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展现茶文化的宋韵之美有哪些「大船的鸟展现了什么的美」

时间:2022-12-13 16:37:05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展现茶文化的宋韵之美有哪些「大船的鸟展现了什么的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韩喆明在茶汤上作画

临摹《潇湘八景图》(局部)(受访者供图)

南宋《潇湘八景图》(局部)(受访者供图)

刚刚结束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决赛舞台上,民间出题人韩喆明以点茶方式出题,在茶汤上作画,风雅而别致,引得不少观众赞叹。镜头里,只见他以长柄茶勺作笔,以茶膏为墨,或轻点、或勾勒、或晕染,瞬息间一幅水墨丹青便出现在茶汤上。画面中,远山、轻舟、渔翁栩栩如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油然而生。

韩喆明是宋代茶文化研究者,擅长茶汤作画技艺。6年间,他在茶汤上勾勒了200多幅画作。许多人通过他的作品开始对宋代茶文化产生兴趣,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究宋代美学、乃至中华文化的精神意趣。

与常见的冲泡法相比,现代人对于点茶并不熟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古法饮茶的一种,点茶理念诞生于中晚唐至五代,在宋代达到顶峰,至明代贡茶“废团改散”后逐渐式微,被冲泡法取代。

40岁的韩喆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曾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受家学影响,韩喆明自幼就深爱中华传统文化,也喜欢收藏宋代瓷器,其中有不少是茶具。为何宋代的茶具与今天的茶具差别很大?宋人为何要烧造这样的器物?他们又是怎样使用的呢?种种好奇引领他走进点茶文化的世界。

为了弄清宋代点茶的模样,韩喆明阅读了大量宋代茶书,如《大观茶论》《茶录》《东溪试茶录》《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等。但是单纯的文字记载内容有限,解读也存在争议。于是,从《撵茶图》《文会图》《五百罗汉图》等宋人绘画作品,到宋元辽金时期的墓室壁画,再到出土的宋代茶具实物……这些直观的图像和实物资料也成了韩喆明研究的参考依据。

但韩喆明并不是“复刻”宋代的点茶技艺,而是把宋代绘画与茶文化结合,展现出独特而雅致的宋韵之美。

宋代绘画在艺术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点茶也在宋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宋人文献中,对于茶汤艺术有“纤巧如画”的形容。“宋画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笔法更是精微细致。茶汤上呈现的画面也应非常接近当时的绘画作品,而非今天人们所理解的抽象图案。”韩喆明说。

韩喆明的作品多以临摹宋画为主。与咖啡拉花等类似形式相比,在茶汤上展现宋画的细腻雅致可谓难上加难。茶汤作画对沫饽要求很高,要够厚、够细、够白,但适合作画的泡沫细腻程度维持时间却很短。作画者须一气呵成,在3至5分钟内成画。韩喆明虽有绘画基础,上手却也并不容易。毛笔在纸上作画是“软碰硬”,茶勺在茶汤泡沫上作画则是“硬碰软”。想要模仿国画的泼墨、线条、点画等技法,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很难。在一次次地探索与尝试后,韩喆明逐渐掌握了技巧,临摹出《苹婆山鸟图》《林和靖图》等多件作品,于茶汤上再现精美的中国古代绘画。

对于自己的作品,韩喆明不愿用已有的“茶百戏”“水丹青”等概念来定义,“从学术角度讲,凭借目前掌握的史料,我并不能保证这是百分百复原宋代的茶品与技法。如果轻易使用古称作为噱头,难免会引起误解与混淆。”韩喆明避开已有称谓,以“茶山水”命名自己所研究和展示的技艺。他认为,自己的“茶山水”既是一种对宋代文化的追慕,更是一种与古人的对话。

在韩喆明眼中,茶汤作画不仅是一门技艺,更体现了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浪漫诗意和对山川天地的思考。“茶本身出于山水之间,我通过在茶汤上作画的方式,又将山水‘还给’了茶。”韩喆明说,在这一来一往之中不断品味体会,是一件颇有趣味和禅意的事。

2019年,韩喆明全身心投入到中国茶文化的推广中。从借力新媒体平台,到参与录制电视节目,再到开设课程和讲座,韩喆明不遗余力。“我所做的事情,就是以一盏茶为大家打开通往宋代文化的一扇门。”韩喆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古老的中国点茶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相结合,让茶文化在不断更迭的时代中寻找到新的平衡点。(本报记者 黄敬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23日 第 07 版)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