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整合艺术疗愈「如何对患者实施人性关怀」

时间:2023-01-23 15:17:05 来源:光明网评论员

大家好,整合艺术疗愈「如何对患者实施人性关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晁水

从11月1日起,加拿大的一些患者将根据医生开出的“药方”,去博物馆参与治疗。这是加拿大法语医学会与魁北克蒙特利尔美术馆的一个合作项目,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医学会的医师将发放50份处方,每次准许两名成人和两名未成年人一同参观博物馆。目前,美术馆业已开展了10项临床试验,评估艺术对健康的影响,涉及进食障碍、精神疾病、心律失常、阿兹海默症、乳腺癌等。

艺术是对灵魂的一种慰藉。从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中,我们能体察到他人的快乐、痛苦、烦恼,这种感同身受是种释放,帮我们纾解伤痛。科学证据表明,艺术对健康有好处:参观博物馆时,人的血清素会相应提升。血清素是神经细胞用来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混合物质,它会影响人的胃口、内驱力(如食欲、睡眠、性)以及情绪,常被称作“快乐物质”。

患者在家人陪伴下参观博物馆和血清素上升之间的关联,不外乎三点:家人陪伴带来幸福感;集中注意力在作品上会让人镇静;适量的运动有益身心。亲情、艺术、运动,仅仅三种元素就能振奋患者的情绪,激发其愉悦感,且不用担心会产生任何药物副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艺术疗愈也能让医院分流,并减缓国家的医疗服务压力。可以说,艺术疗愈这种更贴近生活的可实现的附加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

在我国,目前艺术疗愈的方式,更多偏向于公益展示,对象和形式较为单一:把患者的艺术作品当做媒介,通过作品唤起公众对某类患病人群的重视和关爱。严谨地说,这种方式无法通过艺术直接帮助患者纾解伤痛,艺术和患者之间只是表面关联。例如每年在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推出的“来自星星的艺术”,活动组织者挖掘了自闭症孩子喜欢绘画的天性,为这类患者找到了一个出口,通过绘画输出堆积在心中的庞杂信息。接着,艺术作品会向公众进行展示,有“慈善拍卖-衍生品市集-公众募捐-企业捐助”等一系列的固定公益模式。

举办这类特殊群体的公益艺术展览,的确是好事一桩,它既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又能筹得善款帮助一些患者。但不得不说,虽然国内绝大部分艺术疗愈活动像“来自星星的艺术”一样,都冠以“XX症艺术疗愈”的名称,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艺术之于患者的作用,仅体现在了情绪输出上,而且这类活动可参与的群体性较窄,有一定门槛。有些患者,如阿兹海默症患者、肢体残疾者、盲人,很难甚至无法进行艺术创作。

如今,用艺术来疗愈和宽解患者,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和操作。除了新闻中加拿大的博物馆“药方”,201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发起过“我们在博物馆见”项目,以导览和互动为主,不仅面向患者,也面向照顾他们的家属。

相较于加拿大已将艺术治疗纳入医疗体系的做法,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做法或许在我国更易实现。

在时间上,博物馆把活动时间定在不向公众开放的时间,让艺术疗愈的参与者不受干扰地全身心投入到艺术欣赏和交流中。这里面,有一点必须提到:为患者们单独拓出的观展空间,代表尊重与关怀。不用躲避拥挤的人群,没有小声却刺耳的非议,患者们在这种纯粹的艺术氛围下,才能体验到艺术疗愈的十足功效。

在参与人员上,这个项目中每一名博物馆员工(志愿者),都会专门到相关医疗机构接受培训,以便更好地和参与者交流互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对员工(志愿者)的要求有却不限于:遇到他们出现语言障碍时应保持耐心;通过语言辅助参与者理解艺术品的视觉效果;注意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姿势以及动作;支持他们。

在艺术作品类型上,为了能够激发参与者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来参与讨论,博物馆会尽量让主题贴近参加者的生活。

从以上三点借鉴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一个关键词:共情。这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体现帮助者的关怀和专业性。帮助者借助于知识和经验,帮被帮助者理解问题实质,再运用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艺术疗愈说到底就是共情作用,我国的艺术疗愈事业在今后的发展完善中,需更注重这至关重要的两点:关怀和专业。(晁水)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