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搭一座通向西方哲学的桥「如何用筷子搭一座桥」

时间:2023-01-16 11:33:06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大家好,搭一座通向西方哲学的桥「如何用筷子搭一座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知名哲学普及畅销图书作家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曾出版过《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一书,作者精心设计了12道检测思考清晰度的逻辑谜题,涵盖哲学、逻辑推理、信仰、思想一致性、禁忌底线、道德标准、艺术、身心灵、自由、终极逻辑常识等多个有趣话题。你可以通过12个谜题快速提高你的思考力,抓住别人的思维漏洞!严密有趣的进阶测试,清晰易懂的题目解析,使它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哲学普及类读物。

现在,他与 美国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哲学系教授。彼得•福斯(Peter S. Fosl),推出了另一套哲学指南。《简单的哲学》从论证的工具到评价的工具,教你如何运用哲学进行有效又健全的思考……它用凝炼概括的术语,辅以生动有趣的插画,结合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辩论话题,为你一一解析论证推理的秘诀。《好用的哲学》则收集与汇总了哲学进行区别、论证及批判的工具,也讲述了哲学的局限性,涵盖了著名哲学家提出的前沿概念和原则。

《简单的哲学》和《好用的哲学》是一套介绍哲学推理方法和原则的指南丛书。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众多文献才能够掌握的内容,初学者抑或哲学家都能从中方便地找到。不管你是刚刚拜在哲学门下的菜鸟,还是哲学大师的骨灰级粉丝。

搭一座通向西方哲学的桥

《简单的哲学》与《好用的哲学》这套书能够在中国与读者见面,我深感荣幸。这是一套介绍哲学推理方法和原则的指南丛书,但它体现的是西方传统。那么,对于自身已拥有丰饶哲学历史文化的中国读者来说,它为何同样具有吸引力呢?

这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最简单的回答是:无论要将什么事情做到极致,都要尽可能地掌握更多不同的工具和技巧。例如,画家要通过长期的游历、发明完全不同的创作风格和绘画技巧,长达几个世纪才发展了绘画技术。思想家同样如此。实际上,即便一种哲学传统已经具有自己的高质量工具,但也不足以说明其自身已经完备,无须学习其他传统。因此,中国读者有充分的理由去探索西方哲学,而西方读者同样不得不阅读中国典籍。无论我们在何种传统中接受教育,异域知识都能丰满我们的智识。

在哲学领域里,经验的扩充尤为重要。哲学家们渴望看到事物的本质,他们追求客观性,追求观察视角不受自身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的局限。然而在实践中,他们所读所写的论证或观点,却通常只是那个时代和环境中最流行的观点。追求客观性则要求具备更广阔的视域,因此研究其他传统特别重要。

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非常适合于逻辑分析。西方哲学非常有利于把容易被忽视的概念差异区分出来,并极其关心或专注于将论证的涵义探究到底。

但是,这些方法亦有其缺点。最坏的是,西方哲学太过于关注概念间的细微差别,而忘却了这些概念本要用于阐明真实的世界。有时,研究西方哲学感觉就像是在透过显微镜观察,而你真正想做的却是观看整个人类发展的全景。

《简单的哲学》

(The philosopher’s toolkit)

作者:[ 英]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彼得•福斯(Peter S. Fosl)

译者:陶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因此,我希望生活在其他文化传统中的人,也能使用西方的方法,为自己关切的问题和兴趣服务,并利用它们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这可以联系到中西哲学比较中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有人认为,大师们,如孔子、孟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都关心的是相同的问题,只是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而已。这种理解极具迷惑性,但却是错误的。最显著的是,在中国的传统中,大多哲学辩论的核心问题是阐明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西方,这种伦理问题通常要排除在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之外。于是,我们绝不能认为西方哲学工具的使用目的与中国哲学完全相同。

假若忽视两者之间的差异,便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样,夸大两者之间的差异亦有风险。例如,直到最近,还常听到有的西方哲学家声称中国人对逻辑一无所知,纵使中国传统典籍中显然具有许多极端的逻辑争论,却不能仅仅因为在中国古典时期没有形成正式的逻辑学,就认为中国人完全不懂逻辑。

我认为,不同的文化传统之所以可以相通,源于我们对理性的信奉。我对这个话题越来越感兴趣,并正在从事相关研究。孔子和康德、老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相通点便是:他们都希望证明自己信念的合理性,并给出推论或理由,以便每个人都能理解或作出评价。虽然在不同的传统中,推理论证或评价的方式并不相同,但这都不足以让我们忽视它们相同的根本目的。这意味着,通过研究西方哲学,中国思想家可以掌握并随心所欲地使用更多的分析、评价或论证方法;通过学习中国哲学化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家也能同样如此。

哲学看似毫不关心现实世界,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日常生活或实践的意义上,哲学是训练思维清晰度的一种工具,而这在任何领域都至关重要,包括科技和商业。我们或许可以永远不去考虑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个人抑或社会?但哲学却要追问我们所行之事的目的和价值,避免我们执着于那些毫无目的或目标错误的事情。

但学习哲学并不能保证获得此种智慧。如同所有的工具一样,思维方式的工具可以用于许多不同或善或恶的目的。我们能够看到,无论过去或现在,最优秀的哲学家不仅能极尽专注且富有技巧地运用哲学工具,并且同样关切它们用于何处。我希望你们也能如此使用这套书中的工具。

无论对初学者抑或专业人士而言,哲学都是一件极其复杂又需要技巧的事,它繁杂的术语与严苛的程序都令人心生畏惧。正如外科手术一样,哲学不但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知识,同样还需要特定的工具以及使用它们的技艺。可将《简单的哲学》与《好用的哲学》这套书视为这些哲学工具的收集与汇总。然而,不同于外科医生或木匠大师的工具,哲学家的工具是概念性的,它们主要用于分析、构建和评价哲学概念、论证和理论。

这套书有多种阅读方法。想要了解哲学关键问题的普通爱好者,可以一页一页地读;想要学习哲学基本方法的初学者,可以把它视为教材;假如你想要快速地找到某个哲学概念和方法的解释,还可以把它当成参考词典。换言之,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众多文献才能够掌握的内容,初学者抑或哲学家都能从中方便地找到,而这便是这套书的主旨。

《好用的哲学》涵盖了著名哲学家提出的前沿概念和原则。此外,书中还谈及了批判哲学论证的工具。

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含有若干小节,解释了多种不同的哲学工具,并列举了许多例证以说明工具的适用范围与局限。小节与小节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我们设置了“左右互搏参考工具”这个栏目,另外《简单的哲学》与本书在阅读时也可互相参考。

若要成为一名雕刻大师,不仅需要有选取和使用工具的技巧,还需要有鉴别力、天赋、想象力和实践。同样,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哲学工具,虽无法让你一夜之间成为哲学大师,但终归会帮助你以更哲学化的方式进行思考。

《好用的哲学》

[ 美]彼得•福斯(Peter S. Fosl)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