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奥梅克雕像「奥尔梅克石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它位于墨西哥湾海岸。 约建于公元前 1200 年。也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忠实见证者。
1.漫谈奥尔梅克文化中美洲神秘莫测的奥尔梅克文化兴盛于约公元前800~600年,也称为拉本塔文化,主要分布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奥尔梅克文化中最大的成就体现在石雕像和石刻艺术上。他们的这类作品水平很高,一般体积都很大,构思奇特,比例也相当匀称。
关于奥尔梅克石像的发现过程还得上溯到19世纪。1862年,荷西·梅尔加前往一处制糖庄园参观,该庄园坐落于墨西哥南部特雷斯萨波特斯地区的图斯特拉山。他在庄园内,看到一尊当地工人几年前所发现的玄武岩雕刻人头。梅尔加受过教育,对旧世界古代文明,以及他自己祖国的文明都深感兴趣。他立刻察觉那件雕刻是一件极为稀有的物品,即现在所知的特雷斯萨波特斯巨头石像1号。
继这一座雕像在特雷斯萨波特斯地区附近被发现后又发现了另外的16座。它们大多出现在较大的海湾沿岸地区,或者靠近这些地区的地方—明确地说,就是拉本塔地区(四座)、圣洛伦索(十座)、特雷斯萨波特斯(两座)。后来陆续发现的奥尔梅克巨建筑大约有300座。到目前为止,最显著的一类是巨大的独立式人头雕像。它们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类作品。通过研究这些雕像,人们逐渐认识到古代中美洲最杰出的雕刻家称号应当属于奥尔梅克人。
奥尔梅克独特的文化约在公元前繁荣了整个墨西哥湾海岸。奥尔梅克人建立了规模空前的土房和石头建筑。奥尔梅克石匠技艺高超,作品丰富,有无数的雕刻作品。小的有玉石雕像,大的有玄武岩头像、石柱和御座。奥尔梅克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即使最小的雕刻也能给人以异常坚固结实的感觉。在当时中美洲地区,奥尔梅克的小石头和陶瓷雕刻品随处可见。在其他地区,人们也在仿制奥尔梅克的作品。这些雕刻作品的普遍性,及其所带有的各种象征意义,是第一个泛中美洲文化形成的一个显著标记。
2.巨石头像的修建与搬运考古学家对圣洛伦索区的巨像建造及搬运过程进行了研究。奥尔梅克人没有带轮车辆、拖车牲畜和滑车设备,全靠人力搬运东西。石像的材料采自离圣洛伦索60千米的塞罗辛特佩克,甚至采自更远的约100千米的拉芬塔。在塞罗辛特佩克,人们找到了很多的石头像。这些石头极有可能先是被拖到附近的河边,然后用筏子往下游运送,或沿河拖运,以缩短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例如,水路运输,会把它们带到离圣洛伦索山顶2500米远的一个地方。在那里,它们被沿着一条临时修好的道路,拖上前往南部山脊的斜坡,最后到达离地面垂直距离超过50米的圣洛伦索山的顶部。
考古学家曾做过用25~50人移动奥尔梅克巨石的试验,但长途的搬运则需要几百人的劳动。在最潮湿的季节,当河水的水平面较高,而且地面得到自然润滑的时候,搬运石头最有可能。现在还不清楚,到底这些石头是雕刻完成后才运送的,还是不加工就直接运送的。但水运中丢失石头的危险,性较高,用后面一种方法运送的可能性较大。奥尔梅克的小型石雕上描绘有这样一幅图:看起来没有经过精加工的方石上,紧紧绑着几圈绳索,几个人坐在石头上晒太阳。这幅图可能表明了运送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
在所有的工序中,最费时费力的是雕刻玄武岩石。奥尔梅克人没有金属工具,也缺乏用于雕刻比玄武岩石更硬的石制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工作是通过敲击和打磨完成的。奥尔梅克人把巨石重新加工之后,再制作较小的石头工具,如那些用于准备食物的磨石。一些重新加工过的御座石就被雕成巨石头像。御座石实际上是奥尔梅克最大最早的石头建筑,比许多石头像要早得多。御座石中最大的一块,被称为圣洛伦索第14号巨石,高1.8米,长3.98米,宽1.52米,经过切割之后,很容易雕成一个石头像。
3.巨石头像的象征意义每一尊雕像都遵循统一的套路:一个年近中年的男性,一张丰满且令人生畏的脸,一个宽又平的鼻子,丰满的嘴唇,似乎紧蹙的双眼带有内眦的皱纹。每一座头像,都紧紧戴着一顶盔甲似的帽子,帽带系在下巴上。其中几顶还有耳塞,这是古代中美洲地位显赫的标志。也有人认为,这是古代一种神圣的球赛的安全帽,在这种球赛中,失败的一方会被砍下头颅,这个头像可能与这种竞赛的祭祀有关,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似乎全部雕像都没有上漆。虽然它们大体上风格相近,但在整体形状和具体的面部特征上,尤其是在头饰的细节上,都迥然不同。虽然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石料的不同特点、各地肖像的不同风格和特定工匠的不同技艺,但许多考古学家确信,这些头像实际上都是肖像雕刻。
从前面看头像,都呈典型的圆形。但是实际上,它们从前面到后面大体是平的,而且后面部分通常没有完成。大部分巨石头像高度从约1.47米到2.85米,最高的达3.4米。大部分巨石头像,重达8~13吨,但最重的几乎有50吨。这些头像现在被陈列在奥尔梅克中心。
许多奥尔梅克石像上刻有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但还未被破译。不过,通过这些雕像表现的内容、背景,以及后来有着更为详尽历史记录的中美洲人的传说,可以判断它们的用途及其意义。一位石像发掘者马修·斯特林认为,这些巨大的石头头像,是一些显赫人物的肖像。另一种推断是,它们代表了勇士或球手。不过,多数人认为,它们是首领或统治者的雕像。每座头像帽子上独特的装饰,包括兽皮、缨、羽毛、爪子、绳子和镜子,都可以表明这座头像是一个统治者,或者是某个王室的成员。在后来发现的中美洲的一个部落统治者的雕像十分引人注目,名为“不朽的玛雅”。它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奥尔梅克时期。这一发现为奥尔梅克石头像是首领或统治者雕像的说法增加了有力的证据。
拉本塔的一些奥尔梅克建筑被发现时,似乎还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没有被移动过:巨石头像、御座石和石柱,都建于拉本塔的宗教性建筑区内,或者皇宫内,或者附近的公共区域内。其他的显然被移动过,可能是因为被重新利用过,或者是因为腐蚀,或者是因滑动而移位。奥尔梅克人似乎有意把这些雕像群按一定的位置摆放成一定的场景,以纪念或重现一些历史事件或神话传说。大部分巨石头像属于这些场景的一部分。这些或许是代表首领或皇帝的雕像,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许多考古学家和碑铭研究家认为,奥尔梅克雕像建筑可能是另外一种文化传统的代表物。这种文化传统综合并传达了萨满教的主题。巨石头像代表生灵万物活力的源泉。
4.奥尔梅克人种之争和其他中美洲人一样,奥尔梅克人也把身体的各部分看作是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头像的细节和润饰上,而头部可能象征了中心,被认为是天空或神灵的领域。石像的发现者梅尔加曾发表了两篇文章,推测巨头雕像的代表意义,以及其雕刻对象属于何种民族。当时,学术圈正盛行文化传播论,学者多认为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土著绝不具有足够的智慧或能力,创作出像奥尔梅克头像这类大型而出色的艺术作品。受此影响,梅尔加便假定巨头像的设计雕刻者必定为旧世界移民,而雕刻对象应为非洲人,尤以埃塞俄比亚人最为可能。
其后巨头雕像逐渐被人淡忘,直至1939年考古学家史特林开始研究奥梅克文化,才将该巨头像的有关资料予以重新整理。史特林特雷在斯萨波特斯、拉本塔、圣洛伦索等各地所做的研究,使奥尔梅克文化在学术界声名大噪,而其文章也多刊登于读者众多的各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范瑟提马1976年出版的《早在哥伦布之前》一书中主张“黑种”说。非洲人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便曾多次航行抵达美洲,因而创立或至少强烈影响了中、南美洲的早期文明。以此推之,奥尔梅克文明很可能是非洲人所创。此类主张虽不为专业学者所接受,却成了北美州地区当代非洲中心运动的基本论点。根据范瑟提马的说法,非洲中心修正主义历史学者声称:“全世界所有的早期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布达米亚、印度、中国、欧洲,以及美洲文明,多是由黑色人种所创,或至少受其文化启发而成。”范瑟提马与其他作者所援引的证据主要有五项:旧世界各地不同期的书写文字;奥尔梅克巨型石雕头像所显示的“黑种人”特征;奥尔梅克土墩与埃及和努比亚的石制金字塔,具有多种考古学奥尔梅克人的祭坛奥尔梅克神话中的美洲虎奥尔梅克人留下的玄武岩巨石列柱。的雷同之处;原生于某半球的植物,却出现于另一半球;美洲亦出现木乃伊制作之习俗。
另一位学者哈斯里维拉与他的同事,最近也曾针对这项议题作了完整的讨论。哈斯里维拉与同事仔细审视每项证据,并予以一一驳斥。哈斯里维等人认为由于奥尔梅克文化在中美洲文明发展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非洲中心主义论者会有奥尔梅克人属于非洲人的想法并不奇怪。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们所极力主张的论点,却反面巩固了另一项错误的种族论点,亦即将美洲原住民贬为次等民族,不可能发展出与古代旧世界民族同等伟大的文化成就。抛开这些争论,不管奥尔梅克人的巨石头像属于哪个人种,具有什么确切的用途或含义,它们无疑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巨石雕刻之一。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