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高考语文作文技巧和方法「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高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话题作文的写作
知识精讲
一、什么叫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崭新的作文形式和作文考试形式。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起谈话的由头。如“价值”就是一个“话题”,它可以引出无数的谈话。“话题作文”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或观点,运用联想、想象、辩证、批判、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方法,调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
二、话题作文的特点
1.自由性。“话题作文”虽然也有材料提供,但并不像以往“材料作文”的“材料”那样规定了行文立意,它只是提供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的规范,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很大。
2.漫谈性。话题作文像开了一个作文茶馆,围绕一个话题,天南海北纵横驰骋,又加上文体不限,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当然,这类作文仍然要内容集中,观点鲜明,但那只是一种原则性要求,至于是什么观点,则由学生自己决定。
3.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题目与文体上,学生可以自行拟题,文体除诗歌外,几乎没有限制,记叙文、议论文、故事、小说、杂感等都可以运用。这样,给学生以想象的无限时空,题材处理无限自由,人人有事可想,个个有话可说。
4.创新性。话题作文的自由性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学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三、话题作文的材料组成
一般来讲,作文题中的“话题”主要有三种表达形式。一种是材料,这时的“话题作文”实际上就是材料作文中的一种。“话题”源于材料又不拘泥于材料,由材料引发而又可以不切入材料。这种材料式的“话题作文”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表现得比较充分,全国各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考的是话题作文。一种是“导语式”或“引语式”“话题”,这是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这段话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上。还有一种就是命题式“话题”,出题者直接指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如“请以‘环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话题作文题目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引导材料、启发提示语、话题要求、注意事项等。引导材料或叙述一段故事,或揭示一种现象,或提供一件事实,或阐明一个事理……其作用是引出话题,是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话题)的思考基础,是激发联想,展现考生写作才华的由头;与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同,它不是立意写作的基础,在行文中可用可不用。启发提示语较为简短,或解说,或补充,或引申,或提问,它帮助考生跳出材料,激活思维。话题是由引导材料引出或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话题有时包容在引导材料之内,是引导材料整体或部分意义,有时是引导材料拓展了的意义,话题是考生立意写作的基础。注意事项中“你可以……也可以……”、“自选”、“自定”、“自拟”是进一步说明你可使用的“权利”,而“必须”、“不少于”则是你应遵守的“义务”。
四、话题作文写作的误区
1.审题误区。把话题作文当成材料作文是审题的第一误区。实际上,话题作文虽然属于材料作文的一种典型,但与一般的材料作文不完全相同,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减少了限制的条件,增大了开放性。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命题者所给的写作引子和范围,它帮助你打开写作思路。同时,话题作文可以从原材料引申开去,或编故事,或写人叙事,或阐述观点,或发表议论,也可以抛开原材料,在话题的范围内另外选材立意。
把话题当作命题是审题的第二误区。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并不是“命题”。给“话题”命题有个较为简单便捷的方法,不妨以“话题”为轴心,在它的前面或后面辐射一些相关词语,组成一个词组或短句。比如以“泪”为话题,可命题为“流泪,那是一种幸福”、“别说我的眼泪你不懂”、“谁的眼泪在飞”等。
冷落背景材料及提示语是审题的第三误区。话题作文中的背景材料或是一则科技信息,或是一段生活场景,或是一个寓言故事……旨在引出话题。提示语,旨在启发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帮助学生审清背景材料及材料的思维指向,获得最佳的切入点,保证构思的内容与文题相符合。如以“手机”为话题,但在提示语中却提到“校园中手机盛行”,这就给行文构思设置了限制,即只能讨论中学校园中手机盛行这一现象,如果不看清提示语,那么就会就“手机”进行漫谈,超出写作要求的范围。
2.文体误区。话题作文明确规定“文体不限”,它打破了过去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做法,出现了多种文体的写作尝试。同一个话题,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说明文、杂文、童话等不同样式的文学体裁。学生如果能各展其才,各显其能,当然能涌现出一大批好文章来。学生应针对自身的特长,选择一个最能表达主旨、最能张扬自我个性、最能驾驭的文体去谋篇。有的学生自认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于是出现了散文不像散文,杂文不像杂文,随笔不像随笔,不伦不类的文章。
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三大文体(即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的特征一定要熟练掌握,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这是对高中生基本写作能力的考察。
3.内容误区。有些学生认为话题作文写作范围较大,什么题材、内容的文章都可以进行写作,因此写出的文章内容平淡、庸俗,或就事论事,或漫无边际,随意东拉西扯,缺乏思维的严谨性与慎重性。
例文选讲
(一)话题
有个叫赛尔玛的年轻女子,丈夫是陆军军官,部队驻扎在一个沙漠中,丈夫天天执行任务,她一个人留在小铁皮屋里,又闷又热,周围只有土著人,彼此语言不通。她觉得生活很枯燥,没法过下去,便写信向父亲诉苦。父亲的回信很短,只有一句话:“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另一个看到星星。”她反复琢磨这句话,开始悟出什么,便走出小屋,与土著人交朋友,学习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生活,研究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几年之后,她写出了《快乐的城堡》一书,十分畅销。她不但看到了星星,而且摘取了“星星”。
有位哲人说:“境随心转。同是临海的环境,得意时大海生辉,心旷神怡;失意时大海令人生厌,甚至感到苦海无边。”
生活中常会遇到困难,如何对待困难,能否战胜困难,往往与心境有关。心境是可以调适的。调适好心境,就会看到“星星”,看到希望。你该有这样的体验吧?请你以“生活中的星星”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只要是由赛尔玛的故事或“哲人”的话引发的内容和感受,就符合本题要求。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例文:
拥有一颗乐观的心
两姐妹同时喜欢上一位新来的交警。姐姐说:“他一定不爱我,每次我要过马路他都开红灯,不让我通行。”妹妹说:“他一定很爱我,每次我要过马路他都开红灯,好多看我一会儿。”
心境之于人,如同色彩之于画面。同样的风景,同样的线条,是让它苍白无力、灰暗单调呢,还是绚丽夺目五光十色?调色板就在你手上。
抑郁者皱眉蹙额,对所有事都忧心忡忡;乐观者恬然微笑,对一切都成竹在胸。于是前者闷闷不乐,世界在其眼中不过是一抔泥土,一片苦海;而后者开心爽朗,世界在他们眼中是充满诗情的星星,是充满画意的汪洋。
人在困厄的时候,不能向困难低头,而整日怨天尤人,或林妹妹似地用眼泪冲刷愁苦,只会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结局。唯有笑着面对困难,才能打开新的局面,拉动人生征程的步伐,满怀希望地向未来走去。
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可承受起路途上的风吹雨打。它坚定你战胜困难的信心,给你勇气与力量。唯有它,让你在没有回转余地、灰心失望处境中重新振作,让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一队人在茫茫沙漠中前行,水都喝光了,眼看没有生存的希望,大家都垂头丧气不愿再走。队长说:“我还有一壶水,不过没到最后关头谁都不能喝。”队员知道有了生机就继续跋涉,直到走出沙漠才得知壶里没水。就是队长乐观的心态支持着整队人向前,要不,他们也许埋骨于无边的黄沙之中。那颗乐观的心,或许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可把理想变为现实,把不能变为可能。同是去非洲发展鞋业,抑郁的人说,这儿人人都不穿鞋,没市场。乐观的人说,这儿人人都没鞋穿,大有市场。可见,心境不同,对事物的态度、看法都不同,个人行为趋向也有所不同,于是同一景物,有人只看见泥土,有人看到了星星。
高三的生活单调枯燥,但我们不觉苦。我们有调适心境的能力,我们能在苦中寻求乐趣。我们的未来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能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年轻人,拥有一颗乐观的心,祖国就拥有一个乐观的未来。用乐观的心为自己摘取生活的“星星”,也用乐观的心为祖国摘取建设的“星星”。
【评析】这篇习作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对话题主旨的把握。话题作文最需要把握的是主旨,作者扣住“乐观”写一个人的心境对成功的重要性。毫无疑问,作者抓住了提示语里的关键词“心境”,而“乐观”是人的心境之一,且话题故事中的主人公成功的关键也在于此。因此,作者从这一主旨出发,阐述“乐观”心境的作用就显得切中肯綮。本文第二个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的结构,作者首先讲一个与主旨相关的故事,由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乐观的重要性。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较好的话题作文。
(二)话题
北大名誉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与青年学生的座谈会上说:“年龄增长,体力、智力下滑,但不变的是我对物理矢志不渝的兴趣,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撑,我想我找到了我的精神支撑。”
请根据以上这段材料,自选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例文一:
爱是一种支撑
阿基米德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很多时候,促使我们成功做好一件事的关键,在于找对了那个支点,找对了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这种动力的力量巨大得让人难以想象,但绝对是源源不断、持之以恒地支撑着我们前进的。爱便是这样一种支撑。
“二战”的时候,一位老兵的战舰被敌人打沉了,他孤身一人来到一座孤岛上,开始了漫漫五十三年的“原始人”生活。周围的环境是那么恶劣艰苦而又孤寂。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被人发现,救出了孤岛,此时他已经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但他唯一能说出口的竟是他妻子和女儿的名字,因为他身上一直珍藏着她们的照片。已经发黄变旧的老照片,竟成了老兵在孤岛上生存五十三年的唯一精神支撑!是如此伟大的精神力量给了他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和勇气。小小的照片,并不在于它是否鲜艳,是否明亮,它浓缩着的是一种力量。这样的亲情虽然含蓄,但很炙热,亲情的爱是可以支撑我们前进的一种力量。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见我们的精神源泉。陆幼青在《死亡日记》中展现出的与病魔搏斗的坚强精神,也正是源自于他对家人的关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向往。《悲惨世界》中,支撑起冉阿让改过自新,做个诚实善良的人的精神力量也源自于主教对他的宽容与理解。德兰修女一生默默无闻地帮助流浪者,出没于肮脏的街道与人群,播撒关爱的精神支撑也是她背后的善良。所有的一切,我们都很容易发现,其实这都是一种伟大无私的爱在指导着我们的所作所为。这样的指导使我们远离丑恶,接近幸福。
“物理人将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的支撑”,音乐人将整个未知的旋律世界作为自己的支撑,文学人又将对虚幻世界的描绘作为自己的支撑。但是,透过这些,穿越过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理想,不同的所作所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挖掘到有一种更本质、更纯洁、更自然的精神力量可以支撑起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痛苦时,在我们失意时。这与那些其他的支撑相比,是更容易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这就是爱,一种伟大的精神支撑。
歌德说:“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它为什么使人复苏?是因为它支撑起了人们对生命的渴望。最本质的力量可以发挥出最不同凡响、使人震惊的撼人效果。抛开世间万物,惟有爱如此温暖的力量可以支撑起世间任何一个人对生命的深深追求!并且也努力将每一种善良播撒在他人身上,延续这种伟大的支撑,加固它的力量,鼓舞起更多生命向着美好而努力前进。
【评析】李政道博士以物理学作为他人生的支撑点,作者选择“支点”为话题,提出“爱是一个支撑”的观点。“爱”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真挚的情感,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作者从一张感人的照片说起,动情地论述了“亲情的爱是可以支撑我们前进的一种力量”。同时,作者又列举了陆幼青、德兰修女等事例,有力地阐述了爱的力量的伟大性。
全文以爱——精神的支撑为主题,组材丰富,论据描写感人,是一篇优秀的话题作文。
例文二:
人生的支点
北大名誉教授李政道博士在与青年学生的座谈会上,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道出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感言:“年龄增长,体力、智力下滑,但不变的是我对物理矢志不渝的兴趣,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撑,我想我找到了我的精神支撑。”我想李博士所指的“精神支撑”应是每个人人生的一个支点吧,它是撑起我们整个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顶点,虽小却力量无穷,虽不起眼却可以影响改变你的一生。找准自己的人生支点,生活才会更具意义与充实,人生才因此更显伟大。
正像李政道博士所说,物理人是将整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的支撑。自然界是科学家灵感的源泉、探索的起点。如果他们内心对自然界毫不在意,视而不见,那么牛顿不会发现万有引力的存在,达尔文不会著有《进化论》,阿基米德同样研究不出浮力的原理,更别梦想瓦特蒸汽机的诞生。所以,正因为他们处处把握着人生的支点,才会有后来伟大奇迹的诞生,人类文明的进步。
星海如洗。银河横跨于苍穹之中,窄窄的白练将天分割成永不相逢的两边。在每个寂寥的夜中,“迢迢牵牛星”低吟浅唱,“皎皎河汉女”望断秋水,使“盈盈一水间”的每一圈涟漪都荡漾起心心相映的千古佳话。正是两人心中彼此的爱支撑着两个被无情分离的恋人,正像一位诗人所说,最近的距离不是誓言,不是信念,而是无论你在哪里,都知道我深爱着你。
也许唯美的恋人之情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并不那么真实与贴近,但有一种爱却奇迹般成了自古以来千万志士的人生支点,那就是对自己国家的爱,对祖国一片赤诚之心。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数英雄好汉志在报国,一颗报国心支撑着他们在抵抗外敌、报效祖国的道路上前仆后继,艰苦斗争。他们不抱怨“生不逢时”,因为有一个支点成了他们的动力。
在今天看来,人生支点的把握对于我们来说更为重要。周恩来从小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牢记心中,也许正是这股信念使他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处理得如此精彩。在当代社会中,确立心中的志向,定位自己的支点,将使你少走弯路,也不至于在受挫时使你万念俱灰,大喊放弃。支点是一种马达,会爆发出无限动力;是一种发条,持之以恒地向目标前进;是一种催化剂,让速度再次超越加速。
仔细审视自己,认真思考自己的前途,发掘自我的志向,确立自我人生的支点,它将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评析】作者以“支点”为话题切入论述,指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支点。文章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提升论点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示出作者丰厚的文学内涵,可谓文质兼美。
写作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里走过,被这繁星般美丽的浆果吸引住了。他们约定,从小路的起点到终点,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取的最大。当然,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请以此为范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人的一生也会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有时却入不了“门”,有时又出不了“门”;有时摸不着“门”,有时打不开“门”;有时希望关着“门”……它给我们带来多少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内容具体,要运用联想和想象。
3.梵文《百喻经》里有个故事,说一个愚人要住三层楼,却不让匠人造底下两层。钱钟书先生曾引用这个故事,说明学术研究不能一味追求那种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但在文学世界里,空中楼阁又确乎是不可缺少的。高一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就叫做《我的空中楼阁》。
请以上面的话题为范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4.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通道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以至编织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一道道的风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面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以“桥”为话题,自拟题目,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5.浩淼无际的太平洋上有一座小岛,上面居住着世代与世隔绝的土著民,他们的生活十分原始,他们不穿衣服,有的只是用树叶遮盖一下。后来,这个小岛被发现了,人们惊讶于岛上居民生活的原始。当外边人来到这个岛上时,整个岛沸腾了,岛上人纷纷跑来观看这些外来“怪人”,他们特别惊讶这些外来人为何与他们不同,为何还包裹着自己。
请以上文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6.饥饿的人追求温饱,贫穷的人追求富有,处于动乱中的人追求安定……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这些追求往往折射出人生的思考,时代的特点。正是因为有了追求,人生才不断地攀升,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请围绕“追求”这一中心话题,写一篇作文。
7.有一则寓言说,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议各自用一句话来描述和赞颂世界。文学家感叹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着商机!”哲学家没有说话,深思之后在纸上画了一个“?”和一个“!”。
请以上面这个寓言或其中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8.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正在伐树。弟子问,为什么那棵长得很歪的树不伐?答:伐了无用。至暮,投宿一老友处,友人欲杀鹅相待,家仆问杀哪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树有用而被伐,无用得以保全性命,鹅因不成器而被杀,会叫而得以延留。倘若伐木工要专寻特形树呢?那么直树反而不中意。鹅主人若是喜静而怕吵呢?当下砧板伺候的,只怕是会报警的鹅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总之,条件不同,环境不同,结局也就不同。
请以“环境、条件与结局”为话题,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为内容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9.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散文。她说,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对人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你需要怎样的精神生活,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呢?试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种精神空间的构建,可以和毕淑敏女士相同或相似,也可以有所不同。你可以只就其中一间小屋来写,也可以兼及两间或三间小屋,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创意来构建新的小屋。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10.直到由中国人设计的上海地铁二号线投入运营,人们才发现由德国人设计的一号线有那么多的细节被我们轻易忽视了。比如,德国设计师在靠近站台约五十厘米内铺上了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会停在安全线以内;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恰恰是诸如此类的细节,决定了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一号线近乎完美的设计,正是基于德国设计人员细心的观察,科学的计算,周密的推理,尤其是对于细节与全局关系准确把握的一种理性和自觉,最终才能从大处着眼,从细节着手。
这里说的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的细微部分。社会生活中你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情况。请以“细节与全局”为话题,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一篇文章。
11.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精力奔跑过去,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叫人太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就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的尴尬神情:“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每个人对待人生历程的态度不同,人生的体验、价值就不尽相同,请以“人生历程的态度与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2.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文化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3.一胖一瘦两位老人一起在海边钓鱼。胖老人在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多次寻找最佳垂钓处,在不长的时间里就钓上了一大堆小鱼;瘦老人在钓绳上挂了一只硕大无比的钓钩,固守在自己的岸边,虽然总是没有收获,却总是一心想钓大鱼。当胖老人像胜利者一样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时候,瘦老人还在黄昏的海边寂寞地坚守……
请以“追求与坚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4.一个女孩,她年满十八。她背起了人生的背囊,准备踏上一条道路。她的母亲拦住了她:“不要从那儿走,孩子,那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我走过。”女孩坚持着:“可是,我想走一走。”母亲笑了:“一路走好,我的孩子。”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安徒生说:“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像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连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
请根据以上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15.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6.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5广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