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大家好,贵州现代文化成就「后菜鸟的灿烂时代在线观看带字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创 凝固的灿烂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1-11-12 19:37
/阅贵·阅多彩/
每一件历史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都是见证历史的实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文物,其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可使我们如同看到古代先民生活的种种画面。
今天为大家推介的《凝固的灿烂——贵州古代美术文物阐释》一书就是通过现知的精美文物来展示贵州地域内的古代美术成就。书中介绍的各种文物均是属于我们贵州人身边的“国家宝藏”,它们可以引导我们走进博物馆,去感受每一件精巧的艺术作品。
编辑推介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 #文化 #美术 #地方文化 #美 #好书分享 #书籍推荐 #读书 #好书推荐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凝固的灿烂——贵州古代美术文物阐释》/ 带你走进古代贵州的美术王国,了解属于贵州的“国家宝藏”
《凝固的灿烂》绪言
(节选)
文/朱良津
总观贵州的古代美术文物,出自考古发掘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们主要是那些属于雕塑和工艺美术品的文物。对这两类古代美术品的研究,前景无疑是乐观的,因为出土文物会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懈进行而日渐增多,会让我们因为不断的新发现,不断产生新的了解,从而对古代贵州的美术有愈加深入的认知。
从现知的美术文物看,时间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就为我们了解贵州的美术活动,提供了一个久远的起点。
比之各个时代的考古发现,汉代墓葬、遗址中的出土文物是比较丰富的,那些作为冥器随葬的物件,从美术的角度看,大多是雕塑品,质地上有青铜的和陶质的,还有用于装饰墓葬的石雕及砖雕。还有的是汉代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在实用的功能之外,有着极为精心巧妙的美观设计,所以是工艺美术品。它们当中铜质的、陶质的仍占大多数,还有少量的漆器,以及金银用具。
除了汉墓出土的文物以外,贵州考古工作者的发现集中在宋、明两代的墓葬中,在其他时代的坟冢、遗迹中的出现量少,或者至今未见。盘点宋明墓中的精美文物,其中尤其值得提到的亮点是那些为饰墓而凿的石刻,除此以外,可圈可点的还有那些金银工艺品和赋彩的陶塑。
在叙述我省的美术遗产时,有一些在很多省区已经消失了的,或者原本就局限在少数地域,这类比较特殊的美术创作不可忽视。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一直流传的礼乐重器——铜鼓,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流行于两广及云、贵、川等地,还传至东南亚地区,在古代用于战争、宴会、乐舞。铜鼓被视为一种工艺美术品,主要因其通体遍饰的纹样。学术界确定的铜鼓有8种类型,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迄今在贵州发现了其中的几种类型:石寨山型、遵义型、麻江型,从时间上看早起汉代,晚至明清。
铜鼓以外,还有傩面具和蜡染这两项工艺品。
傩面具是与傩文化相伴相生的木漆工艺品,其制作过程包括设计、雕琢和漆饰。傩文化活动在很多地区已经消失,但在今天的贵州仍有不少地区延续。傩面具作为一种木质的制品,易于消亡,从存世的实物中,很难找到历史悠久的东西,所以我们很难了解它的早期状态。现在贵州的傩面具,大致分三类:黔东、黔东北地区的傩堂戏面具;黔西北的撮泰吉面具;黔中的地戏面具。它们在贵州出现的时间有先后,风格创意各有不同,制作技巧亦各有独到之处,造型丰富、面貌迭出、蔚为大观。
蜡染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印染法。 在贵州,考古学者发现了早至宋代的实物。至今贵州蜡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区有着不同的工艺特征,兴盛不衰,蜚声中外。
铜鼓、傩面具、蜡染是贵州文化里自古及今的艺术创作。
在贵州,那些置于自然山野中,经年累月,栉风沐雨的地面美术文物,主要是指散布在各地的岩面、石窟造像、建筑雕饰。从时间上看,除岩画产生年代存在考证问题外,其他的文物均是明代以来的产物。
岩画是古人以山岩为载体进行的绘画创作,用涂抹或者磨刻的方式来表现题材,反映出了他们的生活及期望。岩画遍及世界,在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印度、中国出现得较为密集。中国岩画呈南北两大体系,方式上南方采用涂绘手法,北方运用凿刻技艺。迄今,在贵州境内已发现了20余处,从周边省域的情况看,贵州岩画并非孤立地存在,与之毗邻的云南、四川、广西三省区均有为数可观的岩画。这几省(区)的岩画,无论从内容,抑或技法及色彩等方面看,都呈现出趋同性,向外部世界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西南岩画体系。对贵州岩画的审视及研究无疑应在西南岩画这个整体之中进行。
石窟造像作为我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历经了较长的发展并在各地均有凿造。在黔贵,主要集中在北部,有几处窟中的石雕像个体数量少,规模皆不大。贵州石窟造像,从制作的年代看,处于我国封建时代石窟雕凿发展的末期,题材上并非像那些规模宏大声名显著的石窟,循守纯粹的佛教内容,而是掺入了一方民情、民俗的内容,所做的题材组合,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在贵州各地,附在各种建筑物上的雕饰,如塔、桥、牌坊、房屋上的石雕、木雕、墓葬中的石雕、牌坊的砖雕,不乏一些或雕琢技艺精湛,或题材罕见独特的作品。它们的制作者在保留传统建筑装饰的普遍内容之外,还揉入了一些民俗的成分及鲜见的内容。
在贵州的传世美术文物中,毋庸置疑,卷轴绘画是最为重要的方面,留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创作。时代更早的黔籍人物的翰墨丹青,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不仅如此,历史文献的载述也是空白的。明代之前,黔贵大地到底出现过哪些丹青妙手,创作过哪些传神之迹,无从知晓,所以我们对于古代贵州卷轴书画艺术的了解,仅局限于明代以来的这几百年间的作品。在古代美术品大家庭中,书画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很特殊,对于观赏者而言,从中能知晓多方面的信息,如能够看到画的题材内容,作者的创作水平,风格取向;还有卷轴画特有的创作方式,画完成后,要在画上题款,或作文,或赋诗,落名,钤印,这样就能够让观赏者知晓作者的名字,并能通过他们留在作品上的款文,看到他们的书法水准,他们的文学水准,以及他们的创作动机,个人观念等等;有的还会让人们了解到作者所处时代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明代以来,不仅有卷轴画作流传下来,而且有关的记载也散见各种文献之中,让我们对于明清时期贵州书画艺术的了解,能够通过传世的画作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相互弥补,相得益彰,从中梳理出各个时期的画家及绘画艺术方面的状况,能够看到明清贵州绘画发展的大致过程,写出一部简略的明清贵州绘画史。对其中过程的认知,距离今天越近,越为丰富,越为详尽。在这段贵州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颇有成就的人物,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有在外学习游历的经历,在艺术上吸收了各种风格,对于拓展当时贵州书坛画苑的眼界,对于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贵州书画艺术的对外传扬也有着积极意义。明清两代,贵州书画家在全国范围产生较大影响的不乏其人。他们当中一些人的作品在贵州没有留存,但在其他省份的文物保存机构中有珍藏。在这几百年的绘画发展过程中,除了各个时期本土画家的成就所促成的绘画艺术延续推进的状态以外,由于封建王朝政治统治力度较之以往加强,贵州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那些以各种缘由来到贵州的声名远播的外来书画家,对贵州本土书画艺术整体创作水平的提升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在今天的贵州,都有他们的作品流传下来。特别是以黔贵山川为题材创作的丹青妙迹,已然成为贵州人弥足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朱良津,四川人,1964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现为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贵州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长期从事书画创作及美术文物的整理与研究,多次参加省内外书画展并获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有个人作品集,并有专著《古黔墨前——贵州书法文物阐释》,获贵州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内容简介
《凝固的灿烂——贵州古代美术文物阐释》一书图文并茂,通过贵州现存的精美文物来阐释古代贵州的美术成就,并以此向世人展示贵州古代的灿烂文化。
全书共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三章,文字约二十万,图片约二百张。书中按章叙述,把与贵州相关的,迄今所知的早至石器时代,晚至明清时期的各类美术文物作了全面地铺叙,采取随文配图的方式,以阐释它们的历史、艺术价值,以及与其他地区同类作品的异同,呈现出贵州这片地域内的古代美术文化特色,让读者充分了解古代贵州的美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