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中央美院2021年复试「期末考试电脑阅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又是一年中央美院招生季,专业考题又成了圈内圈外关注的热点,线上初试的考题发布阅读量破了2021年首个10W 。小编带着大家的关注热度再一次来到了阅卷现场。
今年是中央美院招生专业考试命题改革的第六年。2015年,“棒棒糖”考题一出,考生及考前培训机构都品出了变革的味道,从“棒棒糖”、“一只手”开始成功突围,接下来的转基因鱼、到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到“我的”命题系列,一直到今年的“大脑世界”,每年一小步,从突破考前“套路”,到成功引导考前培训机构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去培养艺术苗子。
现在看来,方向是对的,特别是如今考前的启发式、综合素养的培养训练,使考生的基础整体前进了一大步,在进入艺术学府前基本没走歪路。在每年考题的“风向标”下,有艺术理想的青年,正逐渐沿着艺术教育的轨迹健康成长。
回到央美的人才选拔初衷——就是要把那些真正有天分、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才选拔出来。作为最高美术学府,必须做招生改革的引领者,这几年是在稳步推进,未来,还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探讨更科学更优秀更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招考方式。
中央美院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阅卷现场专访
央美各专业阅卷采访
【考试专业】艺术设计
【阅卷采访】设计学院院长 宋协伟
注重考查考生是否具备
独立思考和逻辑批判能力
因为今年实行初复试的方式,考试时长缩短至2个半小时,因此按初试的要求来看,考生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相较于往年,今年卷面整体质量上普遍比较高,最大的特点是风格多样化,几乎一人一个风格,丰富多彩,可以看出考生还是经过严格地训练和自我学习的。这也说明,设计学院这五六年的考题改革,带动了全国的考前班在努力琢磨中央美院在考什么,倒逼他们放弃以前造型训练、成套颜色套题的模式,也像我们一样思考当下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在帮助我们培养学生在进入美院所应具备的能力的提升。
这些年,我们设计学院的考题有一个不变的内核,就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入美院设计学院的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绘画造型能力以及画面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必须具备阅读理解能力,是思考能力,也是逻辑批判能力。从“我的群体”到“面向关系”再到今年的“画出你的大脑世界”,我们始终在考核作为一个即将走向成年的人,在处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所秉持的价值观,以及必须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
【考试专业】城市艺术设计
【阅卷采访】城市设计学院院长 马浚诚
这次考题是让考生“带着镣铐跳舞”
手绘表达能力是城市设计学院三大设计学部的学生都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艺术城市设计学部的公共艺术与环境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艺术想象力,创意城市设计学部的产品设计与工艺美术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高创意素养,文化城市设计学部的动画、绘本、交互与游戏、电影与视觉特效等专业都需学生具备较强的造型能力。
通过阅卷我们也发现,今年的试卷质量出乎意外的好。这次我们的考题要求“手绘”是多元的,不限定材料,水彩、水粉、素描……只要是考生是熟悉的工具即可,这样考生的天分能得以自然流露, 可以充分运用工具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我们的考题又是限定的,“显微镜”“微生物”“海洋动物”缺一不可,这也考查了考生的解题能力,他们是“带着镣铐跳舞”,在限定的画面、限定的时间以及限定的题目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我们的考题还是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文化素养的体现,如果对当下、对社会最新事物不够了解是无法很好地解答这道考题的。
【考试专业】中国画
【阅卷采访】中国画学院院长 刘庆和
在综合考查的基础上重视中国画的专业性
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报考中国画学院的学生非常关注每年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向。有的考生报考专业方向或许并非是兴趣驱动,只是考上美院的策略,这种心态在中国画学院的考生中是存在的。这些年中国画考试科目的调整,是出于让学生尽早步入中国画专业学习的愿望,我们也曾经在书法科目试题中出过考生自作古诗这样的考题。基于考生的知识结构,基本形成今天的考题框架,也不可能做颠覆性的调整。我们并没有因为考虑中国画专业的综合考查,而忽略作为绘画的专业性以及中国画的专业性。中国画专业的学习,从应考开始就不能太狭窄。总之,关于美术专业招考的思考,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总结经验,认真面对的课题。
强调中国画的专业性是基本的前提,但要在总体的绘画造型基础上逐渐引入专业学习的过程,这个道理在教学方向和课程设置上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以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是中国画学习的精髓。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同样少不了基础知识技能学习和创作实践中,实验性所带来的快乐、紧张、挫折和突破。没有了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创造的欲望,片面地强调专业性,中国画学院的教学就会陷入技术训练的模式化“制作”,也会让教和学趋于被动。
这几年的招生考试我们也在逐渐调整,目的也是让考生逐渐认识到进入中国画专业学习的门槛虽然有一定的高度,同同样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在较长的造型基础训练中,逐渐将自己引入到中国画的专业方向,渐入佳境。随着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的积累,会越来越体会出中国画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和辛劳,这也是自己毕生的艺术追求。
【考试专业】书法学
【阅卷采访】中国画学院副院长 徐海
要基于本科人才培养选拔人才
我们这几年的本科专业招生考试命题主要是基于我们的本科教学理念与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实施的。中央美院的书法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中独树一帜并得到业内的高度认可。我们要求学生书画印兼修,这是其他学校书法专业没有的,我们是唯一。而就书法教学而言,又要求各书体兼修。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局限于某个书体,各种风格都要去尝试。这也符合学校强调的宽基础,本科阶段宽基础可以培养宽泛的专业能力,为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目前宽基础教学体系的形成,是传承了中央美院中国画专业与书法专业教学传统,书法专业成立的时候,像朱乃正先生、王镛先生等诸多老师,他们自身就是书画印兼修,卢沉先生、钟涵先生等也特别重视书法教学,非常关心书法教学的建设。书法专业教学是建立在中央美院大传统基础上的,今天的教学也是体现了中央美院尊重传统、鼓励创造的学术精神。我们不是闭门造车,从这几年人才培养成果看,我们的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综合修养得到了多方面肯定。
书法专业这几年非常受关注,也是热门专业,报名人数一千多,招生名额只有15人,在考录比例难度上居各专业前列。这给我们带来了人才选拔的资源优势,所以从人才入口我们便提高了门槛,今年线上初试增加了考查科目,专业创作考试包括两科,一是行草书创作,一是正书创作,要求考生一个小时完成两张卷子,其中行草书15分钟,正书45分钟。从卷面看,令人惊喜,有表现非常突出的考生,其中一些考卷的书写水平不夸张地讲“可以碾压60%的书协会员”,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考生相当于一个成年的专业书法工作者水平,看后的确有些震惊,也从中看出考生对书法学习的执着与专业素养。整体来看,优秀试卷能达到3%左右,这部分考生初试入围,复试再选拔,这就能保证我们的生源质量。阅卷中也发现了审题不仔细的问题,比如行草书考题明确要求“考题内容全部书写”,有的考生没有看仔细,影响了试卷的完成,当然,优秀考生很少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衷心希望有更多有书法爱好和专业追求的考生来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系。
【考试专业】造型艺术
【阅卷采访】油画系主任 张路江
我们需要将小我置于社会语境的人才
这次初试的考题是综合绘画《再出发》。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中国正在谋求新发展格局,在此语境下,“再出发”体现的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积极面对生活的积极状态。
通过阅卷,我们发现考卷大体呈现两种面貌:一种是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将视野放在那些正在发生的,鲜活的,呈现当下社会时代特色的考卷,答出这样考卷的考生富有比较深刻的洞察力和艺术把握能力;一种是内审的,视野偏小的,侧重于表达自我或家庭关系的考卷。对于这两种状态,我想强调: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表现时代的能力。另一方面,考试时间只有2个半小时,考试场地按线上考试要求设定,这需要考生在熟悉但缺乏紧张感的空间里,去调动构思、生发表情,这对于考生是很髙的要求。
通过阅卷,我们发现今年考生试卷整体水平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这是令人欣喜的。这也是我们这几年持续考题改革的结果,我们通过考题为考生设立了风向标,让考生明确知道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将小我置于社会语境中,与时代同步。试卷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张画,而是每位考生的视野、胸怀、生活状态,这正是本次初试定为综合绘画的意涵。祝所有考生——再出发!
【考试专业】实验艺术
【阅卷采访】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邱志杰
注重考查文化修养与传统造型能力
这次初试,我们还是注重考查传统造型能力,要求考生具备传统造型能力的训练、准确把握造型整体和细节之间的关系,甚至包括光影的塑造、光影体积感和质感的塑造。这个考题比较简洁,但能全面考察呈现学生的整体造型能力。试题强调球体的镜面,有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是理性工作方法,要画出球体的体积,球体得有明暗关系,画出体量,同时要画出镜面的效果。实际上是要求通过镜面中形象的扭曲变形来交代球体的体积,这其中可以利用几何思维,从考卷看,有的学生能掌握这种方法,画出来的是交通凸面镜。初试更强调素描,是回到传统素描,其实是画静物,只是这个静物比较难画。我们希望看到考生试卷里展示比较完整的造型能力,“点子”不是这份考卷考查的重点,因为我们复试有要求非常高的创作题目。但这么多年高难度逻辑思维考题的引导,考题迭代非常快,考生似乎养成了比较高的心理预期能力,准备也充分,卷面里“点子多”,想象力丰富,逻辑思维也复杂。当然,在造型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点子”好的,逻辑强的,卷面完成一定会更好,也能表达出来自己的优势。
今年我们把书法放在造型能力考查里面,其实书法里面包含了素描的造型能力和笔墨的造型能力。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考虑,一是我们书法的这种平面造型带有一定抽象性的,是非常微妙的,这不是绘画素描训练所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我们觉得书法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它的疏密、顺逆、运笔长度都和中国哲学有特别内在的关联。我们希望学生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书写是跟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最接近的一种状态,我们说“字如其人”,书法是考察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艺术敏感的有效方式。实验艺术是所谓的最当代、最前卫,但前卫的基础是什么,恰恰是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是一种情感。
说实话,今年突然增加书法考试,很担心考生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招生简章发布三个月,我们以为考前班送上来都是恶补书法的速成品,但考卷让我们大吃一惊,有的高分考卷看出来是从小练出来的,能把柳体写得那么到位,不下功夫是做不到的,高分考卷里面有写隶书的,隶书里面也有临写张迁碑、曹全碑的,有的很专业,比如有临写龙门二十品的。总的讲,考生表现出来的书法造诣让我们感到欣慰。
【考试专业】艺术品保护与修复
【阅卷采访】修复研究院院长 王颖生
高素质考生青睐新增“老专业”
艺术品保护与修复是新专业,首次面向社会招生,非常受关注,从报名情况看考生非常踊跃,这应该与未来就业的考虑有关,这个专业的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很多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都急需艺术品修复师。这一专业对于我们是新兴专业,而在西方已经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专业了,它是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下的,我们为了强调专业性定位为“艺术品保护与修复”。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从人才选拔开始就注重对考生综合素养的考查,不仅要求有较强的绘画能力,也要求具备较高人文学科素养,同时还需要有自然科学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从考生试卷来看也令人欣喜,整体表现很理想,一方面看到了大部分考生对这一专业有明确的认识,展现出了对经典绘画的认识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从考卷画面的完整性看到了考生较强的绘画能力,多数考生也表现出了比较高的文化素养。
【考试专业】美术学
【阅卷采访】人文学院院长 李军
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
美术学的美术鉴赏专业考试不同于往年考题,给出了图像,侧重考查考生对图像的认知能力,由于是线上考试的原因,在考查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两道考题相对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考试形式,从作文的命题、命意、论述及行文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今年美术学专业的考生都通过了各省美术联考,大部分考生都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和美术知识,对于名作名画他们也都很熟悉,但要求考生辩证地思考“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关系”“艺术家个人创作和他人创作的关系”,这其中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由于两个考题都不算特别难,考卷整体来看考生也没有拉开特别大的差距。
【考试专业】艺术史论
【阅卷采访】人文学院院长 李军
考查考生对原文、原著的“真功夫”
艺术史论的基础写作专业考试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题选了瓦萨里《大艺术家传》中的一段原文要求考生翻译,侧重考查学生外语水平和阅读外文原著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绘制与解说词写作。由于报考艺术史论的考生并不要求参加各省美术联考,因此绝大部分考生也是没有绘画基础的,绘图题对应的分值也相对较低,考核重点仍然是考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第二题侧重考查考生古代汉语水平和对中国文化原著的阅读能力,考生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逻辑思辨,对《庄子·秋水篇》进行逻辑的还原和辨析。第三题则考查考生对不同门类艺术作品的审美经验,这里的艺术我们并不局限于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都可以谈,鼓励学生在真情实感基础上,进行审美的理性思辨和概括总结。
艺术史论专业今年是第一次招生,从不同层面来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是以便于未来进入大学教育能够“对症下药”。今年专业考试题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难度,全部考题都希望考生能独抒己见,考卷整体体现出来的层次差距很大,有些考生表现很好,也有些考生还是在回答事先准备的知识,背的东西就算滚瓜烂熟,但却没有增加新的知识,对于艺术史论专业而言,学科的前沿就是生产新的知识、生产新的审美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考试专业】艺术学理论
【阅卷采访】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兼(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院长 余丁
难度增加,难不倒优秀考生
艺术学理论今年的考题相较于往年增加了一定难度,一是没有给出相应的作品、作品图片以及信息,二是需要考生画出所选作品的小构图,并将其以逻辑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排版,画小构图和设计版面也是对考生在美术鉴赏基础之外的绘画和设计基础的更高要求。考题中逻辑思维导图的难度不在于版面设计,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文字能力才重点。如何构建一个“百年巨变”,这不仅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美术史基础知识,还要求考生对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逻辑能力。从考卷总体情况来看,通过一个难题拉开了差距,我们选拔出了不少尖子生,也达到了预期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
在综合素质考核中,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逻辑构建、仪表姿态、应变能力等全面素质。在短短十分钟内,考生需要构建一个逻辑,并对其进行表达和阐释,我们更希望看到考生能够突破考题,充分发挥想象力,流畅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一点也只有少数考生做到了。
【考试专业】艺术与设计管理
【阅卷采访】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兼(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院长 余丁
要求考生“能写能画、能文能武”
艺术与设计管理的专业考试不同于传统闭卷考试设置选择题、问答题,而是基于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分类能力、策划能力、创意能力。今年的考题设置通过让考生虚拟报纸主编的身份,在一张四开的画纸上做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排一份《美育周报》的副刊。作为主编的身份,首先就需要对作品进行选择与分类,是以绘画门类作为选择分类标准,还是以流派作为选择分类标准,从这一环节就能看出考生对于艺术史基础知识的储备。其次,还需挑选出8幅作品,绘制作品小构图,并撰写卷首语和作品赏析,这个对于两个半小时的考试的工作量和难度也是非常大的,要求考生“能写能画、能文能武”。难度大才能考出考生水平,拉开考生层次和差距,选拔优秀学生。从考卷整体情况反映,我们也看到了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考生,从卷面排版、插图绘制、报头制作、文字撰写都可圈可点,非常精彩。
在综合素质考核中,要求考生以“出版人谈美育”进行主题演讲,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考生总体表现来看,许多考生都在谈美术鉴赏,只有少数同学把自己虚拟成了媒体的主编和出版人来谈美育。通过视频演说这样的考试形式,我们更希望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展现当代学生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特征与精神面貌。
【考试专业】建筑学
【阅卷采访】建筑学院副院长 王小红
建筑为人服务,
考生必须关注人与空间的关系
今年建筑学院考卷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要素,即“人和空间”的关系首次出现在试卷中,与往年相比,考题难度增加了不少。此次考题也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既要理解东方意境下的“叠石”含义,也要从建筑的形式、秩序和理论逻辑等西方建筑理论入手去答题。3个小时的答题时间,对于考生来说难度不小,但也有部分考生做得很好。这次“人”的因素的出现,也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因为建筑也是为人的服务,美院的考生必须要关注人与群体、与空间的关系。
【阅卷采访】建筑学院教授 王兵
让独立思考、个性强的考生脱颖而出
这次考题三联画,三张画、三种情境,层层递进,并且从以往关注静态的物体、建筑转而关注社会、关注当下、关注人,这在建筑学院“造型基础”科目中是从未有过的。这次阅卷也让我们看到考题的改变对考生的“打击”,试卷呈现出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也是我们的一次大改革。我们建筑学院以往招上来的学生,“考前培训”痕迹太重,这需要我们花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时间去改变他们“被束缚”“被驯化”的状态,这样才能接受新的知识。于是这次我们痛定思痛,改变了试题的内涵,通过答卷,我们也发现,一些有想法、个性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考生从背题大军中脱颖而出,这也是给考前班一个提醒,我们的考试方向改变了。
图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 联系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