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宋代捣练图「宋徽宗赵佶的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名称】摹张萱捣练图
【年代】宋
【作者】赵佶
【现状】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尺寸】145.3 x 37 cm
【材质】绢本 设色
《捣练图》是唐代名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萱,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但遗憾的是这一画作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流失海外。1912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部长冈苍天心(日本人)从北京一位贵族手上购买的,并于当年8月正式入藏波士顿美术馆。时隔152年后,《捣练图》回国省亲,在上海博物馆开幕的“美国藏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展”上亮相,以庆祝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
现存的《捣练图》历来将此作系于宋徽宗赵佶名下,但丛用笔赋色的细腻精巧等特征来看,应出自宣和画院画家之手,不是徽宗亲笔。此图虽系摹本,但结合传世的如《挥扇仕女图》等唐人作品考察,可推知应为比较忠实的摹古之作,保留了十分珍贵的唐代绘画资料。特别是在张萱原作不存的情况下,我们据此可以探究张萱的绘画风貌。
《捣练图》中的“练”的意思是,“白娟,丝帛”,这是一种丝织物,需要经过锤炼才能变软。而这幅长卷描绘的正是丝帛变软的这一过程,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画中无款识,前隔水细花黄绫上有金章宗完颜璟仿徽宗瘦金体书题「天水摹张萱捣练图」。
宋 赵佶《捣练图》局部
画面里从事各种不同活动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於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其中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
宋 赵佶《捣练图》局部
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
宋 赵佶《捣练图》局部
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扇火女童,都生动引人。
宋 赵佶《捣练图》局部
画家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把整个捣练的劳动场面分三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他不单纯图解劳动的程序步骤,而是注重对劳动场面中流露情绪的细小动作的描绘,似求得更好地展示出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如捣练中的挽袖,缝衣时灵巧的理线,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退。显然,这是画家熟悉生活、认真观察的结果,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画家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画中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的人物形象端庄丰腴,情态生动,完全符合张萱所画人物“丰颊肥体”’的特点在技法的运用上也与之相差无几,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张萱、周昉仕女画及唐代仕女画成就的重要参考资料。
卷后有明初张绅、清高士奇、近人罗文彬题跋。画卷上分钤金章宗明昌七玺,清高士奇、金望乔等鉴藏印。《江村书画目》《大观录》《墨缘汇观续录》著录。
宋 赵佶《捣练图》局部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的绘画兴旺鼎盛,产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优秀画家,遗留下诸多异彩焕发的艺术杰作。现在让我浅释张萱及传其所绘的《捣练图》。
张萱(公元713——741年),京兆(陕西省西安)人,开元时曾任史馆画直。“善起草”,对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尤擅长仕女画。在《宣和画谱》所载绘画作品中,有不少是描绘贵族妇女游春、梳妆、鼓琴、奏乐、横笛、藏迷、赏雪等悠雅闲散生活场景的画迹。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具有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缛华丽的突出特点,被称做“绮罗人物”。
在仕女画发展的早期——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青工绮罗”。到仕女画发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时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始有“仕女’”之称。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演变成张萱画中所描绘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于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画家有张萱、周肋等,张萱是周昉的的老师,其工细妍丽,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但因时代久远,张萱的绘画作品多数都散佚无存。现存的《捣练图》卷、《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唐后行从图》虽或为后人摹本,但仍可令人窥见其绘画技艺之一斑。
宋 赵佶《捣练图》
【作者简介】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闷,调和熙宁、元丰与元佑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法,国政日非。宣和二年(1120),遣使约金攻辽,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祸囚。宜和七年(1125),金灭辽后乘势南下,进逼汴京,逐传位丁子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北宋沦亡后,与其子钦宗赵桓俱被掳北迁,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汀依兰),年五十四。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擅书法,创"瘦金体"。工花鸟,能诗词。《诗词杂俎》有《宋徽宗宫词》一卷(《十家宫词》三卷)、《疆村丛书》有曹元忠辑《宋徽宗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