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大家好,皮影戏是中国早期动画形式吗「皮影戏动画片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影像传输技术出现以前,有一种奇妙的动态演绎方式在中国大地上流传——皮影。皮影是动起来的影子,它比静态图像更生动,比真人演绎更夸张、也更易于携带和传播。通过刻刀和笔,人们将脑海中的故事具像化,中国传统绘画中“虚实”“留白”“点景”等极具写意性的艺术特征,在皮影中得到充分展现,构建起“上天入地、斗转星移、妖魔鬼怪”等充满艺术张力的意象世界。
动漫,作为集音乐、故事、场景、人物等要素于一体的视觉文化艺术,与皮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有相似的表现形态,皆为光影之间的动态艺术;它们都具有审美、娱乐和艺术价值,广泛流传于人群之中……二者虽诞生于不同时空,但都以视觉化、形象化的形式为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通感与体验。
中国最早有关皮影的文字记载,出自《汉书·外戚传》中,汉武帝因思念李夫人,命令方士招魂的故事。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汉武帝悲痛欲绝。方士李少翁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样子,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夜晚请汉武帝坐在帐中观看。当幕围上李夫人袅娜的身影徐徐舞动,汉武帝顿时泪如雨下,感慨道:“似邪非邪,姗姗其来。”
中国皮影戏皮影常常化用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而动漫也同样如此。
龙 明代 陕西凤县 牛皮
收红孩儿 清-民国 陕西 牛皮
无独有偶,早期的动漫取材往往来自童话或神话传说,如世界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改编自《格林童话》。在这种改编里,人们好奇自己所熟知的故事会有怎样的改变,熟知的人物会有怎样的新形象,于是对天然对新作抱有好奇与期待。此外,这些传说故事几乎都来自区域内民众对世界、人生的理解,是千百年中形成的集体心理。基于这些因素,无论是皮影还是动漫,取材当地神话传说,本身便更易获得人们的认同。
电影版《白雪公主》 赛璐璐 美国 1938年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
建国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带来了大批优秀动画片的相继问世,这些动画片中有许多内容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被搬上荧幕。
《哪吒闹海》中幼时闹海、手持长戟的哪吒取自《封神演义》;《宝莲灯》中拥有非凡力量劈山救母的沉香取自中国古代民间传说;而《葫芦兄弟》的原型则来自民间传奇《十兄弟》……这些中国动画,是传统文化的文明延续,在动漫与皮影的相互演绎与融合之间,传统艺术也找到了传承的多元化表达方式。
华侨日报《哪吒闹海》海报
《宝莲灯》背景画和赛璐璐 中国 1995-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
动漫在塑造形象时,对于造型的设计与皮影刻画也有相似之处。如《大闹天宫》中的哪吒虽有三头六臂,不同于俗世凡人,但整体造型极具东方儿童的特征,使整个影片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借用皮影、动漫为载体,人们得以描绘了出想象中那个光怪陆离但有并不完全脱离于现实的传奇世界。
《大闹天宫》剧照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
德育·教化
在20世纪初的乡间,基础教育尚不普及,大多数老百姓接受知识的渠道十分狭窄,和大众对文化的渴求无法匹配。此时低门槛、活泼有趣、方便移动的皮影戏便成了人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途径之一,承担了重要的教化与德育作用。
成都博物馆“影舞万象——中国皮影木偶展”
在皮影的唱本里,通常会有这样的词“国有道出忠臣良将,家有道出的是孝子贤孙。害人之心不可起呀,人要的是一身正气。”皮影匠人挥舞手中的刀和笔,“刻”“画”出角色的“精气神”,将传统的仁、义、忠、孝等文化理念揉在唱词间,通过表演潜移默化地传播给了人们,所以过去人们也称皮影艺人为“先生”。皮影戏对于皮影艺人本身的文化素质有一定要求,鲁南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守科曾说:“皮影艺人在挑皮影、唱戏的功夫之外,还要熟读古典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个真正的传人,需要综合的素质,不是那么简单的。”
成都博物馆“影舞万象——中国皮影木偶展”
正是这样千百年的皮影传唱,将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与伦理规范传达到了千家万户,深入到了每一个乡村和城镇。
今天,动漫产业也在其领域发挥了同样的功能。它承担着用动画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令国人逐渐意识到“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的格局观念。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非人哉》《一人之下》《汉化日记》《九州非常刀》《熊猫潘戈》等蕴含传统艺术和民族精神的优秀国漫,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创造出不同于西方语境的“中国风格”。皮影和动漫,在不同时代活跃,发挥着同样的大众教育作用。
《九州非常刀》人物设计稿,神番动漫出品
俱进·发展
动漫、皮影,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时代符号,在当代聚首,碰撞出了别样火花,是世人在艺术创作中实现的两个不同时空符号之间的融汇的产物,实现了民间皮影生旦净丑的典型性与动漫形象个性化的跨界结合。
1941 年,由万氏兄弟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该片借用了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和《火焰山》的章节,将皮影、木偶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其中,还大胆尝试了将中国山水画的风格运用到该片中。黑白两色的动画,形似水墨画卷,又如一张白纸背后被影人操控的皮影,朦胧而又具有古典韵味,把中华传统民间故事演绎得相当新颖和生动。这也是我国将皮影元素首次运用到动画中的创新实践。
任何艺术形式的表达与发展都不能与时代脱离,皮影艺术同样如此。1980年的经典动画《张飞审瓜》取材于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运用了皮影的外观元素,使得传统故事在动画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2006年,艺术类动画短片《桃花源记》讲述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一个经典故事,这部动画短片将皮影、水墨、剪纸等多种传统元素用3d技术呈现,导演将其定义为“传统艺术形式与电脑新技术的完美结合”。近年大热的动画片《大圣归来》中,也运用了皮影艺术。
时光流转,当代电影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的娱乐形式占据了民众文娱生活的主要地位。但随着国家日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探源,皮影也在寻求新的生存形式,或许动漫化也会成为皮影新的表现形式。借由动漫现代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强大的内容表现力,皮影艺术的故事力也在不断被激活,相信在国家的重视、从业人员的保护与再创作下,这份无可替代、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遗产能够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