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学写诗不能不懂\\「诗歌中的想象」

时间:2022-12-07 12:53:16 来源:湖畔悠悠心

大家好,学写诗不能不懂\\「诗歌中的想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写诗不能不懂“艺术想象 ”这个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技法。

一切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艺术想象”。神话故事、小说、戏剧、影视、雕塑、绘画等创作都需要创作者有着丰富神奇的艺术想象力才能成功。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诗歌”创作,当然也离不开艺术想象。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得到完成。”

别林斯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

当前学习写诗已经蔚然成风。学写诗不能不懂“艺术想象 ”这个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技法。

一.艺术想象的腾飞离不开情感和语言的协同发力。

梁代的刘勰对艺术想象超越时空的无限广阔性和丰富性,做了科学的论述。 它明确地指出了情感和言辞,在艺术想象中的作用。

刘勰认为,感情在艺术想象活动中起到“统其关键”的作用。他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说,思想感情,对艺术想象活动的展开起着关键的作用;

他还认为,言词在艺术想象活动中,“管其枢机”,“枢机将通,则物无隐貌”,这不仅说明了艺术想象的思维活动要依靠语言,也强调了言辞,在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思想感情和语言是想象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两个因素,认为思想感情是想象活动的动力,语言是掌管想象活动的枢机和媒介。他们是艺术想象的依靠和寄托,在刘勰看来,情感和语言仿佛是想象的两个翅膀,缺少了一翼想象就难以飞腾。

刘勰指出,想象不能凭空产生,必须有所依托,他认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在《物色》篇中又进一步发挥:“是以诗人感物,联类无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物图貌,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于心而徘徊。”

刘勰已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会通过感官在作家头脑中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象,想象就是在感情的推动下,造成这些物象,在头脑中的再现,或是储存在头脑中的一系列物象的组合,或者是对这些早已储存的物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完成艺术想象的创造,这就是“诗人感物,联类无穷。”

由于作家主观感情的“加入和推动”,艺术想象的创作,会因作家的思想感情不同,其艺术想象出来的作品都明显蕴含着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色彩;作为思想感情的外衣——语言的运用当然也就不一样。

梁代的文论家刘勰雕像

下面我们举不同诗人的诗例进行比较分析。

同样写秋天以及秋天的菊花: 清代纳兰性德的《清平乐·凄凄切切》是如此的伤感: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纳兰写的这首词是一首触景伤情之作,在这惨淡的黄花节(黄花即菊花,黄花节即重阳节)的深秋之时,一切都变得凄凄切切无限悲凉,那梦里的捣衣声还没停下来,又传来蟋蟀嘈杂的悲鸣声,曾经居住的楼,空空荡荡,弦索抛残,晓风残月,无不是惨淡凄绝,如今一起涌入眼帘,触动无限请愁。纳兰的诗词的情感永远似一波清水,荡漾着的是令我们无限遐想的绵绵愁绪。

清代纳兰性德的《清平乐·凄凄切切》

同样,面对草木摇落的秋天,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可就是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感情了: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

再看他的另一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

黄巢看到的秋天的菊花不是感到哀伤愁怨,而是唤起了冲天的豪情壮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金带黄金甲”,语言所构成的意象是充满活力的,它所表达的是要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一个农民政权的雄心壮志。

正如清代黄侃所说:“感物造端,或凭心而构象”。(《文心雕龙.札记.神思》语)

纠缠在个人的恩爱情愁中的纳兰怎能与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心”一样呢?

同为吟咏秋景之词,因人而异,处境不同,思想感情乃至人生境界不同,语言所构成意境也就迥然不同。这就是“凭心构象”的道理。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称帝后巨星陨落

感情是一种特殊的动力和原料,据心理学家测定,人在平静的状态下,脑中表象数目不足感情激动时的百分之一,记忆处在休眠状态,而创作中的艺术想象需要高度活跃的表象活动,因此想象活动需要感情来发动它,催化它,作者只有在感情活动的同时 才能保持并发展想象活动。

我们看一首民歌《边调曲儿》:

“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你看不见人,听不见话。杀人放火的享着荣华,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死,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 ”

这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发自肺腑的震天撼地的呼声! 在暗无天日的封建制度下,杀人放火,为非作歹的恶人享受荣华富贵而吃素看经的善良的老百姓却活活饿死,这是多么不合理呀,可是老天爷耳聋眼花,对这一切听不见,看不见,那么要你这个老天爷干什么呢?于是发出了“你塌了罢!你塌了罢!”这样愤怒的呼喊。 在感情的推动下,诗人充满了想象力,用拟人的手法痛斥老天爷。 这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一幅“民愤图”我们看到的是:千千万万穷苦至极,走投无路的贫苦百姓,他们仰首,十指指天呼告,责问苍天——底层人民积郁在内心的满腔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助语言来作雕型描写的艺术。”(《论散文》)、“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和青年作家的谈话》),是“文学的第一个要素。”(《和青年作家的谈话》)

如果我们仔细品察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情境中所写的诗歌,诗人所表现出来的:不管是沙漠孤烟还是落日楼台,不管是洞庭波涛或是西湖春水。不管是静静的顿河,还是恒河的波澜。诗人们都不会违背内在情感本身的模式和结构。

一般来说,如果情感的力量比较柔和,那么所寻求的语言表象必然是和煦的春风 ,依依的垂柳,萋萋的芳草,潺潺的溪流。无语的残月。 柳永,秦观,晏几道,纳兰的诗词多展现此类意象。

且看秦观的《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该首诗中的名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自然之物融入了人的感觉和情感,使无情的自然,看上去具有人的品质和心理,那是什么力量把人的心理移向自然的呢?其动力无疑是情感。想象之所以能展开,完全是由于情感的带动,“生动的情感通常伴随着生动的想象”; 同时如果没有“含春泪”“无力卧” 这些词语的体物入微的拟人描绘,那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也难以描摹出来。所以说刘勰认为,情感在艺术想象活动中“统其关键”;而言词在艺术想象活动当中“管其枢机”,在这首诗里我们得到了有力证明。

该诗无一字言“愁”,但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我们会领悟到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

秦观的《春日》

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源于秦观切身生活的体验。

倘若内在情感壮烈、雄奇,复现出来的语言表象必然是类似:东去的大江,万顷的海涛,飞流直下的瀑布,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景物。 曹操、李白、苏轼、毛泽东等诗词多是此类。 我们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 曹操写他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时看到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样的沧海简直是囊括宇宙,连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像是运行于其中,如果不是行万里路和具有博大的胸襟情怀,这样宏大的景象,能见得到吗?这样囊括宇宙的语言能产生出来吗? 从以上两首诗,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作家的艺术想象得以腾飞离不开情感的推动和恰到好处的语言的运用,这两翼的协同发力,艺术想象的大鹏才能腾空而起,遨游苍穹。而作家情感与言语的获得,离不开作家广泛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感和语言,都是从生活当中得到的。

曹操的《观沧海》

二.艺术想象的分类

我以为从艺术想象如何表现的角度划分艺术想象的类别,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奇想。

就是对生活中事物进行奇特的想象。

我国古典诗论有“反常合道”说。 西方现代新批评派有“不相容透视”说,其创建者是肯尼.勃克,他认为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是不相容的事物,而偏要将它置于同一格局之中,这样句子的含义就更丰赡。

英国语言学家瑞恰慈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提出“远距离交易”的原则。 勃克与瑞恰慈的理论要点就是:

要在貌似最不合理,最反常的意象之间寻找它们的相似点 经过想象的点化,意在制造一种奇趣产生惊讶效应。

请看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想象奇特。诗中的昆山玉碎,荷花哭泣,香兰笑,凤凰鸣叫,谁也未曾听到过,完全是诗人的想象,给人一种陌生感,新奇感和神秘感。

李白的诗:“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

马与练在形态上毫无相似之处,也没有逻辑联系,但诗人的比喻却奇特灵动,创造出一种感觉的真实来。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人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佺期:《钓竿篇》)——把坐在船上的情景想象的何等有趣!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杜甫《空囊》)——肚子饿了没有东西吃,竟然想到“餐”天上的“明霞”。

(二).幻想。

由现实生活激起的一种不能实现的愿望或想象 。

例如屈原的《离骚》作品中有着神奇瑰丽,回肠荡气的想象。尤其是作者愤嫉于群小谄佞的猜忌、排挤、迫害。他驾车远游的章节更是千古绝唱:

“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诗人幻想他早晨离开南方的苍梧日落前就到了西北的昆仑山,他叫太阳神缓辔徐行,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太阳经过的扶桑歇息,跟随他的有月神、风神、鸾皇雷师等天上的神仙。声势十分的煊赫。诗人的幻境重叠,复杂多变,蔚为奇观。

我们前文中举的例子: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从弹箜篌的效果和神仙的反应上对李凭的高超的弹技进行了多方面的烘托:

“湘水女神和弹女神听了流泪发愁;女娲炼石补天之处被震破了,引起秋雨;水里的鱼跳蛟龙舞蹈;月宫的吴刚,因为听得入迷倚着桂树忘了睡眠;露水像雨似的落在听入迷的寒兔身上。 正是因为诗人李贺的艺术想象如此大胆丰富,新颖奇特,他幻想出来的艺术画面,才不同凡响,极富感染力。

再有杜甫的“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大麦行》)——在老百姓遭受敌兵侵扰,不能回家收割庄稼时,诗人幻想他们怎么能像鸟一样飞回去?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白居易《新制布裘》)——自己做了一件新的布袍子,穿上很温暖了,就幻想怎么能有个“万里裘”把普天下人都盖裹住,使人人都像我一样温暖。

这些“安得”都是幻想,然而这些幻想又蕴含了多么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三).联想。

就是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想象。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在这首词中由眼前的景“大江东去”联想到“千古风流人物” 进而联想到“三国周郎赤壁”以及“小乔初嫁了”。 诗人通过联想,思古抚今,既有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也有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叹之语。 诗人的“故国神游”就是一个层层深入联想的过程。将抽象的心理路程,物化为生动形象的,感人至深的可视画卷,从而感染着我们。

(四).设身处地地想

就是写某人某物就站在某人某物的立场上着想,或者把自己就想象成某人某物。

例如元好问《客意》:

雪屋青灯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诗人在回乡途中的一个夜晚,孤独地躺在床上,眼中清楚地呈现出回家的道路,心里思念着家中的儿女,可是他不直说自己在思念儿女,而是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的儿女在如何想念他。诗的后两句是说,儿女一定在盼望他,计算着他的归期,十月初旬能不能到家?这样来表现自己思亲之情显得婉转而深切。

杜甫的《月夜》也用的这种手法。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他不是直接叙述自己在月夜是如何怀念自己的妻子儿女,而是反过来设想自己的妻子如何在月光下想念自己。

某些借物自喻的隐喻诗:

像曹植的《吁嗟篇》,把自己想象成随风飘泊的“转蓬”;陆游的《老马行》把自己想象成为为国效劳的老马;李纲的《病牛》,把自己想象成为众生出力的病牛。

这些是以物喻人的隐喻,也是设身处地的想象,是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才产生出来的。

三.如何培养自己的艺术想象力

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四条途径: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这段话的意思是:积累知识以储备自身的资产;明辨事理以丰富自己的才识;体验生活以提高观察的能力;顺应情感以演绎美妙的文辞。

简而言之,要想练就艺术想象的本领,离不开在:积蓄渊博的知识;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熟练运用语言。这四个方面的努力。

诗歌创作离不开艺术想象。学习前人的诗学理论,借鉴古人诗歌创作的经验,深入社会生活,进行不断的诗歌创作探索,是获得艺术想象能力的必经之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