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教育机构培训跑路「最新培训机构跑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在这个暑假已经过去大半的时间节点,为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教育部部署开展了持续三个月的“回头看”工作,现已顺利完成。据报道,此次“回头看”,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效:
· 累计排查培训机构17.2万个、培训材料24.3万份、从业人员40.5万人,其中发现问题机构4614个,占比2.7%。
· 累计排查发现“假注销、真运营”的机构537个,已全部关停取缔。
· 累计发现以非营利外壳违规开展营利性行为的机构34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 累计排查发现未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机构206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并全额退回超收培训费。
· 累计排查发现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3598个,“一对一”等个人违规开展培训1572人次,其中涉及中小学在职教师15人,已全部完成整改或处理。
· 累计排查发现不合规培训材料1162份,已全部停止使用并清理销毁。
· 累计排查发现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学、教研人员1145人,已全部停用或转为非教学岗。
· 累计发现598个机构未按要求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登记运营信息,已督促机构完成了信息登记等相关工作。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与此同时,2022年8月10日,上海市培训协会发布《校外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服务须知》,上海市正有序推进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服务相关工作,并明确了疫情防控等方面的要求。
上海市培训协会指出,面向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各类培训机构,在恢复线下培训前,一是做好筹备工作,二是在复课平台申请备案承诺信息公示二维码,三是要通过实地检查,四是满足各区分区域确定的恢复线下培训服务时间。全市社会面清零满7天后,各区根据区内疫情防控实际,分区域、分类确定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服务的具体时间,并进行动态调整。
距离上次停止线下教培机构培训活动,已经过去了快5个月了。
5个月,相信没几家能够熬得住。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而就在相关消息公布的前后,就在上海市,教培行业的最大新闻大概莫过于有着几十家校区、生源数量数以万计、曾经收购了郎朗代言的线上钢琴陪练机构“VIP陪练”的上海知名艺术教育机构“小音咖”资金链断裂,创始人跑路,致使家长所缴纳的上亿元的学费打水漂——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动辄缴费数十万元的“大户”,更遑论一些老师的课时费,加起来数额也不在少数。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据目前网上流传的信息来看,“小音咖”的负责人乔月猛已经被众多家长围攻、攻击,而最后报警后已然脱困。
而另一位实际负责人,李艾则不知动向,传言其又在其他地方注册了新的公司,准备进军其他行业。只有那些学费打水漂了的家长、被拖欠薪资的老师,在网上发发视频和消息,除此之外,似乎别无他法。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很多人都在分析“小音咖”和它的运营模式,试图从中找到其为什么倒下的原因,甚至深挖其背后的资本及似有若无的官方背景,企图以“马后炮”式的分析来博取流量,然而,事实恐怕并不那么简单。以我的见解,“小音咖”以及它的同行们,不是在上演“跑路”就是在“跑路”的路上。
为何如此呢?且听我慢慢讲解。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一、需求决定一切,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利润上限。
“小音咖”以及它的同行们提供的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细分类型——音乐教育。在这个细分领域里,“小音咖”其实做得还很不错。
无论是从它的店面装修、课程设计、师资建设、发展速度还是营销宣传来看,其实都可圈可点。
但这些无疑都会加重其运营成本,然而,被加剧的成本并不会以日后更加丰厚的回报返还回来。
相反,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像钢琴、古筝、吉他、声乐等,孩子在初学一阶段还抱有一定的兴趣,一旦学到一定程度,大概一年多时间左右,进入到正式学习阶段后,由于科目内容本身的特点,就会使得很多孩子失去兴趣。
不同于语文数学这些科目,家长多少还可以帮忙辅导孩子,音乐是很多家长都完全无法进行有效辅导的,失去家长的辅导和陪伴,孩子很难持续独立完成艺术课程的学习及练习,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坚持。
再加之在很多家长看来,艺术科目并不是非学不可,因此一旦孩子没有坚持下去的兴趣,家长也就不愿意再逼迫孩子学习了。
这对于艺术教育机构而言,无疑有着非常高的运营及投资风险。
本来初学阶段的费用就不高,利润就有限,指望着孩子学到一定程度后增加费用、提升利润,结果,大批孩子根本学不到费用提升的那一天就放弃了,所以,机构的利润其实一直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阶段。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二、教学形式本身就决定了艺术教育的低效率。
“小音咖”们所主推的器乐课程,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于一对一教学。
即便是每节课收到标准课时费300元,老师最起码会拿走60%左右,也就是不低于180元!剩下的,扣除房租、物管、宣传、水电、销售、教务等费用,所剩无几——我相信,精算下来,每节课恐怕连10块钱都挣不到!
这么低的利润靠什么开新店、维持下去呢?
众所周知,只有靠数额相对庞大的预收费。
如果一个教育机构不挪用预收费,坦白来讲,基本发展不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资金链断联、跑路的教培机构,几乎没有一个能够退得出预收费的。
而不使用预收费,不发展壮大,也就达不到“小音咖”如今的规模与影响力,这两者相辅相成。
正是因为“小音咖”们疯狂透支预收费,将其放在运营上,才会形成相对而言比较好的品质、口碑、师资、课程及品牌形象,才会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争抢着缴费,且愿意提前预交数以万计、十万计的费用,二者相互作用,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试问,如果“小音咖”是一个不足百平米的私人工作室,家长还愿意每节课几百元、动辄几万元的缴费么?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音咖”和曾经的瑞幸咖啡、小黄车、恒大等,在商业上的操作几乎都是一致的——就是壮大品牌影响力,形成信任口碑,然后收割市场。
如果这个市场的资源及循环是相对良性的,就可以相对持久地运转下去,而如果出现诸如经济不景气,疫情影响,政策管控,投资失误等“黑天鹅”事件,引起的一连串负面效应,足以将已经建立起来的哪怕再庞大的一切都瞬间摧毁。
所以,在整个“小音咖”及其体系中,老师们看似无辜,但也是产业链上的一环,而且是成本最高的一环,从某种角度而言,并不冤枉。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三、“小音咖”们的未来在哪里?
其实,此前“疯狂钢琴”“星空琴行”“橡皮筋艺术”等品牌机构的倒下,已经说明了这个行业本来就没有什么未来,只不过,家长们永远喜欢选择自己理所当然认为高大上的那一些机构,因此,类似于“小音咖”这样的事件还会一而再再而三上演,除非利润、需求状况被改善。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被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私人工作室的出现似乎可以平衡这种矛盾,然而,私人工作室充其量只是“小音咖”的雏形状态,它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比“小音咖”少,而且极易夭亡于发展中。
至于“小音咖”们的运营症结所在,我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没有哪一个行业,仅仅靠周一到周五少量时间(一般是下午放学到晚上8点左右)以及周六周日两天就能活下去的。哪怕是利润极高的医疗、美容行业,人流量极大、也几乎是需要天天开门经营的。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相反,艺术教育行业,既非刚需、上班时间(确切地说,可供挣钱、创造收益的时间)又有限、从业人员培养成本极高(一个钢琴和音乐教师的培养周期极长)······各种不利因素混杂在一起,这个行业自然谈不上持久生命力了。
目前看来,唯一可行性的方案便是将销售(学员购买乐器)与培训捆绑进行,提升利润与营收。
然而,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乐器销售领域早已有了像知音琴行、柏斯琴行这样的老牌机构,新进入的品牌、机构要形成影响力,非一时之功。
像很多家长既然在明知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教培机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缴费指导建议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缴纳长达一年、两年甚至更多的课时费,只能说是人性使然。
在人性面前,商业手段仍然永远有效。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
因此,我们几乎可以笃定地判断:
以“小音咖”为代表的中型、大型艺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只能以“跑路”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身的发展,否则,没有更好的未来——也不存在这种臆想出来的“未来”。
而疫情、双减只是加速了它们走向终点的过程,并不完全意义上能够决定它们的未来。
它们——那些音乐艺术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型艺术教育机构,没有未来可言。
因此,“双减”也好,“回头看”也罢,是不会真正“发现”它们的存在的。
教培机构“回头看”,看见“跑路”的机构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