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蔡元培在杭州建立「蔡元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咪佳
1928年春天,杭州孤山南麓,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创建。时任国民政府首任大学院院长(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的蔡元培先生,在开学典礼上解释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在国家处于北伐战乱的这个时间,为什么在杭州西子湖畔这个地方,要设立这样一所艺术院。
93年过去了,中国美术学院秉承1920年代以来的文脉,由孤山脚下生发,到如今2020年代,布局了一所遍布全城的美术学院——
2021年9月12日,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正式揭牌启用。加上目前正在筹建的湘湖校区建设项目,未来,中国美院的南山、象山、良渚、湘湖四大校区,将分布于杭州的中心、西南、东北和东南地带。
近百年间,杭州与中国美术学院生长在同一片土壤之上,作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座城市如何孕育、滋养这所美术学院?这所美术学院,又是如何反哺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驱动力?
溯源
1920年代末,北伐进行中。有人以为在这紧张的时候,不必马上设立艺术院。
当时提议创办国立艺术院的蔡元培先生说,革命主要目的,不纯在打倒军阀,抵御外人的侵略,而在三民主义的积极建设起来。“三民主义,无非为民生而设……但文化与物质生活之改造同时重要。”
文化,是民生幸福的重要部分。
上:1928年,中国第一所国立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师生在杭州孤山罗苑合影下:2018年,中国美院90周年校庆之时,师生在国立艺术院旧址合影
为什么国立艺术院选址在杭州西湖边?
蔡先生考察过远道来西湖最多的人群,多是来“游览和烧香”的。
“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西湖既有自然美,必定要再加上人造美,才能完全满足人的爱美欲望。所以大学院在此地设立艺术院。”
“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的完成人们的生活。”
艺术美的力量能有多大?
蔡先生说,(艺术美的一种含义)优美能使人和蔼,安静,遇事不乱。就像“法国在优美之中养育,故不怕一切,虽强兵临于巴黎近郊,而仍能从容不迫,应付敌人。”
国立艺术院创建时,没有自主的校舍。当时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校长蒋梦麟先生,将第三中山大学名下的杭州罗苑——一座位于平湖秋月西面的滨湖花园,出让作为艺术院的校舍,租金每年象征性地仅收取1元。
后来罗苑的房屋不够分配,蒋先生又向浙江省政府申请,拨借了“罗苑”对面的“照胆台”“三贤祠”以及苏东坡、白居易两公祠堂全部房屋,作为艺术院的教室和宿舍。
蔡先生请来了当时28岁的林风眠先生,担任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
就在此大半年前的1927年7月,这位年轻的留法艺术家刚刚辞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长之职。
林风眠先生在1925年应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回国任此教职,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艺术院校掌门人。意气风发的林先生在北京艺专大行改革,提出“调和东西艺术”,组织发起北京艺术大会,以作品针砭时弊。结果浩大的声势招来军阀政府的压迫,林先生险些丢命。他在精英阶层推行的艺术运动的理想,凄然不得志。
蔡元培再次向林风眠抛出橄榄枝,将这位暂时深陷泥潭的青年又一次推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在风景秀美的西子湖,两位先生共同确立了国立艺术院的办学理念: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推行社会美育。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延续
93年,从孤山校区,到今天南山、象山、良渚校区,中国美院在城市屡迁屡徙,却总伴城市的河山,得湖山春秋之助——
孤山悠远,南山日丽,象山青翠,良渚翩跹,山连山,三山拥一水,学脉知何长?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说,美院的校园建造,具有山水家园的理想。“山水家园,既有观风雨、览江山的自然特色,又有培养人的本土关怀与独立精神的建造特色。她的营造,本身就指向人的心灵塑造,构成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在刚刚过去的毕业季,中国美术学院发动了一次艺术运动:毕业生创作的毕业作品展,覆盖了整座城市的十余处场馆,从西湖沿线到运河之畔再到之江之滨,超过2000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学者的3500余件作品,面向公众,全城绽放。
满城动员,这是一所美术学院与杭州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连结。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在一个伟大的国家,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虚拟的大学。“毕业展以这样一个‘全城开花’的形式呈现出来,它成为一个城市节日。这是一次社会美育行动,以节日的形式回馈给大家。”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
再回到1928年:
这一年春天,蔡元培先生和林风眠先生在西湖边,建立了国立艺术院。
同一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湘湖边,建立了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
两所学校,同是新文化运动之产物,同以为社会育人作为使命。
93年后,中国美术学院即将在湘湖建设一座新校区——是为回应先师们建立两所学校时所并行的一个理想:培育完人。
完人,相应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Universal Man,达芬奇这样的人才。
复兴
快要一个世纪了,中国美院与历史悠远、诗情画意的杭州相得益彰;但时代正在变化,对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的杭州,一所美术学院还需要更深的介入、更大力度的参与。
1928年国立艺术院创办的同时,林风眠先生他们就发起了“艺术运动社”,“我们要从提倡艺术运动入手,把中国的文艺复兴重新建筑。”当时全国范围内美术、音乐、文学等领域最先锋的人物都参与其中,它大于这所学院。
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艺复兴都是从小地方开始的。十五、十六世纪的佛罗伦萨和锡耶纳,十八世纪的魏玛;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加州伯克利,都是小地方。在不同时期,这些小地方都汇聚了改变历史的能量。
高世名说,下一站为什么不能是杭州?
“文艺复兴需要几个前提:科技进步;文艺繁荣;工商发达。此外还需要重商主义,以及一个重要的外因,大航海。”
“今天的大航海是什么呢?是互联网。最近这几十年里,许多元素正在汇聚,只要努力,我们是有机会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