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大家好,双减精神挺进高中新华网「双减政策对于高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丨记者张静
2021年6月1日,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操场上,高三年级学生在开展拔河比赛(张爱林/摄)
“双减”政策落地一学期,新一轮教育改革开始向高中阶段发力。
劳动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需掌握1-3项运动技能、1-2项艺术技能,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升学率不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
2022年1月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着力克服普通高中办学中“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此前,北京市教委要求线上教育培训机构停止销售所有高中阶段寒假课程并清理退还学费,引起社会关注。近半年,“双减”工作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展开,北京市教委这次下架高中线上学科类培训课程,在全国来看尚属首个专门指向高中阶段的改革措施。
2月8日,教育部在其官网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各地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要求,需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
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高中阶段直接对应高考,被家长普遍认为是孩子学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老师的教学方式、课业难度、授课速度与初中相比有较大差异,很多学校在高二下学期就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整个高三全年用来复习刷题,准备高考。
教育部《指南》和北京市教委新动作再次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构建健康教育生态的决心。
新政重在纠偏
“出台《指南》是为了解决高中办学质量评价的一些突出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在评价导向上,存在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办学质量的倾向;评价内容上,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在评价方式上,存在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的问题,迫切需要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因此,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成了当务之急。《指南》的出台,也再次厘清了高中的办学理念与方向。
这位负责人透露,《指南》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并把“正确处理考试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作为重要考查要点,这有利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领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这样的评价指南,对缓解家长和孩子的焦虑也能起到引导作用。
多年来,高中生一周只休半天,一天睡不到6小时已成为普遍现象。教育功利主义在高中层面体现更为突出。高考升学成为学校和家长的唯一奋斗目标,家长们争相报各种高考辅导班、冲刺班,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进入补课、刷题状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得不到重视,高中教育越来越偏离立德树人方向。
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很多体制内高中学校的课程与作业存在严重问题。据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魏文锋分析,传统的普通高中课程中“德智体美劳”教育严重割裂,艺体课、德育课普遍存在未开足开齐现象,违背了五育并举的宗旨,个性化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不力,作业体系不合理,书面性作业占比较大。
可以说,《指南》的发布是一次针对高中教育的纠偏。
禁止超前教学
《指南》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明确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细化了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要求各地依据所辖县数、学校数和工作需要,以3-5年为周期,实现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全覆盖。
从前全国各地高中普遍存在的高二学完知识点、高三整年复习的超前教学进度被明令禁止,《指南》要求高中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授课,不能随便修改进度,不允许学校在高三上半学期结束前就进入“冲刺复习”阶段。同时,高校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进行集中补课的行为也被叫停。
在选科方面,避免让选考走向功利化,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指南》提出要完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制定选课走班指南,积极开发选课排课信息系统,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益;高一年级起根据学校选修课程开展选课走班,高二年级起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开展选课走班。
“双减”背景下,普通高中应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质量。魏文峰说,要把课程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基于核心素养目标,把握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科课程之间知识内容的相互呼应,找准融合点,防止简单交叉重复。在作业设计上打破学科壁垒,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通过这些举措,构建满足所有学生、部分学生和个别学生的不同层次特色课程体系。
根据《指南》,教师要从关注“怎么教”转向关注“怎么学”,使学生爱上学校课程,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学会,从而减少家庭作业负担,减轻参加校外培训辅导力度。
“超级高中”需根治
舆论评价,以《指南》去衡量中国现有的高中,一些以拼分数和升学率带动整个地区升学竞争的“超级高中”恐怕很难合格。
以升学率甚至清北率为卖点、跨地区掐尖招生、高薪挖师资、超大规模招生、违规开设复读班、纵容人籍分离的“学籍空挂”……近些年,“超级高中”打造升学政绩的招数经常引发社会争议。
什么是“超级高中”?教育部规定高中每个年级不超过1000人,三个年级不超过3000人,而不少“超级高中”每个年级3000人,全校上万学生,办学规模严重超标。
“超级高中”通常采用所谓“军事化管理”模式,学生早上5:30起床,晚上23:00就寝,中间所有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作息计划以分钟为单位。
学生每天学科学习时间超过15小时,日测、周测、月考、模拟考、期中期末考轮番轰炸,动态排名并公布,学生神经高度紧张,没有任何业余时间,也不能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2013年2月,作为“超级高中”龙头的衡水中学与河北泰华房地产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民办衡水市第一中学。此后,“衡水模式”输出加快速度,与各地地产商、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成立的“衡水”分校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衡水系”在全国14个省份成立了“民办衡水中学”或“衡水分校”。
在一些省份,“超级高中”违规跨地区吸引生源,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2021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对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也指明了方向: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加快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以强化特色引领高中学校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
《指南》提到,把“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作为重要考查要点,切实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并向薄弱学校倾斜,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文件发布,能否落到实处是关键。“‘超级高中’违规招生、违规办学背后,都有当地的默许和支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熊丙奇分析,国家规定,公办高中不能举办复读班,但公办高中却可以办一所民办高中,再以民办高中身份对外招复读生,这显然是钻空子的办法,但得到了一些地方的默许。地方之所以如此,一是为了提高当地的高中升学率,尤其是名校率、清北率;二是从中获得经营收入,减少对高中教育的拨款,甚至期望“超级高中”的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搞所谓的“教育经济”。
因此,落实《指南》,应拿出“双减”治理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决心,以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作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的基本要求,建立督导机制。“有必要确定一个简单而现实的目标,即实施《指南》后,各地不能还有所谓的‘超级高中’,要下力气建设好县中,实现省域内高中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熊丙奇说。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