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达芬奇为了画蒙娜丽莎解剖「达芬奇 蒙娜丽莎的微笑」

时间:2022-12-12 19:17:19 来源:读书悟道

大家好,达芬奇为了画蒙娜丽莎解剖「达芬奇 蒙娜丽莎的微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卢浮宫所有的藏品中,《蒙娜丽莎》一直是最受娇惯的,每年它都要接受全面的“体检”,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挽回它被岁月渗透的容颜。我们不得不无奈地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包括蒙娜丽莎的微笑。


在她的微笑还没有“消失”前,我们该如何去欣赏这幅画?千万不要陷入这画上的人是谁的争论中,一幅画背后的玄机,对于欣赏这幅画并不重要,本文重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真正的艺术价值。

神秘的微笑

这幅肖像画应该是达·芬奇最喜爱的作品了,从1503年开始绘制这幅画,到他1518年去世,这幅画一直呆在他身边,给人的感觉似乎仍未完成。


据说,达·芬奇初见蒙娜丽莎时,并不觉得她有多美,但是她的微笑使她的脸上似乎永远散发着不同寻常的光芒,还有那一双温润如玉的手,几乎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


在画家的眼中,美与造型总是结合在一起。达·芬奇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并没有采用以往画肖像时的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而是以四分之一侧身,人物截至到手部,透视点略微上升,呈现出金字塔形,使人物显得更加端庄又稳重。

如何表现画家眼中的美,如何将这个“微笑”从“描述性”转化为“表现性”,即从简单地刻画“微笑”进入表现内容活动的创造之中,从而将这个“微笑”演绎得与众不同。达·芬奇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画法,即明暗法。这种方法让我们感觉到这幅画像笼罩在一种朦胧的光影之中一样。


明暗法,顾名思义,就是将画中景物的暗部统一放置在阴影当中,明暗交界线呈柔和的过渡,从而造就画面集中而浑然的效果。在这幅作品中,明暗柔和的过渡出现在人物与背景之中,出现在人物一层层的衣褶之上,出现在她那两只举世无双的手上,还有那个神秘的微笑上。

在蒙娜丽莎的脸上 ,微暗的阴影若隐若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她神秘的笑容就是通过这两个部位来表现的。在这些部位没有明显的线条轮廓,没有明确的界线感,使她的表情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随着观众的心情而变化,将这一表情达到了神奇的效果。


如果你只盯着她的嘴角区域看,那个神秘的微笑会奇妙地消失,这是因为直接的视觉解读不出阴影。这就需要结合人物的眼睛区域,当你专注地看着她的眼睛时,观者眼部周边的视觉便落在了她的嘴角区域,而周边视觉解读不了细节,但很擅长解读阴影,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

简单理解,如果我们专注地凝视一件物体,时间越长,周边视觉的作用就越弱。比如,当我们长时间地注视着印满文字的报纸上的某个字时,其他的字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与人类视觉的构造系统有着密切关系。科学家指出,人的视觉可分为小窝视觉与周边视觉两类,小窝视觉也称直接视觉,适宜辨别影像与色彩信息的细节,而不擅长辨识阴影,而我们的周边视觉则有辨识阴影的功能。

再看这幅画中的风景,山峦叠起,碧水悠悠,如梦似幻。色彩的呈现如烟雾一般,远景沐浴在淡蓝色的空气中,而近处山景则呈现的是淡绿色。达·芬奇采用的是写实的颜色,是非常接近自然界的天然色。他通过研究大气与色彩的关系,发现了这种现象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的。


这就是他在这幅画中所运用的“空气透视”法,柔和的光线,自然的过渡色彩,使人物的逆光轮廓,和谐地融合在明亮的风景中,有一种圣母般的神圣感。人物与背景之间,那种似真似幻的感觉,也将人物置于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明暗法增加了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性,但这只是这由幅传神的原因之一。更加传神的地方,则在于达·芬奇对解剖学的突出成就上。

解剖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我们知道,达·芬奇并不只是擅长绘画,在绘画以外,在雕塑、建筑艺术、数学、机械工程学、军事科学、医学、解剖学、地理学、水利学、植物学、地质学、空气动力学以及光学等许多学科领域都有所建树。


从14世纪以来,佛罗伦萨新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整个社会对科学相当重视,身处其中的艺术家们也深受影响。到了15世纪,建筑大师布鲁乃列斯基发明了对新艺术影响最深的科技法--透视画法。

佛罗伦萨大教堂圆顶

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建筑家、雕刻家还是画家,大多出身于金银工艺行业,布鲁乃列斯基也是这个行业的学徒。他的手艺精湛,学识丰富,对几何学、数学和一些古典学识都有研究,他曾多次到罗马考察,加深了对力学、化学、解剖、透视和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


这些科学都对他的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他设计建造完成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圆顶,可谓经典之作。因此,由他推动并发明透视画法,看上去似乎顺理成章。布鲁乃列斯基将这套简明易懂而又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法,传授给了多纳泰罗和马萨乔两位大师。达·芬奇的另一经典之作《最后的晚餐》便运用了这一画法。《最后的晚餐》:谁是告密者?一个动作揭示,深扒达芬奇画中密码

最后的晚餐

与透视画法并行的另一项重大科技,就是对解剖学的研究。新艺术的解剖研究最先从动物开始,如牛、马、羊等,因为当时教会严禁艺术家对尸体解剖研究。到了15世纪之后,随着人体解剖宗教禁令的破除,艺术家们开始了对人体结构的研究。


通过对人体解剖的研究,艺术家们把研究成果运用到了雕刻和绘画上。比如《圣乔治像》和《大卫像》就是多纳泰罗在表现人体结构上的杰作,他曾经为了制造《加塔梅拉达骑马像》,对马的尸体进行了多次解剖,使雕像的坐骑形神兼备,空前精确生动。

加塔梅拉达骑马像

15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运用解剖学的技法,与透视画法一样,同样成为新艺术的重要基础。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也是解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作为学生的达·芬奇同样执着于此项科学。据说,他一生对人体解剖的次数高达35次之多,米开朗基罗也有数十次,这两位在人体表现上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功。


但是,绕这么多弯子,透视画法也好,人体解剖也罢,最后还得回归到艺术表现上。《蒙娜丽莎》就体现了达·芬奇对人体的透彻了解。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正确、全面地描述人体骨骼和摹画了人体全部肌肉组织的画家。

画像中的蒙娜丽莎,似笑非笑的表情,达·芬奇仅在女性嘴鼻眉目之间巧做安排,便使她的微笑散发出意蕴无穷的魅力。《蒙娜丽莎》的成功传世,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达·芬奇把科学解剖与艺术加工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达·芬奇是一位崇尚古典艺术的人文主义者,在自然的前提下,努力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画中准确地再现了自然性、科学性和理想性,这也是他创作的最高宗旨,并构成了他的艺术基础。本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身为绘画大师达·芬奇并不高产,大概是因为他对每一幅画的要求太高。


微笑,作为这幅画的重要特征,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美的典型,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之美。

达芬奇

阅读更多: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指挥水手病患军官,伸出右脚见证生活重担

莫奈《日出·印象》,光与色的瞬间真实,600年后几分钟的杰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