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关于围城的毕业论文「围城的讽刺手法」

时间:2022-12-24 17:49:07 来源:强哥老师

大家好,关于围城的毕业论文「围城的讽刺手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在现代文学史上,《围城》是一部以"尖刻"闻名的讽刺小说,作品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留洋归国、寓居上海、内地谋职、重回上海这四个人生阶段,写了他在教育、恋爱、事业和婚姻家庭的"围城"中挣扎奋斗和失败的历程。本文从世态、人物、细节描写、表现手法四个方面论述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

关键词:钱钟书 《围城》 讽刺艺术

钱钟书(1910-1998)江苏省无锡市人,父亲是古文家钱基博,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后来又接受现代教育,有着丰富的阅历,并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到创作《围城》的时候,他不仅在生活上有着长期的积累与准备,而且在有关中外学术与文艺的研究方面,也已达到了高深的境界,正如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辎铢积累"写成的。可见,《围城》的创作成功并非偶然。

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同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见识多广、造诣高深的学问家。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这一领域十分熟悉,因此他对自己所涉及到的这一人生领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将所认识和理解的内容,锤炼为格言警句式的词语,付诸于文字,形成作品,从而创造出《围城》这部杰出的讽刺小说。

"如果说,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创,在老舍、张天翼、沙汀手中得到发展并初步成熟,那么,到了钱钟书才日臻完善,显示出更高的层次,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中国现代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论纲 》 王卫平 2000-5-77)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史上,继鲁迅的辛辣冷隽、老舍的深切温厚、张天翼的明快爽利、沙汀的沉郁浑厚之后,又增添了钱钟书的机智隽永。 钱钟书学贯中西、知识丰富、见闻广博、学养深厚,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有时藏而不露、有时锋芒毕出,有时妙语连珠、美不胜收。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契可夫式作品的辛辣幽默,形成了一种幽默调侃、尖刻辛辣、焕发机智、富有知识容量的讽刺艺术特色。《围城》的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对世态进行讽刺

《围城》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以方鸿渐在爱情和事业上的多次失败来构架全书。讽刺了"围城"中的这群人从这一"围城"到那一"围城"的生活经历和当时宽广的社会现实。

在作品人物活动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弄和讽刺,钱钟书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还描述了他们的可笑可鄙的生活。作者写了四年转了三个国家的"游"学生方鸿渐用四十美金买了一张假文凭,并回信教训了那个制造假文凭的爱尔兰人。作者没有停留在讽刺方鸿渐买假文凭的事上,而是顺手来了一段辛辣的议论:"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的唯一的胜利。""忧世伤生"之情蕴蓄在幽默的比喻中。"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方可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既讽刺留洋镀金的留学生,又揭露贪官污吏、商人剥削的行为,而且也揭示了国币贬值、富人们存外币以保值的心理。"方鸿渐每见孙柔嘉的姑母,自卑的心理就像战时物价又高涨一次",而物价像"断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揭露了抗战时期国统区物价飞涨的现实。再比如描写车的破旧那段精彩议论:"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乖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驶了解。它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的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这里钱钟书把老旧的汽车比成摆架子的官僚、闹别扭的女郎,既把汽车的残破不堪形容的淋漓尽致,又把官僚、女郎丑态揶揄写的入木三分。深刻揭示了抗战时期国民党上层官僚,高喊抗战,实际不战,倚老卖老的丑恶心理。

上海和湖南三闾大学是互相对照的两个社会侧面。上海是洋化的商埠,在抗战初期,上海租界的寓公们经历了短暂的恐慌后,立即恢复了旧态。"现在国家并没有亡,不必做未亡人,所以又照常热闹起来"。方鸿渐的挂名丈人,"点金银行"周经理大发国难财,想招赘方鸿渐的美国洋行买办张吉民以向洋人献媚为荣,官运亨通的官僚出卖民族利益,就是一些知识分子虽然良心未泯,尚有爱国热诚,但也只是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在情场的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上,而对国家、民族的事业毫无热情。作品在这种民族灾难深重,社会腐败黑暗的背景中,写出这样一个悲剧时代的人间喜剧。深刻的讽刺了"这群"人在情场、官场、商场里所表现的心理丑态。

方鸿渐等人去三闾大学的途中,历经艰辛。"欧亚大旅店"的"蚤虱大会"鹰谭小饭馆卖的风干肉上"载蠕载袅"的虫蛆等等,将闭塞落后的乡镇中的肮脏污秽都"展览"的淋漓尽致。三闾大学是大后方的缩影,买办文化和官僚政治的阴云笼罩着它。教育部的视学来推行的"导师制",李梅亭要强行贯彻的"新生活"运动,都透出了国民党文化专政主义的杀机。三闾大学当局不择手段争官弄权,教职员拉帮结派、尔虞我诈、打牌赌钱、造谣生事、挑拨离间、教育界的败类、投机政客、伪君子充斥了整个校园,写出了"为人师表"们逐利倾轧、蝇营狗苟的肮脏行径与灵魂,正如小说所点明的:学校似官场,充满"政治暗斗"。

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对人物进行讽刺

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反省,不是通过刻画旧知识分子的形象去完成的,而是从"最新式"的文人,也就是主要通过一批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钱钟书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还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围城》序)而这类人物,就是当时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常用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

方鸿渐可谓是"新儒林"的代表人物。他曾经留过洋,但留洋的目的是"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光耀门楣"。所以,他既没有学到西方国家的竞争观念,也没有学到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最多只是学到一些带洋味的玩世荒唐的手段,如在回国轮船上和鲍小姐的苟且行为。他的某些生活方式是"新"的,但内心里却又是很"旧","旧"的传统文化起着主要的作用。他在大学时不满包办婚姻,但父亲表示如果拒绝父母订下的亲事,就断绝他的生活费,于是"吓矮了半截",只好屈服。回国之后,虽然不爱苏文纨,但又不敢拒绝她的追求,成为"道义上的懦夫"。追求唐晓芙,但当唐小姐误解他时,他又不敢辩解,只是"囫囵吞枣地忍受"痛苦。当他决定离开上海去内地教书,临行时又盼望最好轮船延期,无限期的拖下去。在三闾大学里,他在这乌烟瘴气的地方苦苦挣扎,而不敢斗争,最后只好落荒而逃。与孙柔嘉结婚,经受不了双方家庭的夹攻,又以失败而告终。方鸿渐庸懒无能的性格,正是传统文化的产物。

女主人公孙柔嘉开头是一个柔弱、天真、温顺的女孩,可是与方鸿渐结婚以后,慢慢变成另一副面孔,"从珍珠变成鱼眼睛了",专横、嫉妒、自私、刻薄,想方设法制服男人,掌握家政。她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式女性,可是也摆脱不了传统文化的束缚,在她身上仍然看到旧式家庭妇女的面孔。

《围城》中成功塑造了一批跃然纸上,令人啼笑皆非的"新儒林"形象。钱钟书采用漫画夸张的讽刺手法不同程度地嘲弄了这部分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围绕着方鸿渐,作者还写了两类人。一种是"崇洋"的新派人物,这些"精通西学"的人物,只不过是一伙打着知识幌子在中上阶层中招摇撞骗的社会渣滓。其中有装真作娇、惟利势图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苏文纨。还有道貌岸然、空虚无聊的哲学家褚慎明,厚颜无耻、心狠手毒的冒牌博士韩学愈,倒卖药品、自私吝啬的学者李梅亭,心术不正、撒谎老练、好色贪杯、娴于权术、以生物学原理治校的"老科学家"高松年,庸俗势利、趋炎附势的教授顾尔谦。以及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满肚子不老实,自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郎等等。这些人物都在钱钟书的笔下一一显示出各自的本性相,无论宴饮会客,谈诗论稿,以及各种应酬之际,都表现了他们的内心空虚、庸俗不堪。他们以"崇洋"装阔为荣,实际上反映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另一类是旧派知识分子,如方翁,他沽名钓誉,顽固守旧。"方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给他什么名义,觉得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这位封建遗老爱国的封建性与虚伪性暴露无遗了。他还天天记日记,把自己想象中教训方鸿渐的话都写上,以便"流芳百世",让后人知道他"教子有方"。这种封建遗老的心理是十分可笑而可鄙的。作品通过对这群新旧儒林形象的刻画,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方鸿渐等人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病态文化的产儿,他们身上既没有历史上文人的感国忧伤,讲求气节等优良传统,又没有吸收西方文明奋力竞争,尊重科学等进步精神,只是穿上了留学生时髦的外衣,却丝毫没有改变卑琐、懦弱等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作者通过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病态与文化下人物众生相的剖析,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和讽刺。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围城序》)因为对这些士林士相的精细入微的刻画,《围城》被誉为一部新《儒林外史》。

三、通过细节描写进行讽刺

《围城》中的人物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大体上属于一个社会阶层,但钱钟书能写出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主要是善于抓住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来实现的。这种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画龙点睛式的动作细节描写

钱钟书在继承《儒林外史》的传统基础上汲取了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采用精彩准确的动作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方鸿渐被鲍小姐抛弃之后,又和苏小姐亲近,侍者阿刘因方、鲍同居时索钱不成,怀恨在心,看到此景,不禁诧异,便"啐"的一声向痰盂里射了一口浓浓的唾沫。一个"啐"字表明怨恨之深,一个"射"表明速度之快且有力。把阿刘久蓄已久的复杂而强烈的感情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形神兼备。再如对所谓"学者"的李梅亭倒卖药品的描写,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与孙小姐同行,当孙小姐感觉身体不适想吃人丹时,李梅亭觉得如果一包人丹打开后,便不能再卖了,便打开一瓶鱼肝油取出一颗给孙小姐吃,然后把盖子挤紧。他明知这解救不了孙小姐的病,可对她也无害,并且鱼肝油可照常出售。再有就是他的大箱子,上层放学术卡片,下层放西药,就把他学术骗子和投机商人的双重身份勾勒了出来。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对这个人物自私、吝啬、虚伪、丑恶的内心世界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猛烈的抨击。

第二、犀利而细腻的心理细节描写

犀利表现对人物心理瞬间变化的捕捉和人物内心隐蔽情感的揭示,细腻表现在对人物复杂感情的多层次的展示,钱钟书巧妙地运用犀利而又细腻的心理细节描写,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方鸿渐受到父亲和岳父的两面夹攻,不得以买张假文凭来遮羞包丑的心理描写是十分犀利和细腻的,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自己买张假文凭出去哄人,岂非也成了骗子?可是——记着,方鸿渐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 《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假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上决不开这个学位。

方鸿渐既知是欺骗,但又找出许多理由为自己的欺骗行为辩护,并且又想以后找工作不用这快招牌,钱钟书把方鸿渐的心理活动多层次地展示出来,既肯定他的良心未泯,还有羞耻感,又犀利地剖析了他的自欺欺人的虚伪性,还写他想以后不用假文凭,以减轻丑恶的负疚心理。

又如高松年和方鸿渐的初次见面对话,高松年出尔反尔的这段心理描写,钱钟书运用一些动作,直观性极强的描述来加以讽刺高松年那"心灵的窗户"里射出来的老辣的目光,"一般人撒谎,嘴跟眼睛不能合作,嘴尽管雄赳赳地胡说,眼睛懦弱不敢平视对方。"而催眠了不高松年则不同,他知道运用西洋人相传的智慧,"假使你的眼睛能与狮子或老虎的眼光相接,彼此怒目对视,那野兽给你催眠了不敢扑你……"果然,方鸿渐被他"三百瓦特的眼睛射的不安,觉得这封信没收到是自己的过失。"高松年老于事故的处世手段和阴险狡诈的心理活动,全集中在了他这"三百瓦特的眼光"里了,食言者变成了办事认真,讲究真才实学,善于体恤人的"正人君子",而受害者却羞愧异常,这些细节描写读起来颇有讽刺意味,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栩栩如生。

通过对这些人物心理瞬间变化的捕捉和人物内心隐藏情感的揭示,以及对人物复杂感情的多层次展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犀利而细腻的心理描写讽刺艺术。

四、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讽刺

《围城》的创作成功,离不开讽刺手法的综合运用,钱钟书把比喻、象征、想象等各种讽刺表现手法灵活的运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第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钱钟书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钱钟书在他的学术著作《宋诗选注》和《管锥篇》的著作中强调"广譬喻"。在《旧文四篇》里又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愈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是新奇,效果就愈高",运用比喻刻画人物和描写世态更能增加作品机智、幽默、风趣和讽刺的力量。《围城》中的比喻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化抽象为具体,化虚无为实有。把虚无讽刺化成有形的物质世界,更具有讽刺性和艺术性,使作品更生动、幽默,从而使讽刺艺术更具有穿透力和表现力。例如方鸿渐与赵辛楣议论高松年,作者写到"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的,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这种带有格言意味的比喻,既俏皮新奇又富有生活的哲理。再比如第三章写方鸿渐很不情愿地吻苏小姐的时候,作者写道:"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切。"这一连串的比喻贴切、生动、新颖、深刻,把方鸿渐吻苏小姐时的那种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人一想起来更具有讽刺意味。

另一种比喻的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化实有为虚无,这样更具有别出心裁的讽刺创意。例如,《围城》中这样写到沈太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小说把"线索"来比喻牙上的"红痕",牙齿上的"红痕"是具体可见的,侦探小说中的"线索"则是抽象飘渺不可捉摸的。这种新颖独创的比喻,深刻地讽刺了沈太太的恐怖妆扮形象。再比如《围城》这样写"哲学家"褚慎明:褚哲学家谗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钱钟书把"大眼珠"比作谢林的"绝对观念",更为抽象虚无,但这个比喻用于小说中褚慎明这个人物,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讽刺得高明。又如写方鸿渐等人赴三闾大学途中遇到的妓女王美玉:那女人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以抽象的"胸襟"作喻体来说明"牙根肉"的"块垒不平",恐怕只有钱钟书才能想到,这些别出心裁的比喻,既使人耳目一新,又给人以哲理的思考。

第二、运用象征进行讽刺

《围城》中还巧妙地使用象征的手法,使作品富有哲理性,《围城》的题目本身就富有象征的意义。小说中多次点明"围城"的含义,小说引一句英国古语:"说婚姻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又引一句法国的名言:"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人生处处是围城,这就是小说的主题。方鸿渐从国外归来,坐在邮船上,百无聊赖,如同"围城",到了上海是走出邮船的"围城"又进入了这座具有殖民地化色彩的"围城",职业无着落,恋爱失败,他又冲出"围城"。千辛万苦地到了三闾大学,可这又是一座笼罩着官僚政治毒雾的"围城",里面充斥着明争暗斗、相互倾诈、蝇营狗苟的肮脏行经与灵

魂,受尽排挤之苦,事业无成又逃出"围城"。回到上海,生活更加困顿,家庭又如同"围城"。他又打算冲出这座"围城"小说结束了,但我们可想而知,等待他的将是又一座"围城"。

作品描写方鸿渐等人几番进出"围城"这既是知识分子在追求与幻灭过程中的心理"围城",又是教育、恋爱、事业、婚姻各个人生阶段中的"围城"。人生如"围城",让读者思索着人生的困惑,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永恒的主题。

《围城》中反复描写的那个古老的钟是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才出现的,"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个个细数:当当当响了六下……。"这个每点钟走慢七分钟的落伍记时器无意中包涵着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像小说的题目一样具有深意,这种讽刺深意是"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第三想象对《围城》讽刺效果的作用

《围城》的讽刺艺术还表现了钱钟书的想象力,他把彼此没有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表面看牛马风不相及,但钱钟书通过"打通"的艺术表现手法,找到彼此的共同点,由此及彼达到了很高的讽刺效果。比如写留学归来的鲍小姐,坦胸露背,扭捏造作。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很自然地把鲍小姐轻荡、肉感、放荡不羁的生活习惯,写的惟妙惟肖,形象生动,收到意想不到的讽刺效果。由穿着——一丝不挂——赤裸裸——真理,钱钟书运用"打通"的艺术手法逐一打通,由此及彼地创造出高超的讽刺艺术。

又如写餐馆的老板娘:"她满脸都是肥腻的营养,那样肥硕,表明这店饭菜也是营养丰富,她靠掌柜坐着,算是个好广告。"饭菜的营养丰富和老板娘的肥硕毫无关联,钱钟书抓住其内涵的连接点,运用丰富的联想,由奇特的身体引喻为饭菜的营养,一方面表现了老板娘身体的可笑,另一方面再联系他们叫的无法入口的饭菜,前后对比映照,令读者不禁捧腹大笑,啼笑皆非。

总之,《围城》中的高超讽刺艺术是以我国传统的讽刺艺术为基础,又汲取了西方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某些特长,再加上钱钟书丰富的学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围城世界"。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命运的展示,无情地剖析了当时灰暗社会的丑陋以及他们的灰色人生,更重要的是唤醒在"围城中彷徨徘徊的人们冲出围城,寻找自己的出路"。因此,钱钟书这种独创的讽刺艺术,对我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喜欢更多学习资料,欢迎朋友们评论、转发,关注头条号。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