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套色木刻版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巴蜀画派·欣赏】1949-1966,巴蜀黑白木刻版画的地位正式奠定!巴蜀版画的发展在中国近代美术史的新兴木刻运动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1949年至1966年的时间段中,巴蜀版画艺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正式的奠定了巴蜀黑白木刻的地位。
今日,小巴先带大家回首这一时期巴蜀版画的创作。
乐以钧 《鲁迅像》 黑白木刻 22cm×32cm
1931年鲁迅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班,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传授新兴版画艺术的学习班,学员都是当时比较前卫的艺术青年。其中有三位学员是四川的艺术家:乐以钧、苗勃然、李岫石。他们是四川最早的木刻家,参与并见证标志中国新兴版画滥觞的一段重要历史。从历史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他们把新兴版画艺术从上海带到了成都,由此薪火相传,四川新兴版画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在1949年至1966年的时间段中,巴蜀版画艺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正式的奠定了巴蜀黑白木刻的地位,这一时期成为了“四川画派”的重要转折点。在经过二十年的艺术实践之后,艺术家们无论在艺术思想上和理论实践上都逐步走向了成熟状态,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基本上形成了统一局势,国家美术家协会的建立以及各种机制的兴起,为版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谢梓文《强渡》15.3cm×10.8cm 1943年
谢梓文《青纱帐里》24cm×14cm 1943年
在全国解放后,国家面临的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党开始用政治调控艺术创作,巴蜀版画开始以工农兵题材成为艺术创作的目标和方向,写实成为这些艺术品必须遵循的创作原则。
牛文、李少言《当和平解放西藏的喜讯传到康藏高原的时候》凸版 32cm×49.8cm 1952年
牛文、李少言《学医归来》凸版 25cmx37.2cm 1954年
在这期间,艺术家们开始大力的借鉴苏联和欧洲的版画艺术,巴蜀黑白木刻成为政治的代言人,为政治服务。
巴蜀版画艺术特点是表现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英雄事迹,这一时期的版画家也因创作此类作品而成名,例如有“丰中铁"、“徐匡” 等,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出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农民思想情怀,这种主题明确,表现通俗的版画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宣传手段。同时,巴蜀版画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较深,这也造就了巴蜀版画家在创作中的独特性格。
作品欣赏(1949至1966)
也在改革开放前的时间段中,这批开创四川美术恢弘历史的一代大师们在此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以革命性、民族性题材的版画创作为主,几乎成为巴蜀版画最为重要的题材。
谢梓文《抢在暴风雨之前》凸版 43cmx58cm 1955年
李少言《夜读》黑白木刻版 19.7cmx11.5cm 1958年
牛文《东方红太阳升》凸版 32cmx29cm 1959年
江敉《金沙江畔》凸版 40cmx23cm 1961年
江敉《战鼓》 黑白木刻 50cm×35cm 1962年
吕琳《村景》1956年
李焕民《织花毯》凸版 23.5cmx19cm 1954年
林军《巫峡》局部 黑白木刻 38cm×74cm 1956年
吴凡《试琴》黑白木刻 43cmx51cm 1957年
丰中铁《大江东去》 黑白木刻 88cm×56cm 1964年
宋广训《勘测铁路新线》 黑白木刻 40cm×24cm 1953年
吴强年《雷锋》黑白木刻 1963年
1949年至1966年对于巴蜀版画艺术发展来说,可谓一个重要时期。这时期涌现的版画艺术家从生活中来,到艺术中去,为时代和民族而创作的现实主义思想和创作方法,无疑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巴蜀版画注入了丰厚的精神内涵,也为巴蜀版画日后的长足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资料来源于:凌承纬《四川重庆现代版画艺术的奠基和开拓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编辑/黄秋霞 审核/李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