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大家好,对徐悲鸿所画的奔马图全面欣赏「墨彩颜料与国画颜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创作整理不易,喜欢的关注、点赞,不断更新中,感谢您的阅读。
徐悲鸿(1895-1953),我国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之时,徐悲鸿无疑是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扭转中国画抄袭、模仿、缺乏生活气息的萎靡颓风而大声疾呼,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汇到中国绘画之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由于他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美术教育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他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竹鸡图》
《竹鸡图》轴,纸本,设色,纵68厘米,横34.6厘米。自题:“槐准先生新居落成,悲鸿作此申贺。廿八年九月。”钤“江南布衣”朱文方印。郁达夫题诗堂:“朱冠白羽曳淄纶,五德彬彬备一身。云外有声天欲晓,苍筤深处卧裴真。槐准先生深居郊外有裴真子风,悲鸿画鸡以申贺,属达夫题之,时己卯秋也。”下钤“涂中曳尾生”长方朱文印、“郁达夫”白文方印。廿八年即指民国廿八年(1939年),徐悲鸿时年44岁。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徐悲鸿以国难为怀,到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等地开筹赈展览会。他在新加坡期间与韩槐准先生相识并成为挚友。此图是徐悲鸿祝贺韩槐准先生乔迁之喜所绘的小品画,并嘱寓居那里的郁达夫作题,显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图绘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立于茂盛的竹林前,神情安然自得。雄鸡以寥寥数笔勾就,形体结构准确,毛羽质感蓬松柔软,笔墨写实生动,显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造型功力。
鸡与吉祥的“吉”谐音,作者借绘鸡祝愿朋友吉祥如意。同时,鸡又有“五德”之誉,人们依据鸡的形貌与习性认为它:文,头生华冠;武,足爪能搏;勇,敌在前敢斗;仁,见食招呼同类;信,报晓不误。作者借绘鸡而赞誉其友兼备文、武、勇、仁、信五德之美。
《鸣马图》
《鸣马图》轴,纸本,设色,纵102.5厘米,横35.7厘米。自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丙戌春悲鸿写于磐溪中国美术学院。”钤“徐”朱文圆印。丙戌年为1946年,徐悲鸿时年51岁。图绘一匹鬃毛飞扬、目视远方、长啸于旷野中的骏马。“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是唐代杜甫的诗句,也是徐悲鸿绘马图中最喜欢题写的诗句,表现了一种在困难面前不甘于屈服的抗争精神。
磐溪位于四川省嘉陵江北岸的山林间,因山腰的乱石丛中有一股清泉奔泻而出汇成清澈的溪流而名磐溪。徐悲鸿从1943年开始利用此处的祠堂,着手筹办研究性质的机构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聘请了张大千、吴作人、陈晓南、李瑞年、张安治、张英倩等为研究员。此图是他即将离开此地前往北平(今北京)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前所画。
徐悲鸿擅长画马,他曾在法国的巴黎赛马场、德国的柏林动物园画过数千张马的速写,对马的肌肉、骨骼、神情动态以及生活习性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图中扭背转身的立马以简练粗犷的笔墨勾染,造型生动,透视准确,形神兼备,气韵无穷。
《晚秋栖霞图》
《晚秋栖霞图》轴,纸本,设色,纵87.3厘米,横47.2厘米。自题:“辛未晚秋游栖霞归写此。悲鸿。”钤“悲鸿之印”白文方印。辛未年为1931年,徐悲鸿时年36岁。本幅左上吴倩题:“千里断鸿供远目,廿年芳草挂愁肠。阅悲鸿廿年前遗作,书石林词志怀。甲午吴倩题。”甲午年为1954年,时值徐悲鸿逝世一周年。
徐悲鸿在山水画创作上主张“外师造化”,到大自然中描绘实景,反对清初“四王”以来片面追求笔墨意趣的“样式山水”。此图是他游南京栖霞山后所绘,立意新颖,取景独特。全图右半部绘嶙峋陡峭的山崖,左半部写虬枝纵横的苍松秋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树木以自己的枝繁叶茂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以自己的绿装红叶装点着大自然的色彩,而徐悲鸿则以生动的笔墨创作了不朽的艺术篇章,为栖霞山的绚丽风景增辉生色。
《柳雀图》
《柳雀图》轴,纸本,设色,纵131厘米,横38厘米。自题:“艺圃贤兄哂存。悲鸿廿四年夏。”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廿四年即指民国廿四年(1935年),徐悲鸿时年40岁。徐悲鸿作为平民出身的画家,拥有朴素的人生观、艺术观,他不画羽翼靓丽的飞禽或罕见的奇禽异鸟,却喜画麻雀,因为“麻雀最土气,它一身赭褐色,没有一点鲜艳的色彩,它连走路都没有姿态,是个土包子”。在徐悲鸿眼中,麻雀因朴实而可爱。
图绘吐露嫩芽的柳枝在春风中摇曳起舞,引得一群麻雀翩翩而来,它们或平飞,或侧飞,或俯冲,形态各异,使画面颇具观赏性。人们仿佛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在歌唱明媚的春光。图中的麻雀是以毛笔着色、墨直接在吸水性较强的生宣上点画而成,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控制笔墨的功底。雀身以赭石着淡墨三二笔绘出,趁湿以重墨画出鸟羽上的硬翅及喙与双爪等,画家精练娴熟的点染将麻雀的天真稚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葵花雄鸡图》
《葵花雄鸡图》轴,纸本,设色,纵139.2厘米,横47.8厘米。自题:“廿八年春暮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廿八年即指民国廿八年(1939年),徐悲鸿时年44岁。图绘一只举足漫步的雄鸡居于画心中下部,其衬景是两株高大健壮的向日葵。向日葵迎风映日,画家先以中锋淡墨勾勒叶片的外轮廓线,随后又以不见笔痕的汁绿、浅赭、褐色、花青等色彩层层晕染,准确地展现出叶片的自然形貌,反映出徐悲鸿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表现细节的绘画本领。
在动物类题材中,徐悲鸿很喜欢画各种体态的雄鸡,它们或昂首挺立,气宇不凡,或登高而立,司晨报晓,或如此图所绘闲庭遣兴。其中既有思想内涵深刻、寄寓着徐悲鸿不卑不亢之人品的画作,又有呼唤民众觉醒的抗争之作。此幅注重的是审美意趣,侧重于田园风情的抒怀。
《竹鸡觅食图》
《竹鸡觅食图》轴,纸本,设色,纵54厘米,横34.2厘米。款题:“剑青先生惠教。悲鸿廿四年冬”下钤“徐悲鸿”白文方印。廿四年即指民国廿四年(1935年),徐悲鸿时年40岁。本幅有商承祚于诗塘处所题:“鸡有五德,慈其一焉。蕞尔三雏,遗爱大千。我佛云是,菩提相是。大乘禅咄尔画师,造化毕宣。癸未十二月商承祚题。”钤“商”白文方印、“□斋”朱文方印。“癸未”即1943年,晚于徐悲鸿创作此图8年。
此图是一幅田园小品画,雏鸡在母鸡的领引下正在觅食,朴素的母爱亲情溢于笔端。徐悲鸿创作过多幅以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是以母鸡与雏鸡为表现题材的画作并不多见。画家用不同的笔法表现母鸡与雏鸡:母鸡为线描法刻画,粗细不等的墨线勾画出羽毛的丰满与蓬松;雏鸡为墨晕法点染,湿润的墨在宣纸上自然洇开,深浅不同的墨韵显现出雏鸡未成形的羽毛和稚拙的体态,展示出画家娴熟的中国画功底。图中以淡花青涂绘的若有若无的衬景,其朦胧的色调,增添了轻松的氛围和浪漫的诗意。
《双鹊图》
《双鹊图》轴,纸本,设色,纵60.7厘米,横53厘米。自题:“镜涵先生六十寿。壬午春仲妙香国中写。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方印。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妙香国”是云南大理的古称,旨在赞扬大理佛教盛行和家家鸟语花香的太平景象,因此,这里又称“佛国”。1942年,徐悲鸿曾来此举办个人书画展,闲暇之余游览了当地的神坛庙宇及绚丽的自然风光,曾写下“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之句。此图是他在大理期间为“镜涵先生六十寿”创作的吉祥画。图绘一双喜鹊立于梅树枝上快乐地唱歌。作者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法,以喜鹊的“喜”借指喜事的“喜”,梅花的“梅”谐音“眉”,取“喜祝眉寿”之意。
图中喜鹊一只正面,一只侧身,皆造型准确严谨,透视合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素描功底。梅树枝干以淡彩染就,曲折的粗干与婆娑的细枝各得其态,画面充满了曲线美。梅花以鲜艳的红色戳点而成,虽不得形似,但其亮丽的色彩与轻盈的笔触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画面喜庆的主题。
《奔马扬鬃图》
《奔马扬鬃图》轴,纸本,设色,纵41.4厘米,横52.3厘米。自题:“菊生世仁兄、女士嘉礼。卅七年八月悲鸿写贺。”钤“江南布衣”朱文方印、“秀才人情”白文方印。卅七年即指民国卅七年(1948年),徐悲鸿时年53岁。由题款而知,此图是徐悲鸿先生赠菊生与某女士结婚的贺礼。由于他对女方不了解,未能题上女士的姓名。
图绘一匹骏马精神抖擞,在辽阔的天地间自由驰骋。徐悲鸿在动物画题材中,尤以绘马著称于世。他所创作的数以千计的绘马作品中,除1931年绘制的《九方皋》外,其余画的都是没有任何束缚的马:它们嘴上没有笼头,背上没有鞍鞯,身旁没有牧人或骑手。它们野性未驯,毫无羁绊,诚为徐悲鸿心目中自由之神的象征。此幅是徐悲鸿的晚年之作,粗犷简练的运笔既合西方绘画中的解剖原理,又含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神韵。酣畅淋漓的施墨将马的骨骼、肌肉、皮毛刻画得惟妙惟肖;洒脱奔放的造型,则充分表现出马儿倜傥不羁的个性。
《枇杷佳果图》
《枇杷佳果图》轴,纸本,设色,纵111厘米,横53.2厘米。自题:“每因佳果识时节,当日深交怀李公。乙亥春日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乙亥年为1935年,徐悲鸿时年40岁。图绘枇杷树的一枝。在暖风的吹拂下枝叶交叠,金黄的枇杷似果香四溢,散发着收获季节的成熟美。
作者以笔酣墨饱的大写意法直接点染色、墨,不求物象的形似,只求笔墨在吸水性极强的生宣纸上干湿、浓淡的变化。墨气淋漓中显现出果实、叶片饱含汁液的鲜灵与活脱。全图显现出徐悲鸿对中国文人写意画笔情墨趣的独特领会。图上所钤“东海王孙”印是徐悲鸿在中国画上最喜钤盖的印章之一。徐悲鸿的老家江苏宜兴靠近东海。初唐大将徐懋功曾因赫赫战功被封为东海郡公。徐悲鸿钤此图章既表示自己作为东海徐氏后裔的自豪,同时也为其画作增添了传奇的色彩和几多古意。
《老殿古杉图》
《老殿古杉图》轴,纸本,设色,纵86.4厘米,横76.4厘米。自题:“西天目山老殿古杉参天,不下万本。廿三年秋游之归忆写所流连。悲鸿。”钤“悲”白文印。廿三年即指民国廿三年(1934年),徐悲鸿时年39岁。1934年8月,徐悲鸿从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以及前苏联莫斯科等地举办画展后回国。9月,他不顾旅途的劳顿,率领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生孙多慈、杨建侯、文金扬、林家旗等人前往浙江天目山写生。他一边悉心指导学生,一边积极地进行创作。本幅便是他绘制的一处老殿前的古杉写生图。
此图构思富于机巧,运用对比和遮掩的手法来表现杉木的参天气势。图中并未直接绘出古杉的全貌,而是在其前面绘一圈低矮的古殿围墙,墙体的低矮衬托出古杉的高大。虽然墙体的遮挡隐去了古杉的根部,却扩大了观者想象的空间,巧妙地增强了古杉挺拔参天的气势。
《双鹊秋艳图》
《双鹊秋艳图》轴,纸本,设色,纵92.1厘米,横34.3厘米。自题:“卅一年秋悲鸿写。”钤“悲鸿”朱文方印。鉴藏印钤“韩槐准所有”朱文椭圆印、“愚趣斋主”白文方印、“吴普航印”白文方印。卅一年即指民国卅一年(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图中“S”形的粗大枫树干上落有两只喜鹊,一只居上,一只在下,似乎正窃窃私语,为萧索的秋日平添了几分温情,也为大自然景观增添了几许浪漫的情调。图中树干的用笔雄健有力,富于方折、顿挫、提按变化,表现出枝干特有的质感。树叶写意生动,以淡墨中锋勾勒轮廓,随后填入橘红、黄、绿、青等各色,丰富的色调点缀出清秋美艳的意境。
此图画在都匀皮纸上。这种皮纸产于贵州都匀,在当时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国画用纸,其本身淡淡的黄色令画面显得古雅质朴,其粗糙的表面既吸水又不浸水,便于笔墨的表现。在物资匮乏的抗战时期,徐悲鸿很喜欢用这种界于生熟之间的皮纸作画。
《松柏双鹤图》
《松柏双鹤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82.7厘米,横47.6厘米。自题:“壬申初冬悲鸿写于新都。”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壬申年为1932年,徐悲鸿时年37岁。图绘两株粗细不等、高矮不同的松柏一正一斜地位于画幅的中心。柏枝上立一仙鹤,展翅欲飞,树下一鹤止步不前,抬头仰视。二鹤形成动静对比、高低呼应,极富情趣。徐悲鸿曾在一幅画上自题:“树木不难写,但写之不佳则类硬柴,故须具生意。其要点乃在枝干精确之深浅,树皮滋润。枝干四布,则必不致柴,虽落叶无碍也。”此图较好地处理了树干与枝、叶间的关系,将苍松古柏表现得生机盎然。图中松柏的针叶先以花青染底色,然后以纵向墨点写其大意。
《枫叶狸奴图》
《枫叶狸奴图》轴,纸本,设色,纵29.7厘米,横42.8厘米。自题:“子睿夫人清正。壬午十月悲鸿。”钤“徐”朱文圆印。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此图为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画,绘一只黑白色猫从枫树干上走下,蓦然回首,发现了息憩的蛱蝶。
徐悲鸿凭借捕捉动物瞬间行为的敏锐洞察力,成功地刻画了猫在发现蛱蝶时凝神观察的情态,展示出他深厚的西洋绘画解剖学、透视学学养及中国画写生传神的笔墨功力。图中配景的枫树以淡墨绘就,粗大的树干配以零枝片叶,笔简意赅地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黄色蛱蝶虽然小仅寸许,且偏居画面右侧,但其高明度的色调甚是醒目,与猫相映成趣。
关注工笔小强,后续更新更多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