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提升初中生英语朗读技能的有效策略探究方法「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2-26 10:37:17 来源:永大英语

大家好,提升初中生英语朗读技能的有效策略探究方法「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提升初中生英语朗读技能的有效策略探究

李敏君

摘要:本文阐述英语朗读在提高听说能力、培养语感与写作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分析初中英语朗读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有效提升初中生朗读技能的策略,即落实语音教学,提升朗读微技能;组织小组合作,增强朗读实效性;实施合理评价,树立朗读自信心。

关键词:朗读技能;语音教学;初中生;英语教学

朗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技能是一项综合技能,它具备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技能的特征。王宗炎(2002)指出,“朗读时我们所学到的不只是个别的语言点,更是英语的整个体系。”在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是通过反复刺激英语学习者的听觉、视觉和发音器官,以眼看、耳听、口念、脑想相结合的特殊运动方式对其听说能力、记忆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复流利地朗读不同文体的英语优秀作品能够培养英语语感和写作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充分发挥朗读对英语水平的正迁移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朗读技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和培养英语语感。下面分析英语朗读的积极作用、英语朗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有效提升学生朗读技能的策略。

一、英语朗读的积极作用

(一)能够提高听说能力

朗读是提高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大声朗读,学生可以体会各个音素的差异及语流中语音的变化,如果朗读时发音不正确,必定会影响听说能力的提高。卢春华(2009)在《英语朗读对听说能力影响的研究》中提到,朗读训练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多种器官并用,反复刺激,有效帮助其纠正语音、语调,输入输出同时进行,从而结合音、形、义对语言的感知,语音的识别,信息的理解,信息的存储,信息的调用等环节更加熟练,有助于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能够提高记忆效率

朗读是以语音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在准确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和感知单词的发音与拼写之间的联系,找出单词的拼写规律,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在朗读文章的上下文语境中,对单词的词义和用法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记忆词汇的效果也会更佳。

(三)能够培养英语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每天进行朗读训练,反复流利地朗读文章,逐渐领会和习惯文章中的用词、用语,在大脑里不断储存大量的英语语法和句法结构,自然地吸收书面语言,获得英语语感。

(四)能够培养写作能力

通过朗读不同文体的优秀作品,学生不但可以提升文化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了解和熟悉不同文体,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务必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通过反复朗读大量的名篇佳作,感受文章中的用词、用语,久而久之,便可对文章优美的词汇和句子加以消化和吸收,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二、英语朗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忽视朗读技巧的传授。教师忽视系统的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任由学生随意朗读,导致其在朗读时出现“唱读”的现象。

忽视朗读时间的分配。教师不但压缩课堂朗读教学的时间,课后也没有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活动。因此,学生每周进行英语朗读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午读课,非常有限。

(二)学生方面

在听说考试中,常常出现“听不懂,说不出”或“听得懂,说不准”的现象。在《2019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分析与教学建议》中,针对2019年广州市中考英语听说考试这一部分题目进行试题分析时,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何琳老师和陈皓曦老师指出,语音不准确是历年听说考试答题过程中最凸显的问题,不仅影响口语答题的效果,还影响学生听力的判断。

在篇章朗读中,学生发音含糊不清,存在元音不饱满、辅音不清晰、加音、吞音、错音、语调不正确、意群停顿不当、朗读节奏不当等问题。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忽视朗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在早、午读时间,班内经常出现读书难、开口难或难开口的现象。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听说考试答题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对英语朗读常常表现出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不愿大声朗读。

三、有效提升初中生英语朗读技能的策略

(一)落实语音教学,提升朗读微技能

1. 增强语音教学的意识

语音是语言物质的外壳。在日常英语口语交际中,人们常常通过语音、语调、单词重音、句子重读等方式传递说话者的语气、意图、情感和看法等信息。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重视阅读、听力和写作教学,而忽视语音教学,导致学生对语音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增强语音教学的意识,做好以下三点:

(1)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只有具备专业的语音素养,才能提供专业性指导,从而帮助学生纠正语音问题。

(2)重视语音基本知识的传授。在初中起始年级,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语音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素、音的组合、音节结构、辅音连缀、音的连读、弱读、节奏、单词和句子重音等基本要素的理解。

(3)做好初小衔接的语音教学。小学是初中的基础,初中是小学的延续,教师应通过分析这两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习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因素,总结出适合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教学模式,帮助其平稳过渡、保持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形成良好习惯,从而防止两极分化。

2. 落实音素的训练实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教育部 2012)。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为了训练学生各个音素的发音,教师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落实:

(1)音素对比:将发音相近的一组元音或辅音放在一起,让学生听录音并对比,不是单个音素的对比,而是放在单词音标中的对比。例如,单元音[i:]和[i]的对比:教师可用deep [di:p]和dip [dip],green [gri:n]和grin [grin]等例子。

(2)音素辨别:将两个发音相近的音素放在句子中辨认,让学生听录音并模仿朗读。例如,Eat the meat,but don’t eat the beef,please. / Little Lily lives in this pretty city. 学生通过听和模仿朗读可以辨别[i:]和[i]。

(3)讲解: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借助发音器官图,把每个音的发音要素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其了解具体的发音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让其听并模仿。对于发音“学困生”,教师应增加面批次数,正确指导并及时纠正错音问题。

3. 渗透语音的词汇教学

词汇是基础,语音是词汇学习的关键。在词汇学习中,只有掌握正确的语音,才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有关调查显示,90%的学习者不懂如何记忆单词,其原因是不会拼读单词(张勇 2008)。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不会拼读单词,不了解拼读规则,单词发音错误则是篇章朗读的障碍,因此,将语音教学渗透到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落实:

(1)建立单词的音节概念。一个元音可以构成一个音节,一个元音音素和一个或几个辅音音素结合也可以构成一个音节。教师应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划分音节,进行分音节示范。例如:order/ baby,可以有意识地读为or-der,ba-by。

(2)通过读音规律记忆单词。在渗透语音音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字母组合的发音,有针对性地把元音字母组合和辅音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融入生词学习。以字母ea组合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ea组合有四种发音[i:] [e] [ei] [iə],并列举发这些音的单词以加强记忆。例如:[i:] sea、leaf;[e] head、dead;[ei] great、break;[iə] idea。

(3)渗透音标教学。教师通过让学生认识音标,将单词的音和形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区别多个音节中的重音。

4. 加强跟读模仿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跟读与模仿。教师精选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七至九年级A册或B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段,在课内与课后辅导学生跟读课文录音,使其感受和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连读、意群停顿、语速和情感等。在大量的朗读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听录音做朗读标注符号的方式,学会意群划分、把握单词和句子的重音、掌握朗读的语调和节奏。

5. 强化篇章朗读训练

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文体的篇章,进行大量的朗读诵读训练,培养其良好的朗读兴趣和语感。教师在所任教班级开展朗读活动竞赛,如英语绕口令比赛、英文名著朗读、英文诗歌朗诵、唱英文歌曲等。举行不同文体的篇章诵读竞赛,既能提高学生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朗读节奏和语感;既能提高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表1是教师为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设计的评分标准。


(二)组织小组合作,增强朗读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 2001)。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助于发展其良好个性,培养组内互助共赢、相互学习的合作意识,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以下是具体做法:

1. 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教师任教的班级共50名学生。在分组之前,教师通过编制一份学生情况调查表,对其性别、兴趣爱好、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测试成绩等进行调查,参考调查结果,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考虑兴趣爱好相近、男女比例均衡、学优生和“学困生”合理搭配等因素,将该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教师再根据调查结果,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大组长、小组长、记录员、统计员、电脑技术员等职务,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

2. 打造团队,定期奖励

“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应注意将小组奖励与个人责任结合起来。当合作学习成功时,必须给予群体奖励,从而使成员进一步明确群体目标,以激发进一步达到目标的动机。同时要使所有成员都对群体的成功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群体活动,使所有成员都得到进步和发展。”(皮连生 2009)教师根据组风、发言次数、读书积极性、组员参与度、团队成绩等进行定期的总结和评比。例如:每周评出“口语之星”10名,每月评出“最棒组长”3名、“优秀小组”3个和“积极分子”10名,每学期评出“团体总分优胜组”和“进步最大的优胜者”。

3. 开展帮扶,共同进步

教师动员、鼓励学优生参与帮扶工作,通过课内帮扶、信心帮扶和作业帮扶,帮助“学困生”重拾信心、树立集体荣誉感、培养语感、主动完成读书任务等。例如:教师利用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A册和B册的语篇材料,引导学生每天坚持朗读训练,按册和单元的顺序有计划地设计小组每天的读书活动。每天各小组自行组织读书活动:(1)跟读课文录音做朗读标注;(2)学优生帮扶“学困生”纠正错音、提升朗读过程中的情感;(3)组内互相评价打分。教师指导各小组成员按广州市中考英语听说考试模仿朗读的评分标准给组内成员评分。表2是教师按照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单元设计的小组朗读评价表。



(三)实施合理评价,树立朗读自信心

1. 激励性评价

教育家第斯多惠(Diesterweg)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有效的激励性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尤其是比较被动、内敛或对英语学习不自信的“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树立他们大胆开口读英语的自信心。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个人或小组的朗读、角色扮演、活动竞赛等,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活动任务之后,用简短的激励性话语对他们给予评价。例如:“Great!”“Excellent!”“Well done!”“I’m glad you are making great progress!” “Nice your voice is!”等。口头的表扬和鼓励话语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并能调动其参与英语学习的热情。

激励性评价并不是单纯的表扬,也不是随意的表扬,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和变化有深刻的认识,并给予他们准确和具体的评价。教师利用早、午读和课间时间,以抽查读书的方式,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有计划、分批次的面对面辅导。针对语音语貌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面批次数,更好地了解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的情况;在每一次面批结束前,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一份准确、具体的“诊断书”,提出下阶段待提升的策略方法。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利用腾讯QQ的小程序老师助手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学生上传朗读课文的音频,由教师通过发送语音和留言等方式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并给予下阶段的策略指导。教师还通过奖励红花和颁发电子奖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2. 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指一个星期、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后,对学生参与朗读训练活动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教师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参与小组活动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表3是教师设计的阶段性评价表。



四、结语

朗读是一项综合技能,对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记忆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培养其语感和写作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个必不可少、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观察、反思与总结,综合实施文中提到的三种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朗读技能,使其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语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调动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卢春华. 2009. 英语朗读对听说能力影响的研究 [D]. 延边大学.

皮连生. 2009. 学与教的心理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坦. 2001.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M]. 北京:学苑出版社.

王宗炎. 2002. 朗读与英语学习 [J]. 外语与外语教学,(8):51-52.

张勇. 2008. 音标教学与英语词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6):125-128.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1年第16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