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大家好,秦腔历史剧甘棠清风「秦腔调寇剧本」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标题:秦之声韵绕梁三日,《甘棠清风》穿越时空(作者:岐山老师作家侯玲)
我是秦地最不懂秦腔的人。活了四十年,我只记得戏台子底下有好吃好喝。
台上唱的是《三娘教子》,台子底下我吃得欢。蜂蜜粽子擀面皮,炸麻糖热油糕,临末了还要买一角纸包的炒葵花籽。任台子上你演《花亭相会》还是她唱《断桥》,我只计数着还有什么没吃到。吃得唇齿留香时,也不忘瞅瞅台子上,眼窝一抹白的丑角要是唱《拾黄金》,我就没心没肺地笑,等着弯腰髁爬的丑角男扮女唱《看女》。那时,记忆最深,最受我期待的戏也莫过于唱给庙会的祝祷戏《刘海撒金钱》。仙之人兮列如麻,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开场五尊神仙热热闹闹唱罢,刘海撒下半升子糖果硬币,台下观众瞬间炸锅,能被钱币砸头的真是幸福。至于秦腔戏词,到如今,我都说不出两段完整的,惭愧得紧。
上学时,学鲁迅的《社戏》,我就释然了。天下的戏文咿咿呀呀居多,孩子们多是猴儿性,谁耐得住夜色被慢吞吞地唱腔丝丝缕缕地拉长。要不是锣鼓点紧密,灯光闪烁,偶尔有个光彩照人的旦角袅袅娜娜,再有个头戴雉尾手拿兵器的大花脸提神,这戏啊,就收不拢孩子的心。到如今我感慨,这戏曲啊,就是一个地方的老祖母,她的血脉里贯穿了上下五千年的精华。人在孩提时代,错过了戏,成长里就缺少了一丝底蕴,这份惆怅,非是人到中年不能体会。
岐山县剧团请了名演排了新戏,我得了几张戏票,父母极力想带我看戏,我想推脱,这般情形仿佛老莱子彩衣娱亲,我只能满口答应,还托词获茅盾文学奖的《主角》,我看得甚是喜欢,从此爱上了秦腔。说这些时,我就忘了儿时看戏的荒唐。
还好,一切都变了。土场子搭戏台都成往昔,大剧院里气派得很,金碧辉煌。灯光、演奏池,立体的背景设置就看得我咋舌,暗自道:曾以为今日的秦腔就剩落寞,岂不知,被抛在岁月里的人是我。
一阵音乐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念歌谣,这戏就开了场。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这是《诗经·国风·召南》的《甘棠》。闻此声,我如见故人。今日课堂上,我给学生讲《诗经·采薇》,周王室的士兵在保家卫国。这童声忽远忽近,好像儿时看戏的我,又如今日我的学生。这一瞬间,我就与历史对出密码,彼此以最贴心的方式问好时,我已认可秦腔。
一本秦腔新戏《甘棠清风》,我看得顺畅无比。
西岐不幸遭年馑,天干地旱无收成。我沉思,这不就是薇亦刚止,王事靡盬?西岐大地,这三千年里,经受了多少不易。一声岂能杀人树威,纣失江山是血例,召公形象豁然高大,他再唱一句:四代人前仆后继换周室同辉。我已经开始后悔,悔当初台子下我只顾吃喝,怎不肯细细听几句唱腔?清风起,月当空,蝉声齐鸣。召公沉思如何进谏;成王宫里春意暖,佳人盛赞兄长国舅征收钱粮功无比;召公妇人只道,要与那劳苦人洗去风尘。这一轮明月下,几人欢喜几人忧?
父亲偶尔给我点拨几句,我看得入情景,恨不得替召公扛起铜钺,端起凤头玉钺,这些礼器能为召公代言:为成王继周室把心操尽。我时而会意一笑,笑看召公巧言进谏一把钺,身居司寇护国本。他教育成王宽以待人慎刑司,指导成王敬天敬地拜甘棠。这中间是非曲折,寥寥数句戏文唱得清澈明白。直到法不容亲,二十年养得一个烫手山芋,小妹遗孤外甥犯法,召公受煎熬考验。白髯须生,他那悲怆唱腔,那捋髯顿足,那四下寂静的诉说,那一声声直击心底的良心拷问,周围不时掌声四起,这是身同感受的入情入境,三千年的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先祖植树如同治江山,无根之木难参天。听成王自惭唱一句:逆民心遭民怨无地自容。我后悔没有带孩子来感受一句戏文经典。一出秦腔戏文,能唱出来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样的教育如沐春风。
年迈人三千青丝繁双鬓,教儿勤诲儿敬情切意真。刑律不分贵贱,法治不辨亲疏。执法者必先守法,律人者必先正己。这戏词句句精炼,慢慢咀嚼口角余香。我曾迷失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里,沉浸在世界文学的悲剧喜剧里。我何曾想过,脚下的这方土地孕育出锦心绣口的先民,他们留下的才是优美华章。
有人说:三千年后,中国人还读得懂《诗经》,英国人却读不懂莎士比亚。我曾经质疑这样的说法,今日看来,答案就在眼前。秦之声,秦之韵,秦人以秦腔口口相传,就是把优秀文化的灵魂呵护传承。
今日在剧院门口,碰到我的本家老哥哥。来时路上,我的母亲说起一段往事。本家哥哥年轻时在工地干活,带着同乡追看秦腔,他们给岐地演员丁良生唱戏鼓掌,从岐山跟到宝鸡,丁良生唱得红红火火。后来丁良生在省城唱成须生名角,已是国家一级演员,我这堂哥的工地迁到省城,他还是一路追随鼓掌。母亲话音未落,我那本家老哥哥就立在我们面前。我激动的和他握手,兴奋地说:哥哥又来给丁老爹捧场,鼓掌。寒冬的傍晚,他站久了,手冰冷,他笑得眯着眼睛说:我来看戏。那一刻,我在心里认定,季布一诺,尾生抱柱都还有个承诺在先,可我这堂哥,对秦腔,对丁良生这些秦腔演员,他是真爱。堂哥已过花甲,可对秦腔的热爱怕是多少个花甲岁月都比不过的。
我不禁在心底长叹一声:这些年间,我错到底过了什么?
我曾以为戏文就是老掉牙的故事,演戏就是一个热闹的节目。就在今日,我才真正认识了一个秦地风韵尽在秦腔。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一颦一笑一回眸。这是我的学生作文里写出的秦腔风韵。我今天亲眼见,秦腔世界里乾坤大,一鞭在手骑行天下,两旗当车小女子也行千里。
看戏归来的路上,仿佛又回到儿时,夜苍茫人熙攘。我沉浸在剧情里,父亲慢悠悠说起白居易的诗句: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世间事,哪里能当下就有论断,可人的生命不过百年,真相多要后人辩。此刻,我已明白秦腔为何绵延不绝,若不是经得住世间沧桑考验,戏文里能道出来世道轮回流转,谁愿意把自己的生命花费于这般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