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人面兽心十二生肖动物「十二生肖文物藏品」

时间:2023-01-08 10:21:18 来源:域鉴

大家好,人面兽心十二生肖动物「十二生肖文物藏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生肖,家喻户晓,好像谁都懂,其实不然,这里面的名堂可大了去。每年过年,我都会想想,今年的动物,它后面有什么故事。这个话题与中国动物有关,与中国方术有关,与我长期关注的古代文物有关。 我们的头上有个大钟,挂在天上的钟,指针是北斗。斗转星回,一年又一年。十二年如十二小时。人生能有几个十二年? 好好活吧。 ” ——李零


唐十二生肖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虎在十二生肖中的位置

十二生肖,以虎配寅,与兔相邻。虎的辰位相当夏历正月,也是一年的开端。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孔家坡汉简《日书》同。

三十六禽,以虎、豹、狸并列。狸是狸猫,也叫豹猫,身上有豹斑。豹猫属于野猫。野猫、家猫都抓耗子。三者皆猫科动物。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讲钟律配兽,其中有虎,未见豹、狸。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中的虎,材料很丰富,这里举几个典型例子。

1、商代虎纹石磬〔图1〕,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商代伏鸟双尾铜卧虎〔图2〕,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同出器物多以虎为饰。

3、西周虎尊〔图3〕,传出陕西宝鸡斗鸡台,弗利尔美术馆藏。



4、西周虎形铜饰件〔图4〕,陕西扶风黄堆乡一号墓(M1:19)出土,陕西宝鸡周原博物馆藏。这类铜饰件多有发现(如绛县横水墓地所出)。最近宁县石家墓地也出土过春秋时期的类似饰件,据说是箭箙上的装饰。

5、春秋多戈戟〔图5〕,河南叶县旧县乡四号墓(许公宁墓)出土,饰龙、虎、鸟、蛇四兽,叶县县衙博物馆藏。

6、春秋虎形金饰件〔图6〕,湖北枣阳曹门湾曾国墓地1号墓出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7、春秋虎形金饰件〔图7-1〕,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出土。承发掘者告,此器为箭箙上的饰件。庆阳博物馆有类似饰件,出土于宁县湘乐镇宇村。



8、春秋虎纹玉佩〔图8〕,河南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9、春秋虎纹玉佩〔图9〕,河南淅川县下寺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10、战国虎纹玉佩〔图10〕,湖北随县(今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1、战国虎食鹿器座〔图11〕,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12、战国虎形金饰件〔图12〕,陕西宝鸡市魏家崖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13、战国秦虎豕搏斗纹带扣〔图13〕,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2号墓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14、霍去病墓石虎〔图14〕,霍去病墓在陕西兴平。



15、西汉错金虎节〔图15〕,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16、战国虎噬羊带扣〔图16〕,宁夏西吉新营乡出土,固原博物馆藏。

17、战国虎形银饰件〔图17〕,陕西神木大保当乡纳林高兔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18、战国虎噬驴带扣〔图18〕,宁夏固原杨郎墓地出土,固原博物馆藏。 19.比较:虎纹木棺〔图19〕,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巴沙达尔(Bashadar)2号石冢出土,年代在公元前6世纪,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20、比较:伊朗—阿富汗系错银铜斧〔图20〕,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不列颠博物馆藏。斧身浮雕:老虎扑山羊,野猪扑老虎,老虎扭头看野猪。 21.比较:萨珊虎纹卵形银碗〔图21〕,大都会博物馆藏。帕提亚和萨珊时期的金银器上多有这种虎纹。



虎纹的演变

上述虎纹,可分三型,A型状如叶尖反扭的柳叶,略呈S形;B型由双叶组合,一叶呈C形,一叶呈S形,合在一起,好像中间起尖的S形或F形;C型状如飞鸟或数字3。

A型纹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如上文所举春秋多戈戟、虎形饰件,战国虎纹玉佩、虎食鹿器座、虎豕搏斗纹带扣都是这种纹饰。这种虎纹流行于整个汉代,例子不胜枚举。内蒙古博物院藏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出土的鲜卑狩猎纹木棺上的老虎也用这种纹饰。

B型纹流行于两周时期,如上述西周虎尊、西周虎形饰件、春秋虎纹玉佩、战国虎形金饰件都属于这种纹饰。但秦汉时期,B型纹不再流行,只有A型纹继续流行。

C型纹流行于商代、西周,不一定是专门用于虎,但春秋时期确有这种虎纹,如宁县石家和宇村所出虎形饰件就是采用这种纹饰。过去我曾认为,B型纹早于A型纹,A型纹是B型纹的拆分,现在看来不一定对。第一,商代虎纹石磬的虎纹似可视为钩连单叶纹。第二, A型纹与B型纹有共存关系。

有趣的是,容庚《金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076—1077页:194有图形化的六个虎字,都是属于西周铜器,前四例子是A型纹与B型纹共存于同一虎身,后两个例子是C型纹,正好是这三种纹饰。

北方系青铜器,虎纹有多种,既有上述A型纹,如西吉新营乡所出,也有平行折角纹和平行波浪纹等。如纳林高兔出土的虎形银饰件就是采用平行波浪纹。而杨郎墓地所出更为特殊。这种虎纹也见于巴泽雷克木棺,可资比较。

另外,有趣的是,上述A型虎纹也见于不列颠博物馆藏伊朗系器物伊朗—阿富汗系错银铜斧,年代断在公元前2000年,帕提亚时期和萨珊时期也有这类虎纹。


龙在十二生肖中的位置

天有四象,苍龙、朱雀、白虎、玄武。古有四灵,龙、凤、龟、麟。其中都有龙。

十二生肖,今以辰配龙。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以辰配虫。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辰位配兽缺,疑漏抄。孔家坡汉简《日书》辰位配兽,释文作“蟲”,但从照片看,应为两字,上字是虫,下字从虫,或许是“虫蛇”二字。 三十六禽,龙与蛟、鱼相配,三者皆水虫。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讲钟律配兽,其中有龙,有王蟲,未见蛟、鱼。


出土文物

商周以来,龙被广泛用于器物装饰,特别是铜器和玉器。龙蛇类的动物,特点是能屈能伸,其造型可以适应各种器形。商周铜器,器腹、器耳、器座多用爬龙或卧龙为装饰,属于舒身龙,盘类器物和C形玉饰多用卷尾龙。

1、蚌壳摆塑的“龙虎图”〔图7〕,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出土,所谓龙,是侧视效果的舒身龙,头上长角,长吻大嘴,四足有爪,长尾几与身等,近似鳄鱼。

2、彩绘蟠龙纹陶盘〔图8〕,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蟠龙纹在器底,一头双身,头上有角,口吐信子,头外尾内,花纹酷似环蛇属(Bungarus)的毒蛇。商周时期的龙纹盘仍延续这一风格,但龙头如果太大,则头内尾外。



3、绿松石镶嵌的龙形器〔图9〕,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器形为俯视效果的舒身龙,方头长尾,无足爪,近似蛇。



4、商代龙首觥〔图10〕,山西石楼桃花者村商墓出土,器形纹饰以龙为主,并有鳄鱼纹。

5、西周龙首觥〔图11〕,河南信阳浉河港出土。



6、西周铜爬龙〔图12-1〕,陕西扶风海家村出土,个头很大,头上有棒槌角,背上有像龙鬣的扉棱,除有四肢,与商代甲骨文的龙字简直一模一样。



7、曾侯乙墓漆箱盖〔图13〕,以北斗居中,二十八宿环绕,左青龙,右白虎。商周卷尾龙,来源很古老。



C形玉器,以龙为饰,新石器时代就有。如红山玉龙分两种,一种是所谓玉勾龙,器身有单孔,器形较大;一种是所谓玉猪龙,器身有单孔(偶尔有双孔),器形较小。类似的玉龙,南方也有,一般无孔。这种玉龙一般没有足爪。商周以来的C形玉龙,一般也没有足爪,特点是龙头有棒槌角。

商周时期的龙,有爪龙,多为卧龙或爬龙,与器形有关;无爪龙,多为卷尾龙,作螺旋形,也与器形有关。我理解,无爪龙作C形或螺旋形,只是为了顺应器形,并非模仿蠃虫。


商周龙纹的基本特征

商周时期,龙纹分很多种,其中使用最多的纹饰单元,是一个菱形加四个三角形,如上引器物的龙纹,其身尾花纹就多半采用这种花纹。这种花纹最像蟒蛇的花纹。我们不难发现,商代铜器上的蛇正是用这种花纹表现。

其次,身体细长的龙还常常用一种形如飞鸟的花纹(类似数字3)作身尾花纹,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作前一种龙纹的花边。此外,商周龙纹或有扉棱,扉棱多以T形缺口或T形阴线为饰(有时在两个T形饰之间还夹一个I形饰),如海家村铜爬龙的龙鬣就是用这种扉棱表示。这种扉棱装饰,有时也被图案化,用作第一种纹饰的外缘,如弗利尔龙纹盘的龙身和龙尾。


饕餮纹是商周龙纹的面部特写

中国纹饰,有两种动物纹最有传统,一种是龙纹,一种是凤纹。中国青铜时代,有两种动物纹最重要,一种是饕餮纹,一种是凤鸟纹。 饕餮纹最早出现于何时,学界也有争论。有人把良渚、龙山和石家河的眼睛纹和人面纹说成饕餮的前身,把问题追到新石器时代,也有人把二里岗时期的兽面纹当作饕餮纹的源头,但毫无疑问,商周时期才是这种纹饰的鼎盛期。

饕餮是一种贪吃的猛兽,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贪吃、贪婪。《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这话讲得很清楚:第一,这种怪兽常被用来装饰青铜器(如鼎);第二,它很贪吃,连人都吃,是一种食人怪兽;第三,饕餮纹是一种特写,只突出脸的部分,省略其他。

世界各国,怪兽吃人,艺术常见。但商周饕餮纹,并不直接表现吃人,只是表现一张恐怖的脸。李泽厚称为“狞厉的美”。这张恐怖的脸,头上长角,似人非人,似牛非牛,似羊非羊,让人无所适从。出土文物中的动物形象,凡是说不清道不明者,多统称为兽,故饕餮纹也叫兽面纹。

兽面纹只是一种逃避争论的说法。


龙纹和饕餮纹的后续发展

战国以来,汉地与北方草原在艺术上存在广泛交流,不可避免地受到欧亚草原甚至近东艺术的影响,但毫无疑问,我们的龙还是我们的龙,并非自外输入。例如大云山汉墓出土过一件鎏金镶玉玛瑙带扣〔图14〕,就是一件模仿草原带扣,把汉地风格和草原风格杂糅在一起的精美艺术品。带扣中间是一条大龙,鎏金的边框是两条小龙,这是汉地因素,但同时它又以若干钩喙的鹰头附于龙身和边框,则是草原饰牌常见的风格。外来因素只是这些小鹰头(草原格里芬)。



汉以来的龙纹,往往作侧视的走龙,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鎏金铁芯铜龙〔图15〕和杭州西湖出土五代吴越国投龙〔图16〕,有时还会加翅膀(古人叫应龙),乍看与辟邪有点像(辟邪是狮子的变形),特点是脸变长、身变细,弯弯曲曲,盘绕程度高,出现王符“三停”说的基本特征。这种龙纹与商代西周的侧视龙纹确实有一定区别,跟早期饕餮纹差距更大。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从各种迹象看,它们还是表现同一种想象的动物。



饕餮纹的遗产是后世的兽面纹,如铺首衔环和兽面瓦当。


鸡在十二生肖中的位置

十二生肖,今以鸡配酉,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同。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以水配申,整理者读“雉”。孔家坡汉简《日书》“水”作“水日”,整理者说,水亦读“雉”。水是书母微部字,雉是定母脂部字,声韵不同,是否为通假字,值得怀疑。酉配“水日”,或与戌配“老火”对应,不一定就是雉。

三十六禽,除了鸡,还有雉、乌。三者皆属羽虫,雉、鸡关系尤近。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讲钟律配兽,既有鸡,也有雉。


出土文物

商周铜器不乏鸟纹,有些尖喙,有些钩喙,往往夸张其冠尾,很难判断是现实中的哪种鸟。这些鸟纹,不太像雉科动物。雉科动物,只有鸡,偶尔发现,如四川三星堆2号坑出土过一件商代雄鸡饰件〔图1〕。此器原来可能装在某种家具上。

鸡,汉代常见,有公有母,与现实的鸡很像。如满城汉墓1号墓(刘胜墓)出土过一件雄鸡杖首〔图2〕,有冠,可知是公鸡。汉墓出土陶器,六畜多有,鸡也很常见。如山东高唐县固河村出土汉代绿釉陶公鸡。



比较:出土文物中的孔雀

孔雀是雉科动物,与鸡、雉关系最近,但孔雀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北方看不到,对生活在中原的人来说,相当稀罕,属珍禽异兽之类。《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载,汉文帝时,南越王赵佗献“孔雀二双”,是今两广所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汉武帝并昆明,滇地“河土平敞,多出鹦鹉、孔雀”,则是今云南所出。

滇国铜器有孔雀,如:

1、云南昆明羊甫头113号墓出土的所谓“铜觚”,上面就以孔雀为装饰〔图4〕。

2、云南江川李家山51号墓出土的鎏金孔雀铜马珂,上面也是孔雀纹〔图5〕。

另外,保利艺术博物馆藏铜尊,从纹饰看,似是两广一带的器物,盖顶也有孔雀饰〔图6〕。



比较:出土文物中的凤鸟

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图7〕,头上有辛字形高冠和孔雀式长尾。

西周中期,鸟纹发展为凤纹。西周中期流行垂冠大鸟纹〔图8〕,就是当时的凤纹。



出土文物中的凤,可以举两个例子。

1、海昏侯墓出土西汉鎏金铜当卢〔图9〕,上有凤鸟纹,鸟冠分叉,类似西周大鸟纹。

2、西安市未央区文景路枣园汉墓出土西汉鎏金铜钟〔图10〕,器盖有凤鸟饰。凤鸟的形象类似鸡。

3、洛阳出土汉代墓砖上的凤鸟纹〔图11〕,既像孔雀,又像鸡。



中国晚期的凤凰形象,也可以举两个例子。

1、北京颐和园耶律铸墓出土的陶凤凰〔图12〕。

2、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铜凤凰〔图13〕。前者像鸡,后者像孔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