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大家好,科学美和艺术美的融合「如何理解科学美和艺术美融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11月19日至22日,由沪苏浙皖四省市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皖新传媒”)“美丽科学”展区一经亮相受到了参展观众的热切关注和称赞,最终凭借“融合科学与艺术之美”的创新设计荣获组委会颁发的“金灯塔奖”。
扩大跨界融合实践探索科普教育新路径
为进一步扩大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跨界实践,通过科学与艺术融合,引导孩子发现科学之美、认识宇宙万物终极奥秘,皖新传媒旗下的安徽新知数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美丽化学”项目的基础上,正式创建“美丽科学”品牌,希望依托以公司为主体的产学研平台,组建“美丽科学”团队,通过科学可视化新技术,探索科学与艺术交叉融合的新理念、新形式,在科普教育领域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发现科学之美,探索出科普教育的一条创新之路。
“美丽化学”项目将青少年常见的化学公式和定律通过显微摄影等特种技术手段,以“发现化学之美”的视觉形式予以呈现。项目发布后荣获2015年度“VIZZIES国际科学可视化大赛视频专家奖”,获得多国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传播。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打造交叉融合平台
“美丽科学”团队成立后,一方面通过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另一方面购置科研与影像设备打造美丽科学技术平台,持续投入科学可视化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在科学与艺术交叉融合方向,逐渐摸索出超高清特种科学影像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沉浸式媒体交互技术三条科学可视化技术路径。
运用超高清特种科学影像技术,“美丽科学”团队用最高分辨率达到12K的优美影像记录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和热现象,重现因为速度太快或者太慢而让人无法感知的科学现象,创作了系列科学之美原创作品。“美丽化学”的续集“重现化学”项目,在新的技术视野继续探索与展现化学之美,先后获得2017年度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十大网络科普作品”、2019年度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等多项荣誉。“中国两栖动物之美”项目从“发现动物之美”的视角,用精美影像展示美丽却鲜为人知的中国特有两栖动物,强化公众对中国特有动物的感性认知与保护观念,获得2019年度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十大网络科普作品”的荣誉,并在多个主流媒体平台持续转载传播。
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沉浸式媒体交互技术,美丽科学主要致力于实现前沿科技成果可视化传播、科技文化遗产可视化传承,让公众更易理解前沿科技成就、继承优秀的科技文化传统与精神。“天工百炼”项目考据和三维复原我国古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部分科技成果,实现了中国文化审美视角的古代科技遗产传播与传承。此外,“美丽科学”团队持续助力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为重大前沿科研成果设计可视化科普作品,帮助公众理解前沿科学,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作科普动画,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发布的科研成果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制作科普动画等。
坚持国际视野助力优质科学教育
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交叉创新上,美丽科学团队始终坚持国际视野,大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主要作品均同步面向国际新媒体渠道发布,提升国际影响力,并受邀参加了2018年诺贝尔博物馆迪拜展、2019年巴黎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开幕式庆典、2019年意大利科学节、2019年第五届全俄科学节、2020年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历史博物馆特展等多个重要科学文化节活动。
青少年是科普教育的主要对象,抓好青少年科普教育,除科学普及外,以科学教育推进科普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着眼点。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覆盖1—6所有年级,标志着小学科学课成为基础性课程。
以此为契机,美丽科学团队联合教育科学出版社,共同研发和联合出品了“美丽科学教学平台”,将美丽科学优质的科学可视化内容资源带入小学科学课堂,助力师生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让每所学校的学生都能接受优质科学教育。
为了让平台既能可持续运营,又能让师生快速受益,美丽科学一方面大力推广平台进校,另一方面联合基金会及其他公益组织进行公益推广,开展公益讲座进校园、联合基金会捐赠、开拓线上公益科学课等活动。目前平台已在深圳、合肥、武汉等多个城市开始规模化示范应用。
融合科学与艺术之美,创新科学普及新形态,打造科学教育新模式,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任重道远。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品牌美誉度,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的背景下,美丽科学将迸发出更大的动力与活力。
数据来源: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5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