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简介「印象派艺术」

时间:2022-12-25 10:05:06 来源:木喵

大家好,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简介「印象派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来自大自然的色彩美。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印象派名字的来源,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印象派的基本特点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19世纪人们已懂得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色彩,是由于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所造成的。

随着对固有色观念的抛弃,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大大深化。人们发现有几对色光两两相混成为白光,而有几种颜色互相混合会变成黑色,这样,人们称这些色光和颜料互为补色关系,把这样的两种颜料称为补色。

人们对阴影的认识也大大改变了。过去以为阴影只是棕色或黑色,无什么色彩可言,当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科学观念观察对象时,发现阴影受到光的反射和周围环境色彩的影响,也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而且阴影常与光源色的冷暖呈相反的色性。





这些认识促使印象派画家大胆地使用颜色。他们为求得真实和鲜明的色彩效果,开始采用以色块、色线或色点并置的手法描绘对象。如用红色和蓝色并置而得到明亮的紫色。这样印象派画家的画面一下子变得格外鲜艳明亮。如果把一幅古典油画同印象派外光作品放在一起,你会为印象派画家在色彩上的成就而惊叹。因为在他们的画面上真正体现出光和色的无穷魅力。







后印象主义是以印象主义的形式发展起来的,用来指文森特·梵高、保罗·高更、乔治·修拉等年轻人的作品。后印象派画家仍然使用鲜艳的色彩、厚重的颜料、独特的笔触和普通的主题,但强调使用几何形式和不自然的颜色。后印象派画家探索了不同的绘画方向和方法,而不关心他们的对象的外观。它为现代艺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现代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个体艺术家的情感和概念。印象主义是在户外完成的,而后印象主义是在画室里完成的。这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涉及有条理的过程。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塞尚的画甚至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点彩画派正好相反。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同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印象派过于客观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