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古希腊建筑艺术漫谈图片「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戴美政 文/图
巴底龙神庙 选自网络
希腊古典艺术与民主主义思想
我们所说的希腊艺术,是指公元前十多个世纪里古代希腊民族所创造的古典艺术。
古希腊美术史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荷马时期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此时神话形成,造型艺术处于萌芽阶段。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瓶画和建筑,雕塑则处于形成阶段。古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的神庙形成了它的典型样式,即柱式建筑。古典时期是希腊艺术的极盛时期,产生于原始公社时期的神话得到广泛的传播,戏剧、雕塑、绘画、建筑、音乐等都取得辉煌的成就。其中尤以建筑和雕塑的成就最大。本文着重谈谈以神庙为代表的古希腊建筑艺术。
我们说,在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古希腊美术一直保持着永恒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辉。两千余年来,它不仅给予我们极为丰富的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恩格斯语),纵观西方美术的诸多流派或风格,或许都能在古希腊美术找到最初的萌芽和变化的缘由。正如恩格斯说:“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艺术是现代欧洲近现代艺术发展的策源地和永久的驱动力。
希腊古典艺术遵循希腊古典的民主主义思想。在古典所有制和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古典世界观,和其他古代世界观相比是较为进步的。古典所有制的私有原则决定了古典世界观是重视个人和个性的,但它的公有原则,又决定了古典世界观仍然强调集体和国家,形成一种古典的民主主义思想。希腊古典艺术的基本理想,在古典世界观的指导下,就是以人为本位的理想。理想的人是精神和体格都完美发展的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句名言首先便是古代希腊人说来的。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不必把眼光放在生前或者死后。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斗争与欢乐,做人世间的奴仆,也比做阴间的王侯强。这就是古代希腊人对于生活的传统观点。
古希腊神庙建筑的三种柱式
古希腊神庙建筑主要有三种柱式,多利克柱式(又称“多利安柱式”)和爱奥利亚柱式,以及由爱奥利亚柱式衍生出来的科林斯柱式。它们不仅表现为柱式的基本结构,而且还表现出以柱子为主的整个建筑体系的艺术风格和美学品格。
古希腊神庙建筑的三种柱式,左起:多利克柱式、爱奥利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所谓柱式,其实就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体系,它是根据柱子的形制而彼此区别的。由于以柱子为单位构成的体系在每一个细部上各有区别,因此不能把柱式和简单的柱子这一概念等同起来。在古风时期确立的两大柱式,满足了希腊人对于建筑的思想方面和艺术方面的双重要求,它在整个古代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历史时期也起着重大作用。由柱子构成的柱廊是决定庙宇形式和结构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希腊庙宇建筑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柱式原理,也就是以柱子为基因而构成建筑的整个体系。古典柱式的产生不是什么建筑理论探讨的结果,而是在希腊建筑的长期实践中达到的成就。
多利克柱式是由强悍刚毅的多利亚人创造的。巨大的石灰柱体粗壮坚实、庄重有力,由下向上逐渐缩小,中间略为突出,既显挺拔严谨之势,又免除视觉误差,柱身四周凿有16~20条不等的凹槽,以丰富形体转折的光线变化。柱头结构单纯、造型朴实无华,由方形柱冠和双曲线柱颈组成,没有繁琐装饰,柱体直接立在基坛上,虽无柱础,却也显得坚实稳重。柱身高为底部直径的4.5~5.5倍,由鼓形的块石叠砌而成,围绕神殿四周。多利克柱式的基本精神是雄浑、坚强、单纯,它是和多利克人质朴的民族性格和生活理想相适应的。分明显出的阳刚之气与同期雕塑所追求的健硕有力的男性人体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宙斯神庙和科林斯的阿波罗神庙。
巴底龙神庙的多利克柱式
爱奥利亚柱式的基本精神是比较秀丽和灵巧的,它是和爱奥里亚人的生活习尚相适应的。其优美典雅、精巧华丽的品格,富有女性的柔和秀丽之美。爱奥利亚柱式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柱头有涡卷形的装饰,有左右两个涡卷的单式柱头,也有四面都带涡卷的复式柱头,华丽灵巧而富有动感。其次是柱体修长挺拔,柱体高约为底部直径的9倍。柱身凹槽细密圆润,多达20~24条,使明暗变化柔缓。且柱身上下直径比例明显缩小,匀称平直。再就是柱子底部圆鼓形的多层柱础装饰,并且檐板有连续的浮雕饰带。爱奥尼亚柱式形成于古风时期,盛行于古典时期。在爱琴海一带岛屿和小亚细亚西岸等地均有重要的遗迹,其最有代表性的是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以及古风时期的阿尔狄美斯(又译为“阿尔特弥斯”)神庙等。
爱奥尼亚柱式
大英博物馆正门的爱奥尼亚柱式,本文作者自拍(2018.5)
古典末期,由爱奥尼亚柱式衍化出的另一种新的风格,被称作科林斯柱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柱头装饰华丽,柱身细长挺拔,全部高度约为底部直径的10倍。柱头由两排毛茛叶饰,每排8片,其上又伸出8支花茎,并拖出涡卷状花蕊,显得十分高贵雅致,形如一只盛满鲜花的篮子。这种华丽的柱式最先出现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城邦,盛行于希腊化时期。典型的代表作品有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登。
科林斯柱式的柱头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是希腊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工程,始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8年基本完成。雅典城处于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希波战争中雅典城遭到很大的破坏,公元前450年,伯里克利执政年代,雅典城邦国家开始了城市兴建活动。卫城原为防御外敌入侵的城堡,坐落在雅典城西南一处险要的山岗上。雅典卫城的神庙建筑主要有三座,即巴底农神庙(又译为“巴特农神庙”或“帕提侬神庙”等)、伊瑞克提翁神庙(又译为“厄勒克西奥神庙”等)、胜利女神神庙,它们以巴底农神庙为主体,利用山岗的自然起伏,巧妙地将三座神庙和卫城的山门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既突出了主体建筑的神圣与伟岸,又表现了整体布局的灵活与自由。工程的主要设计者是建筑家伊克提诺斯等人,雕塑则由菲迪亚斯负责完成的。
雅典卫城透视图
这里,神庙建筑融会了多利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两种风格,多利克柱式显示出主体结构的雄浑与伟岸,爱奥尼亚柱式表现出典雅与秀丽之风。而伊瑞克提翁神庙则创造了希腊建筑中最优美的女像柱式,使雕塑与建筑做到完美的结合。
巴底农神庙
巴底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中的主体建筑,位于卫城的最高处,采用十分典型的围柱式结构。整个神庙长70米,宽31米,符合古代黄金分割的审美规律。50根粗壮劲健的多利克立柱耸立在长方形神殿周围,形成雄伟庄重的回廊,东西两面各有8根立柱支撑,两侧檐板下各有17根立柱,柱体高l0.4米,由11块鼓形大理石垒成。神庙内部分为正殿和后殿两部分,后殿是由4根爱奥尼亚式立柱结构而成的方形大厅。此外,巴底农神庙采用了大量的精美雕塑,镀金饰件和鲜丽色彩进行装饰,在强调整体结构的恢宏博大之中,还透溢着精巧与雅致的韵味。神庙外耸立着约12米高的雅典娜神像,她是卫城最高的标志。可以说,巴底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风格趋于成熟与完善的体现,是建筑技术与艺术表现结合完美的经典代表。与巴底农神庙的宏伟和庄重不同,伊瑞克提翁神庙则表现出变化、对比和独特。它以典雅、宁静而秀美的女神立像雕塑代替柱式功能,不仅使建筑本身丰富多彩,而且还拓展了雕塑装饰的范围。雅典卫城的山门与伊瑞克提翁神庙建筑一样,也利用山势地形,以极富变化的格局和不同风格的柱式,表现出十分壮观与挺拔的气势。胜利女神神庙虽然较小,却以极为典型而又略为夸张的爱奥尼亚柱式成为最精美最雅致的神庙建筑。在雅典卫城,雅典人四年一次要举行泛雅典娜节日,雅典自由民组成的游行队伍要绕行神庙一周,以向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献上少女们织出的无袖新外衣。
巴底龙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女像柱
建筑美学原则的巧妙变通
古希腊建筑大师的高明,在于他们既能遵循古典美学原则,又善于灵活变通。
巴底农神庙的建筑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视觉纠偏方法应用于柱式结构和廊柱排列当中,以强调谐和与严整的形式美感。神庙的列柱,不是全部垂直地排列着,它只有正中两只是垂直竖立的,其余两边的柱子均向中央略微倾斜;而且,柱子之间的距离也不是等距排列的,而是两边柱子的间距稍大一些;神庙的基础也不是铺成水平的,而是两端稍低,中部略微向上凸起;每只柱子自下到上也不是等直径的,而是下略粗,上略细,中部略微鼓起……
所有这些,虽然都是非常细微的变化,但它们刚好给人产生一种生动活泼的印象。列柱的略微斜向中央,令人觉得建筑物有力有劲,平稳安全;基石中部略微向上凸起,则使人感到地基厚实;柱身曲线可使柱子产生像有机体那样富于弹性的感觉,使人觉得安定快适;各部比例的变化,有助于观众视觉印象上的细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柱子粗细不一,也是为了适应光暗变化,避免造成破坏统一的视觉印象的结果。巴底农神庙各部分线条流畅,比例和谐,具有韵律美和平衡美,既符合祭祀庄严神圣的需要,又体现了古希腊社会普遍的审美思想,由此成为古典现实主义的辉煌典范。
古希腊人从自发的辩证观点出发,强调整体和谐与多样统一的原则,对西方传统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它启示我们,科学规范能指导行事成功,但高明的实践者不会被规范束缚,他们善于运用规范,又能突破习惯性思维,创造性地对规范作变通处理。建筑艺术是这样,其他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吗。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善于学习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朱龙华著:《希腊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5月版》。
2)齐凤阁、周绍斌:《外国美术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98年4月版。
3)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版。
4)朱伯雄编著:《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7月版。
5)[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4月版。
6)王世德主编:《美学词典》,知识出版社1986年9月版。
本文图片除本人拍摄者外,均选自《希腊艺术》《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等书,谨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