该特定地方的文化根源。对于 Setoda 来说,这将体现在从设计、服务、食品和饮料到健康和文化节目的方方面面。“

© Horiuchi Inatomi Architects

© Horiuchi Inatomi Architects


- 05 -

从海洋复兴到人文复兴

“透过岛民们的共同努力,一起创造美好社区。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媒介,除了优质的当代艺术,我还没有发现其他更有效的方法。”—— 福武总一郎

濑户内海大事件表,来自网络

在经过一系列“艺术之岛”的营造项目后,一种在艺术介入的背景下所建构的多元乡村治理结构已然在濑户内海成型。村民的自主意识与身份认同被艺术家所激发,逐步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游客被艺术作品所吸引,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开发和文化的互动;开发商提供理论更多样的融资渠道以缓解基层乡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问题。艺术介入的复兴手段引入了多元的乡村建设主体,并进一步引发治理结构的嬗变,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制衡、共同协调、积极反馈的机制。

Study Tours © Setouchi Triennale Executive Committee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由此顺理成章地诞生。在充分立足本土特色的基础上,经验丰富的北川富朗邀请了国际知名的艺术家,打造了一众兼具认知度和地方特色的新锐艺术作品。从最初的主题——"海的复权",到“岛屿的四季”、“希望之海“、”海底生物“,再到今年的“长者的微笑”,艺术节的主体视角逐渐由海岛向“人”发生转移。在加强地区间合作的同时,当地固有的生活要素、饮食文化等不断融入艺术与互动中,艺术节逐渐完善成为了贯穿“春、夏、秋”三个展期,12个小岛参与的现象级艺术风潮。

2013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岛屿的四季 © Setouchi Triennale Executive Committee

2016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希望之海 © Setouchi Triennale Executive Committee

2019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海底生物 © Setouchi Triennale Executive Committee

2022濑户内国际艺术节,长者的微笑 © Setouchi Triennale Executive Committee

以当代艺术为媒介,将慕名而来的游客与原生自然和本地居民生活联系起来,彼此依存,交融共生的模式,不只推动了濑户内海地区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带来了人口的复兴。许多苦于大城市生活的观光客,或是被明朗的岛民性格和浓郁的人情所吸引,或是认可依靠步行即可实现生活的小岛规模,选择了移居。如今,许多岛屿重建了配套的生活设施和教育机构,已经成为了原住的老年人和外来的年轻人共生的乐土。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时至今日,濑户内海的“艺术振兴”显然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纽约时报》评选的“2019年必去的全球52个地方”中,日本的濑户内海排名第7位。艺术作为一种抽象的力量,切实地改变了这片海域和岛屿。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模式中以融入艺术的形式为主导的运营手法,也可以模拟引入多元主体,共同协作完成乡村振兴的流程。但在所有的形式背后,我们更应当理解这样一种力量,即对于自然和自由的追求,对于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对于时光和生活的描摹,对于幸福和快乐的展望。

“The Water”,三分一博志 ©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资料及图片来源:

1.福武总一郎. 濑户内海和我——为什么我把现代艺术帯迸直岛. <https://benesse-artsite.jp/zhcn/about/soichiro-fukutake.html>

2.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https://www.benesse-artsite.jp/en/

3.Setouchi Triennale. https://setouchi-artfest.jp/

4.The Naoshima Symbiosis for the Future: Art,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fkBP_P-KI&ab_channel=JapanSocietyNYC

5.THE SPACES. Tadao Ando’s Valley Gallery looks like a crashed spaceship. https://thespaces.com/tadao-andos-valley-gallery/

6.NOWNESS现在. 时隔三年,我在濑户内海艺术祭“跳岛”.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8NR5C4A05347AUK.html

7.将直岛变成艺术之岛的三个男人. https://www.sohu.com/a/338233220_745001?qq-pf-to=pcqq.c2c

8.洞见|艺术乌托邦日本濑户内海,文旅乡村振兴的秘籍良方. https://mp.weixin.qq.com/s/ZpHLHXIgb5QX1Aaw9GTboQ

9.DANIELLE DEMETRIOU. Azumi Setoda: a fresh riff on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ryokan. https://www.cntraveller.com/article/azumi-setoda-japan-hotel-review

10."濑户田町小镇客厅 / 稻富堀内建筑事务所" [Soil Setoda / Horiuchi Inatomi Architects] 30 6月 2021. ArchDaily. https://www.archdaily.cn/cn/964169/lai-hu-tian-ting-xiao-zhen-ke-ting-dao-fu-ku-nei-jian-zhu-shi-wu-suo

11.Baratto, Romullo. "日本的“艺术岛”:安藤忠雄的直岛作品" [O arquipélago das artes no Japão: obras de Tadao Ando em Naoshima ] 27 7月 2021. ArchDaily. https://www.archdaily.cn/cn/965377/ri-ben-de-yi-zhu-dao-an-teng-zhong-xiong-de-zhi-dao-zuo-pin

12.AD Editorial Team. "网红摄影师 Laurian Ghinitoiu 镜头下的直岛“小清新”" [Sou Fujimoto's Naoshima Pavilion Photographed by Laurian Ghinitoiu] 26 10月 2017. ArchDaily. https://www.archdaily.cn/cn/882035/wang-hong-she-ying-shi-laurian-ghinitoiu-jing-tou-xia-de-zhi-dao-xiao-qing-xin

13.Baratto, Romullo. "日本的 “艺术岛”:藤本壮介,西泽立卫和妹岛和世的作品" [O arquipélago das artes no Japão: obras de Sou Fujimoto, Ryue Nishizawa e Kazuyo Sejima] 26 8月 2021. ArchDaily. (Trans. JojoJi). https://www.archdaily.cn/cn/967465/ri-ben-de-yi-zhu-dao-teng-ben-zhuang-jie-xi-ze-li-wei-he-mei-dao-he-shi-de-zuo-pin

14.María Francisca González. "3D体验 SANAA 新作:直岛云亭" 11 9月 2017. ArchDaily. (Trans. Joanna Wong) https://www.archdaily.cn/cn/879369/sanaazui-xin-zuo-pin-zhi-dao-yun-ting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