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汉代霍去病墓石雕「霍去病石雕群」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来,突然兴起,开始了对国宝更深层次的了解,其中比较感兴趣的就是雕刻类文物了。说起西汉,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石雕了。汉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典型的大一统时代。受此影响,汉代雕塑艺术也达到了划时代的艺术高峰,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由此,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墓石雕成为了当时一典例,时至今日,部分霍去病墓石雕中的某些石刻如"马踏匈奴"存于茂陵博物馆。
霍去病,西汉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战神。自从他入伍参军以后,屡立奇功,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还记得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刘彻因受不了北边匈奴的屡次侵犯,在该年春,派出了霍去病和卫青两名大将并命其率领步兵和骑兵数万员从定襄和代郡分东西两路主动深入漠北,力求与匈奴决一死战,以致彻底消灭北部边患。 其中,霍去病率军从东路进发对匈奴左贤王一路发起猛攻,最终迫使匈奴左贤王仓皇出逃。与此同时,霍去病并没有就此放弃追击,而是亲率众骑兵,乘胜追击到狼居胥山。他们在狼居胥山进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为此匈奴人悲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从此,我们便可知道"封狼居胥"这一重要典故由何而来,也可知道为什么它又成为了武将以及军人获得至高战功的象征了。
经此一战,霍去病也被封为了万户侯,并且与大将军卫青一起加封大司马。霍去病在公元前123年至公元前119年这五年之内,六次出击匈奴,最后还大获全胜。不幸的是,这位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千古名句的大将在其逝世时年仅二十三岁。正是因为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死后可以陪葬在武帝茂陵旁,并且为了留作纪念,在其墓旁散置了众多石雕。
霍去病的墓为山形。在《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有记载:"冢象祁连山",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的重视,那么耗工费时的大项目,汉武帝就这样为了霍去病的赫赫功绩以及震慑匈奴命众工匠完成了,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霍去病的墓被当地人俗称为"石岭子"。据悉可知,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1.5米,南宽56.70米,北宽58.40米,高18.3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62961.24立方米。透过这样一个个的数字,我们可以直观且强烈的感受到霍去病的重要性以及汉武帝这一君主的豪迈乃至汉文化的恢宏之势。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霍去病墓室修建的难度之大以及当时雕刻艺术的先进。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生起敬仰之意么?
至于霍去病墓石雕则是现代留存时代最早、保存比较完整的成组石雕了。在汉代以前,追溯到秦朝,我们是很难发现墓石雕留存迹象的,直到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墓石雕的出现。霍去病墓石雕是汉武帝刘彻在其死后,为其在茂陵东面不远处选定墓址并且为了表彰其显著功勋命工匠雕刻巨型石人石兽置于其墓园之中而来。其中石刻包括马踏匈奴、起马、跃马、伏虎、卧象、蛙、石鱼二、石人、怪兽吃羊、卧牛、人与熊、野猪、蟾等。
马踏匈奴这一简练而且干净的石刻高167厘米,长190厘米蕴含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代表了汉武帝对北部匈奴的畏惧以及非要铲除这一强大对手的迫切愿望;其次,立于霍去病墓旁又何尝不是霍去病抗击匈奴多次获胜的一种象征?最后,北部匈奴不足为惧,最终被汉朝骑兵踏于马下,这是其命定之结局。在马踏匈奴这一石刻之中,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战马的赫赫雄姿以及匍匐于马下的匈奴人的不堪,这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汉代时期,中原地区很是富裕,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由此吸引来了蛮族各地怪兽,他们面部表情无不透漏着凶狠与贪婪之色。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羊已入兽口,又怎能轻易出口?西汉前期北方草原上兴起了一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他们控制了西域地区。北部匈奴这一剽悍民族借着强大的骑兵力量屡次进犯汉朝边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令人心存畏惧的对手。高274厘米、宽220厘米的石刻怪兽吃羊,用凝练精确的线条艺术,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现了这一场景。怪兽吃羊这一石雕是汉武帝刘彻在君权神授这一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的产物,是汉武帝尊神重神的表现,也是其为了巩固政权的一措施。
野猪那一典型石刻好似也是为了凸显汉武帝君权神授这一思想观念。在雕刻者的刻刀之下,野猪是凶残而又狡猾的,三角形深陷的眼窝,长长的嘴都能让观赏者直观而又明显的感受到其特征。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当时雕刻艺术简洁而又凝练,整体感,代入性强。
在霍去病墓石雕众多石刻中,马的形象最为突出,这与汉朝多战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中也能看出汉王朝战事中马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此外,马也是国家与汉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在石刻跃马中,马又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精彩。其间,马虽然给人一种憩息之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掉它始终保持着昂首向前的警惕性,好似在准备着随时跃起与匈奴人交战,这又未尝不是在表现当时战事多起的特殊氛围。
霍去病墓石雕是霍去病身份的象征,从中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汉武帝对其重视程度之高。在汉武帝看来,只有修建一个比较宏大的墓室才能彰显他对霍去病的重视,才能与霍去病在世期间取得的各种功绩相匹配。为了嘉奖霍去病多次对抗匈奴所取得的功业以及其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的勇猛及无畏,汉武帝命令众多工匠,耗费巨资修建了一个集建筑、园林、雕刻和绘画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工程。
汉代文化受楚文化影响颇深,楚文化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并得以发展,以其自由而又浪漫,大胆而又新颖为主要特征,就此打破了中原文化的僵化不知变通、繁琐不知凝练的各种束缚,并在此同时吸收了中原文化严谨深沉、规范的理性精神,形成了恢宏壮大、气势华美的汉文化。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对汉代的审美以及雕刻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其中,霍去病墓石雕可以很好的表现汉文化的显著特点。首先,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力量之美。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外文化交流之路。遗憾的是,这一时期中国雕刻尚未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仍然是只能从中更多的感受到石刻的野蛮性以及其磅礴之力。当然了,我们不仅能从它带来了的精神氛围中感受到,我们还能从它向我们展现的强大的生命力中感受到。其次,它也强调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汉代时期,儒学盛行。汉武帝十分重视儒学,由此认为君权神授,为了巩固统治,在为霍去病修建墓室之时,其墓旁的十六件石刻艺术品能很好的反映天人合一。最后,它很是凝练,简洁而又意义深远。霍去病墓旁的石雕各个都有自己的深层含义。那些石雕总是能以精简的表情表达出雕刻者所想以及统治者所需。
霍去病墓石雕中的雕刻在其雕刻选择刻石的时候比较重视原石的自然形态,并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的手法雕刻而成。同时在其雕刻过程中,工匠们会更重视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但是虽有侧重点也会形神兼备。怪兽吃羊中,猛兽则表现的较为凶猛,跃马这一石刻中的马则表现跃起注视前方,卧牛和卧象中的牛、象则表现温顺……总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样神态。
霍去病墓石雕中的卧牛、跃马、伏虎、马踏匈奴等至今仍留存于茂陵博物馆中,这些石刻对我们了解汉代雕刻艺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也是中国雕塑艺术高峰的典型代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代文化特色,我们也能了解到霍去病在汉代抗击匈奴时所起作用以及汉武帝对其重视程度。我们徜徉其中便不难发现汉代石刻艺术的美好。其实不仅仅是汉代文化,霍去病的石雕,中华五千年留下了太多的稀世珍宝,一件件国宝们不仅仅价值连城,他也记录中国重要时间节点的“日历”,记录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彰显着当时的文明。看着这些一件件国宝的时候,就像是翻看一本本古历,那些古老而辉煌的历史犹如昨日一般。
在这样的启发下,我们推出一套国宝日历,2020年是闰年,闰年一共366天,所以在这个国宝日历上就有着366个关于国宝的小故事,每天一张文物图片,配以生动有趣的文物介绍,历代书画和器物穿插,展示古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这个国宝在哪个博物馆里。这本国宝日历不仅可以让我们知道时间,还能带我们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孩子一天看一张,就能认识我们中国的一个国宝。知识就是这样慢慢无形的积累了起来。很多时候,孩子的知识储备可不仅仅是在学校的时间,家庭的生长环境也尤为重要,家里面放一些书,给孩子们多买一些和我国历史文化有关的物件,可以充分的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正所谓开卷有益,孩子哪怕对寥寥几个国宝感兴趣,他也会自主的去搜集那个时间点的历史和文化。身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不仅仅是每次考试试卷上的那个分数,而且多多引导要比填鸭式的教育要有效的多。帮助孩子学习历史要从日常点滴做起,这本国宝日历你值得拥有。
而且,这份日历价格上也很厚道,只要49块钱,这点钱在一二线城市甚至连一顿肯德基的钱都不够,可是他却可以让孩子和这有着366件国宝的日历相处一整年。而且,这本国宝日历制作精美,拿来送礼也落落大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赠送朋友亲戚长辈一本《国家宝藏日历》,也可以给别人带来整整一年的书香之气。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