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技术」

时间:2022-12-31 14:53:06 来源:曾歌说娱乐

大家好,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技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专注于教育领域,每天与大家分享教育孩子类内容,让您科学育儿!欢迎大家关注我哦~

先点个关注呗~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小学阶段大纲对学生习作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能做到善于观察、乐于表达、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就可以了。但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却发现,孩子们的作文大多缺失灵性,缺乏创新,教材中要求写的作文都成了活脱脱的现实版八股文——一个套路。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这些10后新生代的语言表达也需要活力,需要创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为他们推开一扇窗,让他们的写作像呼吸一样自由,像火光一样灵动呢?下面,我就来谈谈关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拙见。

一、创新习作课堂,写作不是闭门造车

习作课,是语文教师备课的重点与难点,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阅历、表达能力、思维模式都是不一样的。习作课仍与过去一样成为老师的“一言堂”,便是小学生习作缺乏新意的罪魁祸首。写作不是闭门造车,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一节习作课,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

小学高年级作文大纲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最常见的作文题材有:写人和记事两大类。无论哪一类纪实作文,都离不开学生对生活、对人与事的观察。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情景,把生活的大舞台搬进课堂来。

以一次观察作文为例。为了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表达,我曾经到药店买来胖大海,又去实验室借来数个烧杯,在课堂上以《胖大海变形记》为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其在水中的变化。试验进行的同时,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一说,水中的胖大海膨胀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展开想象描述眼前的胖大海。经过仔细的观察,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刚裂开的胖大海表面像老奶奶脸上的皱纹,有的说散開的胖大海像海中的一座浮岛,还有的说那是咖啡味的棉花糖。有了实际的观察,有了同伴的互助和老师的引领,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想象力也更加丰富。

二、创新布局谋篇,这样的构思更别致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由此看出,习作不仅仅要会观察,会表达,能够将自己所要叙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好,再将每一段话合理而巧妙地串连成一篇文章,是小学高年级习作训练的重点。

1.不一样的开篇

开门见山便是最经典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开头技法。开头,又称凤头,不仅仅是要漂亮,还要言简意赅。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于动人。我们先来回顾几篇经典:《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白杨礼赞》这样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如此简练的语言,开篇即点明主题,不蔓不枝,直抒胸臆,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例如一名学生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是这样开篇的:我的家乡在西安,每年夏末秋初,就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家乡的猕猴桃酸甜可口,我爱家乡的猕猴桃。而另一名学生写自己的好朋友时这样开篇:“啊——大侠饶命——大侠饶命!”下午放学,我去找我的小闺蜜时,听到了从她们的教室里传出的惨叫声。这样的开头直入主题,一开口就让读者知道水果的特点是什么,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何。且能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干净利落。

对于高年级学生,还可以交给他们一种利用“题记”来开篇的技巧。“题记”即在作文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题记一般来说有交代写作缘由、创作背景,揭示文章主要内容、情感主线等作用。当然,题记也贵在简洁凝练,意蕴丰厚。

如一名学生在记叙“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时,书写了这样的题记:

感动不是单纯的落泪,不是肤浅的感时伤怀。它像几张薄薄的纸,若不好好收藏,待到韶华尽逝时。如何去追忆这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短短几句含蓄隽永、优美抒情的描述,便为全文创设出一种文艺淡雅的语言风格。

2.牵一发而动全身,写好文章的脉络

以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来说,一部7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中,不仅有四大家族的兴衰起落,还暗藏着金陵十二钗的多舛命运。“脂砚斋”评论这部著作最绝妙的一句话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文章的脉络正如草丛中的蛇,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起着串连的作用,如同烧成灰的线,大象无形。这么深奥的道理,小学生自然不易理解,而教师的责任便在于教会学生有条理地叙述主要内容,即大纲中说的:按一定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

一名六年级学生在作文《我想变成》中,将自己想象成一片天空,这样安排文章的脉络:

1000多年前,我是一片蔚蓝无尘的天空……

800多年前,我是一片带有硝烟的天空……

时至今日,我是一片得了“雾霾”病的天空。……

但是,谁又能预料到10年后,80年后,1000年后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呢?难道说,多年之后,我会变成一个“乌黑发亮”的天空吗?

像这样以时间为线索的巧妙构思,活很自然使人联想到环境破坏与人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随着时间的渐进,也更能使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交汇在时间的长廊中,共同反思人类这一千年来给大自然乃至自身带来的灾难。好的构思,成就了与众不同的作品。

3.结尾与开篇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结尾与开篇同样重要,是一篇文章点明题旨的重要部分,它们犹如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互为补充。我国自古便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在习作课上,教师也经常以“豹尾”为标准展开教学,即指结尾要简洁明快,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咀嚼回味的余地。常见的开篇结尾有以下几种:首尾呼应,凸显主题;开篇设置悬念,结尾揭示悬念;开篇记叙内容,结尾画龙点睛,发人深省等。总而言之,无论怎样的结尾,都要揭示或强调全文的情感与主旨。

如著名作家季羡林老先生的《夹竹桃》是这样写的:

(首段)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念、最值得回忆的花。

(尾段)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首段欲扬先抑,以夹竹桃的普通衬托出它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结尾水到渠成,升华情感。这对学生习作来说就是很好的范例。

一名学生在《窗外》这篇习作的结尾中这样写道:

今夜的窗外,雪花皎洁,晶莹剔透,带我走进了一个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美好境界!

这篇文章写的是雪天窗外一位卖草帽的老者因衣着寒酸,无人理会,滑倒后,被一名热心的少先队员扶起的故事。结尾情景交融,将雪景之美与少年行为之美巧妙结合起来,文字隽永,耐人寻味。

三、创新习作语言,让语言生动饱满

1.细节决定高度

小学习作最核心的要求是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如何做到内容具体?细节描写是习作训练的重中之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大大提高文章的可读性。细节描写体现在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衣着、以及环境的细微之处。教高年级学生学会细节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眼神的变化、嘴角的一丝笑意、手部的一个细微动作……都是捕捉回味的对象,任何细节的描摹、感触的生发,都离不开细致的体察。

一名学生在写“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中这样写道:

郭老师见我的靠近窗户,刺眼的阳光扰的我睡不好觉,便悄悄来到我床边,摸出一个胶带。她把眼睛眯着,手在胶带上来回摸索着,寻找胶带的开口,阳光把她的头发照成金色。胶带“刺啦”一声被揭了下来,郭老师来到我床头,踮着脚,把胶带一圈圈地往栏杆上缠。一个遮光板终于做好了。

“摸”、“眯”、“揭”、“踮”、“缠”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使一位心地善良、关心儿童的舍管老师的形象呼之欲出。而这段描写一定也离不开小作者平时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应时时提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不要到了写作时才去临时抱佛脚,写作素材重在平时的积累。

2.幽默讓习作独具魅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做到言之有物,但还缺少语言特色,仅是简单的叙述通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渐渐形成一定的语言风格,其中幽默风趣,就能大大提升表达的魅力指数。引导学生形成幽默的语言风格有两个要点:一是要有趣,二是要意味深长。一味的有趣而毫无味道,这样的语言不是“幽默”,只能称作“滑稽”。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便不乏幽默风趣。如,“张大嫂一边刷洗家伙,一边落泪,还不敢叫丈夫看见,收拾完了站在炉前烤千两个湿眼睛。”(《离婚》)眼睛怎么能去烤干?张大嫂那种害怕而又无可掩饰的举措顿时生动无比。幽默的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使读者与作者亲近起来,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更需要教师们在灵动的课堂上引领学生创新构思、创新表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