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中韩电影差异「中韩物价对比」

时间:2022-12-12 13:41:19 来源:手机和讯网

大家好,中韩电影差异「中韩物价对比」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报见习记者 邓爱琳报道

一部《釜山行》,一部《隧道》,韩国电影再次引来观众和影评人的广泛热议。不少人开始追问“中国为什么就拍不出这样的好电影呢?”

反观国产电影,虽曾有《霸王别姬》、《活着》、《红高粱》等优秀影片支持起电影人在国际奖项上的一席之地,但近年来活跃在观众眼中的更多的却是《小时代》、《澳门风云》、《封神传奇》这样一些大制作、大投入却毫无“营养”的电影。

一时间,唱衰国产电影的论调层出不穷。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国产电影仿佛是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一方面票房增长强劲而迅猛,商业电影这条“腿”显得特别粗壮;另一方面却是艺术电影屡屡票房失利,发展状况令人担忧。这种不健康的“身体状况”何时能够赶上隔壁韩国电影迅猛发展的势头,确实令人担忧。

为什么韩国电影发展得如此迅速?国产电影与其的差距又在哪里?

韩国电影实力圈粉

当年,《我的野蛮女友》横空出世,在全国刮起一阵“野蛮女友”的风潮,再有《辩护人》、《恐怖直播》、《熔炉》等商业性、艺术性和话题性兼备的作品接连而出,《黄海》、《追击者》、《杀人回忆》等一系列风格出众的佳片也长期霸占推荐榜单前列。

不得不承认,无论从质量上还是票房上来讲,韩国电影已然崛起。

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韩国人看本国电影的次数为1.1292亿,占票房比52%,超过了看外国电影的1.435亿人次、48%的票房占比。这也是韩国本土电影的观影人次连续5年超过外国电影。而韩国人口总数才5000多万。

当然,韩国电影的繁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多年来技术经验的积累、政策制度的支持、以及电影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就艺术片而言,韩国艺术片的拍摄已经有10多年的积淀,不管是相关的导演人才,还是拍摄经验,相比国内,都具有更为深厚的基础。”易观电影分析师黄国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1998年,韩国电影审查制度转为分级制度,并于1999年成立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这直接促成了韩国电影20世纪末的第二次快速发展。

韩国电影分级制度分为5档,所有人都有适合观看的电影。

由于分级制度的出台,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既有利于激发电影导演的创造力,也有利于电影市场的多元化。这使得《杀人回忆》、《哭声》、《下女》等一些涉及敏感题材的作品得以拥有充分的创作空间。

除此之外,韩国导演大多毕业于顶尖的电影院校,或者是用师徒帮带的方式,从给导演当助理、在片场打杂开始做起。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片场实践经验的打磨,让导演在从事电影创作时具备更为扎实的基础。

自媒体人i黑马认为:近乎苛刻的条件,使得韩国导演从始至终保持着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好的作品对他们来说不只是荣誉,还是能继续拍第二部、第三部的前提。因为一旦拍砸了,就很难再找到投资人,一部作品往往会磨上几年。

诚然,优秀的电影人是保障电影质量的一大基础。好的导演固然重要,优秀的演员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必不可少。单从《釜山行》和《隧道》两部片来看,《釜山行》的形象动作设计十分出彩,摄影剪辑水准也不输好莱坞大片,河正宇的优秀演出无疑是《隧道》一片的演技保障。

加之韩国观众对本土电影的支持、与国际上的合作创作、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等因素,韩国电影逐渐从对好莱坞电影的模仿中毕业,形成一条符合本土特色、艺术和商业并重的电影道路。

国产电影短板待解

虽然国产电影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动辄过亿的票房远超韩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奖项上也屡屡斩获头角,可是奇怪的是,国际电影节获奖佳片往往“看不到”或少人问津,而长期霸占院线宣传栏的大片却往往票房与吐槽齐飞,形成一种越骂越卖,越烂越看的怪圈。

在近几年出品的国产电影中,最为人诟病的几大缺陷便是:演员演技拙劣;个别跨界操刀的导演专业性不够;剧情薄弱;敏感题材或鬼怪题材不敢拍、拍不好;技术不过硬、特效五毛等方面。

从张艺谋《英雄》一片开启国产大片新纪元之后,大明星、大投资、大制作的商业电影便一直霸占着电影市场的主流。这样高投入的电影自然要求更高的票房回报,因此,电影创作越来越向商业性倾斜。

制片方往往用观众喜欢的演员、拥有广泛知名度的IP、以及观众喜闻乐见的“大场面”将观众钱包里的人民币变作电影的高额票房,而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剧情、表演、内涵等却被挤到无足轻重的角落。

结果便是,一众“小花”、“鲜肉”轮番占据观众视线,面瘫、表情包也随之屡屡登上话题榜;《封神传奇》与《封神榜》除了在角色名字上一样,故事内容几乎全部脱离原有故事情节;用资金砸出来的大场面为特效而特效,缺少厚实的剧情基础作为支撑。最后沦为吐槽的段子活跃在微博朋友圈上。

值得注意的是,一幅“龙标”审核,决定了电影能否上线的命运。一些思想内容深刻的作品由于触碰敏感题材或其他原因没有通过审核,无缘与观众见面。

电影制作方为了能让电影顺利过审,先是在创作思想上进行自我阉割,再是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牵强附会,比如鬼片中不能出现鬼、建国后不能成精,电影制作者便用科学解释、篡改剧情的方式来完成编排,消弱了电影原有的感染力。即使导演完成了一部不错的作品,也可能在审核时被减来减去,最后的成片变成一部逻辑混乱的“四不像”。

即使如此,中国电影市场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观众的观影热情也是只增不减。

黄国锋告诉记者,“很多年前是影视公司主动去找投资。现在是投资主动来找影视公司,已经完全颠倒过来。所以中国市场只要有个好剧本,完全不愁投资,导演在拍摄时就不会像韩国导演那样重视。”并且,电影市场不仅靠作品质量来支撑,也跟观众的欣赏水平有很大关系,“国内的观众观影主要以娱乐和消遣为主,以思想和艺术见长的艺术品很难得到欣赏。”

因此,商业片蓬勃发展,艺术片票房萎靡便成为国产电影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中韩差距

《釜山行》、《隧道》一出,不少公众号打出“我们被韩国电影甩开十年”的标题,那么国产电影与韩国电影的差距真的有那么远吗?

黄国锋认为,韩国电影的分级制度给了电影创作者更为宽松的创作环境,《熔炉》、《杀人回忆》、《实尾岛》等影片凭借其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对真实案件的记录还原、以及政治当局的揭露讽刺,赢来观众和影评人的交口称赞。然而中国电影则在这些题材上显得畏首畏尾,或者即使拍出来也难以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限制了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韩国电影之前主攻日本市场,现在也在推出一些中韩合作的电影,韩国电影在走出海外这方面比中国超前不少。”黄国锋说道,“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版权只有20多亿,本土市场却有几百亿的规模,可以说,中国电影还没有走出去。这也是和韩国电影的一个差距。”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习惯和艺术品位也都还有待培养。

其实就目前而言,国产电影并非没有优秀佳片,但独立小众的艺术片往往缺少观众和票房的支持。例如,《亲爱的》、《聂隐娘》、《心迷宫》等电影无论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映、还是在艺术创作的成熟、或是口碑的强劲,都不输韩国电影,但是票房收入却颇为惨淡。《百鸟朝凤》出品人方励跪求排片一事轰动一时,《路边野餐》自觉难以获得市场认可,从一开始便说明只上映十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现今,伴随着网络电影、网络直播等行业的不断崛起,互联网对传统院线电影的观众分流也是愈发明显,中国电影要想留住观众,还需要在内容上融合创新元素,以差异化路线赢取观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