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大家好,庄浪图片欣赏「庄浪县特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艺创网】
01.寺洼文化铃首铜短剑
寺洼文化是首次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寺洼山而得名。分布范围东至庆阳合水,南达西汉水以至岷江、白龙山、嘉陵江、西至青海民和、北至宁夏隆德、西吉。有学者认为,寺洼文化与氐羌族有一定的联系,考古界把寺洼文化与辛店文化、卡约文化、沙井文化并列为西北地区的青铜文化。寺洼文化生产的铜器主要有镞、戈、矛、刀、泡等。【艺创艺术品商城】
1958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庄浪县水洛乡川口柳家村普查中清理了一座残墓,因为属渭河流域第一处寺洼文化遗址,《考古》杂志1963年第一期报道后曾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关注,北京大学将其编入考古教材。1983年,当地文物工作者在该遗址清理了一座墓葬,出土有陶器和铜器,其中一件铃首铜短剑,铸造精美、器形独特、保存完好,1996年9月被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艺创网】
短剑青铜质,表面布粉锈,通长24厘米,剑身长12.5厘米,柄长8厘米,剑身扁平,中脊突棱;柄呈折曲绳索状,中有陋档,柄首镂空,内置铜丸,摇之清脆悦耳。格手为扁平斜齿。短剑系一次铸就,比例适当,寒气逼人。
该剑为典型的鄂尔多斯铜剑,鄂尔多斯式铜剑又名“直刃匕首式剑”,是我国北方系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形状别异而独具北方游牧民族特色。资料载:陕西渭河流域的姬周族,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对土地的掠夺性开发利用,迫使他们不得不向西北奔于戎狄之间。他们在吸收整合西北地区各种文化,尤其是寺洼文化的基础上萌发并发展了先周文化。寺洼文化同先周文化及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在相互影响、交流、整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的交互体。虽然各文化同时具有其民族和地方特征,但鄂尔多斯式铜短剑这一共同的文化产物,使西北地区不同的民族构成了一个大的文化整体。此剑即是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攻战、游牧、狩猎和生活的实物例证。【广东汇纵】
02.鸟兽纹青铜戈
戈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在古代战争中能够大范围内挥击,能勾能啄、可推可掠,具有极强的杀伤性,尤为适宜于在战车上进攻时使用。先秦时期戈为军事车战斗争的重要青铜兵器。在汉语言文字中,如战、伐、戮、威、滅(灭)、成等字皆从戈。由防卫性武器干(盾牌)和进攻性武装戈组成的“干戈”一词,成为激烈冲突和战争的代称,如干戈相见,大动干戈,化干戈为玉帛等等,可见戈在古代社会和生活中显示了其地位和重要性。
最早的青铜戈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直内戈,时代相当与夏代。此时已有直内戈和曲内戈两式,一些戈身还铸有纹饰,甚至镶嵌绿松石等,体现了古代兵器的制作工艺和美学观念。
甘肃省庄浪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春秋晚期鸟兽纹青铜戈,1981年出土于该县韩店镇西面塬头。复合青铜铸造,纵14厘米,横16厘米。铜戈前锋尖削,直援、援中微鼓、刃较锋,长胡、有阑、上下出齿、阑有长条三穿,长方形直内,内中有长条形穿。在援与胡部三角处和直内周围用含锡量高的金属材料装饰凤鸟纹和瑞兽纹,双面近乎一致。内周围为变体凤鸟,上下缠绕相依,凤鸟扬冠,环目,勾喙,曲颈。皆用锡装饰。援与胡之间。瑞兽作爬伏状,立耳、昂首、曲肢、卷尾,该纹饰采用剔刻手法在锡底上刻画出瑞兽图形,并作毛皮的细部装饰。另外用阴线顺援、胡边沿勾勒和锥刺出细小圆点以增强纹饰的质感和美感。古代兵器铸造常用调整含锡量的不同来增强兵器的坚韧和抗击性,从而使兵器质柔且坚,不易断裂而尽显其杀伤力。在这样一件精工铸造的兵器上另外制作出优美的象征性图案或民族的图腾,以示其战无不胜、民族昌盛。【艺创商城】
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能在火中再生,该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它与独角兽、龙和龟一起成为中国四种神圣的动物。相传漂亮的凤凰在太阳体内出生,它很少出现,而它的出现则是繁荣与幸福的预兆。瑞兽为中国古代“四灵”之一,可镇宅辟邪。因而古代人将它们铸造在兵器之中,既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信仰,同时又是一种审美情趣和持有者身份与权利的象征。
【艺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