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浮世绘和型纸如何影响了西方艺术「浮世绘对欧洲绘画艺术的影响」

时间:2022-12-29 14:53:05 来源:文化艺术报

大家好,浮世绘和型纸如何影响了西方艺术「浮世绘对欧洲绘画艺术的影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6月24日,“融合的视界——亚欧经典版画展”即将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通过中国明清民间木版画、日本浮世绘和欧洲铜版、石版画串起一条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之路。在此之前,“融合的视界——亚欧经典版画展”国际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来自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马渊明子女士在接受“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分享了孕育日本主义(Japonism)的浮世绘版画、绘本、型纸,以及日本主义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融合的视界——亚欧经典版画展”上海美术学院预展现场

作为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马渊明子的研究方向是日本的西洋艺术,但她依旧认为日本的文化受到很多的中国的影响,也是因为有中国非常丰富的文化的底蕴,日本的艺术文化才能够走到今天。而在日本闭关锁国之后,日本进入了一个新发展的阶段。这期间培育出了非常独特的日本文化,同时,日本文化也吸收了来自欧洲、美国的其他艺术视角。

但19世纪后半叶,日本艺术品传到了西方,西方艺术家结合了日本的要素创作艺术品成为了一种艺术现象,而日本主义传到西方的是价格便宜、便于携带的浮世绘的版画、绘本,还有型纸。

梵高对于浮世绘版画的研究

浮世绘、绘本将“日本主义”带入西方

十九世纪,欧洲印象派与日本艺术界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跨文化的交流。葛饰北斋、歌川广重、歌川国芳等日本艺术家的作品被爱德华·马奈绘制在《激进的小说家埃米尔·左拉》肖像中,被德加用于芭蕾排练厅的透视中。而梵高对日本艺术的崇敬和借鉴更加直接,他模仿歌川广重时表现出的激情和热情、对溪斋英泉美女画的拿来,都显示了日本艺术对西方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而马渊明子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剖析“日本主义”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激进的小说家埃米尔·左拉》,马奈,1868年

在詹姆斯·蒂索(James Tissot)一张《注视日本工艺品的年轻女子》的作品中所绘的日本屏风,就来自于如今大英博物馆所藏的狩野派《源平合战图屏风》;同样英国V&A所藏的威廉·尼斯菲尔德(William Nesfield)用日本艺术品做成的屏风也展示出了日本艺术的影响。但在马渊明子看来,这些日本工艺品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只是画面中的创作元素,这也只是“日本主义”影响西方的初级阶段。

左:狩野派《源平合战图屏风》;右:詹姆斯·蒂索作品(翻拍于马渊明子论坛ppt)

浮世绘版画和绘本才真正开启了日本艺术对世界的影响。其中不得不提的人物是葛饰北斋,他的《神奈川冲浪里》成为了席卷世界的经典图示,而在更早以前,他的《北斋漫画》已经流传到西方,其中的昆虫、窥看洞窟的人等造型成为了马奈、德加等西方艺术家的灵感源头。而莫奈的一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穿过树枝的春天》,也借鉴了葛饰北斋《富岳百景》中来自东方的绘画技巧。

《北斋漫画》中的人物造型,为对德加作品的启示(翻拍于马渊明子论坛ppt)

左:莫奈《穿过树枝的春天》;右:葛饰北斋《富岳百景》(翻拍于马渊明子论坛ppt)

而后的日本浮世绘版画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毕沙罗的冬日风景梵高《开花的阿尔勒果园》和中央的大树都受到了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构图方式的影响,其浮世绘的颜色直接运用到了西方的艺术品当中,北斋运用鲜明的蓝色和白色的樱花相对比造就了梵高《盛开的杏树》。

左: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右:,毕沙罗作品(翻拍于马渊明子论坛ppt)

日本型纸,被忽略的艺术传递方式

马渊明子在论坛发言中,特别提到了另一种日本艺术形式——染色型纸(漏花纸板),在日本只是和服进行染色所需要的道具,而且由于日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和服印染产业的衰落。倒闭后印染工厂所使用的型纸被大量流传到西方,被西洋装饰工艺类美术馆收藏,水流中的菊花、漩涡中的海星等细腻的日本图案,启发了西方图案设计。

型纸“水流中的菊花”

出版业的发展也帮助了型纸和日本文化传播,齐格弗里德宾所编辑的《艺术日本》也让日本型纸被更多的艺术家知晓并从中获取灵感,一些世界级的服装设计师可以说直接模仿了日本型纸。

《艺术日本》(翻拍于马渊明子论坛ppt)

马渊明子在总结中说道:“日本主义,主要是由于版画、绘本,和用于印染的型纸传到了西方。他们把这些要素运用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世界当中。当然,很多艺术家都高度评价日本美术,但是日本主义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好评,而且还具有其实用性。”

论坛现场

专访日本国立美术馆馆长马渊明子:

澎湃新闻:浮世绘影响了印象派,日本在这期间也有很多艺术家前往西方留学(藤田嗣治),在您看来东方与西方艺术如何互相借鉴和融合的?

马渊明子:首先,浮世绘是通过万国博览会和一些对浮世绘感兴趣的欧洲美术商人的手,漂洋过海输出到西方世界的。这些作品具有西方文化中从未有过的崭新的表现手法,与其说是这些作品多么出色,更多的是“稀奇”和“有趣”。

于是,在西方所谓“日本主义”(Japonism)就在西方艺术家采用日本元素的艺术中诞生了。然而,日本明治政府的“富国强兵政策”下立下了“让日本经济赶上西方强国水平”的方针,日本拼命向西方学习。当时引进了西方的政治体系和经济政策。西方艺术也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传到了日本。在出口到欧洲的日本作品,以及传到日本的西方作品之间,就产生了艺术和文化擦肩而过的现象。

从商业的角度,日本人也意识到日本的作品受到了西方人的喜爱。 日本的市场和政府意识到需求,为了获得更多的盈利,出口了大量的日本浮世绘以及工艺品到西方。但是,日本这时尚未完全意识到西方人把日本作品与西方自身的艺术结合起来。

所以日本很晚才发现“日本主义”的形成(大概1890年)。 总之,明治政府执意要引进西方文化,认为将日本西方化非常重要,所以有一段时期忽视了本国所一直拥有的文化。

而日本艺术家真正认识到“日本主义”大概在1900年左右。此时在巴黎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当时很多日本人也前往巴黎。这时第一次,画家浅井忠见证了西方吸收日本舍弃的东西,并创造了崭新的作品。从中,他意识到从江户时代延续下来的日本美术竟在西方得到活跃的运用,并获得了新的生命,同时也让他反省自己也应重新回顾日本的传统。可见,文化常被政治波动和潮流所影响和利用。

(左)大桥骤雨,(右)梵高作品

澎湃新闻:日本的文化艺术古代受到中国的影响,近代受到西方的影响,这两种文化如何在日本融合并发展出日本本国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马渊明子: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中国源源不断地传来各种文化,但中国文化也因日本的风土、气候,以及日本人本身的特质而变化。所以,虽然从中国传来的东西是根深蒂固的,但也渐渐会变化,即日本化。比如,中国水墨画流传到日本。在中国,水墨画或许是表现理想中的风景,或是精神面貌。那么,同一类型的作品在日本可能会更加注重空气与水蒸气等表现气候的形式。

日本是个岛国,也通过韩国的路径,吸收中国大陆的影响,再将其日本化。所以,日本人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同样也选择了将西方文化日本化的方法。

有趣的是,在日本研究日本美术的专家与同在日本的中国美术专家的见解大为不同。日本美术专家论述源自中国的文化元素因为严重日本化,生成了属于日本的文化。而来自中国美术的专家不断反驳,无论怎么被日本化,中国文化还是其根源。我认为双方所说都正确。只是有时因视角不同而已。

外国对本国文化的影响就常常是这样。必定会(在它影响的国家)改变形态,但是其根源大多还是共同和相通的。就像论坛中有人比较东方和西方,确实西方很简单地说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然而东方是自然之中也包涵着人类的想法。所以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存在于大的东方框架中。在另一个框架里,有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美国等。两大文明之间大不相同。虽然伊斯兰国家也是,但是暂时不提了。总之,现在文化依旧主要分为东方和西方。

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安土桃山时代, 16世纪

澎湃新闻:日本西洋美术馆藏有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的西方艺术品,你们是如何通过展览向日本公众梳理西方艺术史的?与法国卢浮宫或是英国国家画廊的讲述方式有何不同?会否采取东方视角?

马渊明子:常设展的设置按西方艺术史的流向,方便观众理解,和西方博物馆讲述方式相似,但是我们并不是拥有所有时期和领域的作品,也有收藏数目少的欠缺。刚才一位美国美术专家向我询问我馆有没有收集美国的艺术品。我们的美术馆美国的作品几乎没有。到处有些欠缺的。但通过我们的常设展的展览,还是能了解西方艺术史大体的趋势的。

而且要真正意义上了解西方美术,埃及、希腊或罗马的部分这些我们都没有。

国立西洋美术馆内景

澎湃新闻:日本西洋美术馆正在举行展览《米开朗基罗与理想的身体》,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去年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米开朗基罗展,因为展品的局限,你们有怎样的特别切入点?

马渊明子:我们必定会有不同的概念,在这次展中,因为米开朗基罗曾学习过古代的雕刻,也会展览古代的模型,还会有米开朗基罗生活时代的关于人体研究的相关资料。就是要通过各种学说,调查和研究资料辅助,展示以及说明数量并不多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与理想的身体》展览海报

(佐久间志保对此文亦有贡献)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